邵陽漁鼓

邵陽漁鼓

邵陽漁鼓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起源於唐代的“道情”,宋時發展為用漁鼓筒擊拍伴奏。明清時漁鼓更為盛行。邵陽漁鼓是正調,基本曲調只有一個,它與小調相似,是“起、承、轉、合”的四句體調式結構。它能隨演唱者的輕重緩急,情緒變化而有差異,繼而產生了漁鼓它子、漁鼓慢板,甚至還有漁鼓散板。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它的曲調可分為“旦、醜、淨、生”四大行當,而演變出“漁鼓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陽漁鼓
  • 起源:唐代的“道情
  • 發展:宋時
  • 盛行:明清
簡介,相關曲藝,2.1邵陽花鼓戲,2.2邵陽弦,2.3邵陽欞雕,2.4邵陽竹雕,2.5祁劇,

簡介

邵陽地方曲藝源遠流長,深受民眾喜愛。其中尤以邵陽漁鼓和邵陽絲弦流行最廣。邵陽漁鼓起源於唐代的“道情”,宋時發展為用漁鼓筒擊拍伴奏。明清時漁鼓更為盛行。

邵陽漁鼓
漁鼓是正調,基本曲調只有一個,它與小調相似,是“起、承、轉、合”的四句體調式結構。但它能隨演唱者的輕重緩急,情緒變化而有差異,繼而產生了漁鼓它子、漁鼓慢板,甚至還有漁鼓散板。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它的曲調可分為“旦、醜、淨、生”四大行當,而演變出“漁鼓戲”。

相關曲藝

2.1邵陽花鼓戲

邵陽漁鼓
主要流行於邵陽地區及各縣,是湖南花鼓戲中最具地方特色的劇種之一,它以花燈戲為基礎吸收了師道戲、賽神扎故事和地方傳統歌舞之精華,後來吸收了祁劇的某些舞台藝術形式,表演藝術豐富精彩,尤其小旦、小丑和小生的表演藝術更具特色。

2.2邵陽弦

邵陽漁鼓
主要流行於邵陽市、邵東、新邵、隆回一帶,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邵陽絲弦的曲牌比較豐富,有40餘個,如《四季相思》、《揚州相思》、《獨占花魁》、《三更天》、《秋江》、《對口淮調》等。邵陽絲弦在音樂有很有特色,旋律優美,雅致,抒情性強。伴奏保留了三弦、琵琶的演奏技巧。絲弦音樂經過花鼓戲藝人的表演加工,以花鼓的粗獷、熱烈的感情改造了絲弦,使絲弦更趨於完美。
清道光《寶慶府志》載:本地產墨石,用來雕刻筆筒、筆架等文化用品,歷久不衰。邵陽石刻珍品以石獅為最,民謠“東安牌樓西安塔,寶慶獅子蓋長沙”生動說明了邵陽獅的藝術水平和知名程度。

2.3邵陽欞雕

浮雕的技法。欞雕的題材以花為最多,而且以牡丹最為常見,紋路清晰,花瓣自然流暢,溶進了中國工筆畫的清秀風格,很的立體感。

2.4邵陽竹雕

乾隆年間。它採用楠竹竹簧與紅木或烏木為原料,黏合造型後再施以雕繪技藝精製而成,竹簧色澤艷麗,質地細密,性脆而堅,根據設計畫圖,運用流暢的線條雕繪,或剛柔相濟,或疏密有致,或虛實襯托,在竹上塑造出種種質感強烈的生動圖像,技法有線刻、浮雕、鏤空、電繪、鑲嵌等多各,其中又以陰紋素刻最有代表性。

2.5祁劇

邵陽漁鼓
後來向寶慶發展,稱邵陽祁劇,其舞台語言都統一用祁陽官話。20世紀50年代邵陽祁劇團以演《昭君出塞》而馳名全國。
邵陽抽紗刺繡品,設計新穎,構圖嚴謹,色彩素雅,對比和諧,針工平整,挺拔整潔,裝潢也很美觀大方。抽紗刺繡分為墊繡類、平繡類、扣邊類、平扣類、抽紗類5種。近年來,邵陽抽紗刺繡又有了新發展,將金漆木雕、陶瓷、繪畫、刺繡藝術融為一體,使邵陽抽紗刺繡達到極高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