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莊村(山東莘縣朝城鎮邵莊村)

邵莊村(山東莘縣朝城鎮邵莊村)

邵莊村交通便利,比鄰省道。邵莊村位於山東省莘縣朝城鎮正南2公里處。東臨牛廟村、西花園村,南臨司莊村、江莊村,西鄰江樓村,北鄰辛莊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莊村
  • 交通:便利,比鄰省道
  • 位於:山東省莘縣朝城鎮正南2公里處
  • 面積:約1500畝
  • 郵編:252423
  • 隸屬:山東莘縣朝城鎮
簡介,歷史,經濟,現狀,地圖信息,

簡介

邵莊村面積約1500畝,人口約800人,以邵姓李姓為主,其他姓氏現已幾無。259省道穿過村北面與西面,交通便利。

歷史

據邵氏族譜記載,邵莊村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洪武年間 。元朝末年,元政府連年對外用兵,對內實行民族壓迫,加之黃淮流域水災不斷,饑荒頻增,終於激起連綿十餘年的紅巾軍起義。元政府予以殘暴的鎮壓,爭域奪地的殊死之戰時有發生,兩淮、山東、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元末兵燹的創傷未及醫治,明初"靖難之役"又接踵而至。諸地深受其害,幾成無人之地。明朝開始,進行了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移民,邵莊村一帶居民便是明洪武年間由山西省洪洞縣遷入。據先輩傳,當時的遷徙是被欺騙後強制性的進行的:朝廷宣稱各地均要移民,只有洪洞縣老鴰窩村可以不遷,於是各地居民尋親訪友都聚集在了老鴰窩村。一天夜裡,官軍突然包圍了聚集在老鴰窩裡的大量躲避遷移的人們,捆綁起來強制遷移。也有說每次遷民,不管家在何處,都以洪洞為集中地。官家在廣濟寺旁設機構,進行登記,而後才往各地遷送。常言說:“窮家難捨,故土難離”。正因為這樣,老百姓臨離開洪洞時人人痛苦、個個流淚,他們拖兒帶女、扶老攜幼,肩挑籮筐、手拄破棍、抑天長號,其狀極為悲切。晚秋時節,槐葉凋落,老鴰窩顯得十分醒目。移民們臨行、凝眸高聳的古槐,棲息在樹杈間的老鴰不斷地發出聲聲哀鳴,令別離故土的移民潸然淚下,頻頻回首,不忍離去,最後只能看見大槐樹上的老鴰窩。每個人都是三步一回頭,五步一轉身。望啊望,望不夠家鄉的廣濟寺,望不夠廣濟寺旁邊的大槐樹。當走到很遠很遠的時候,人們最後一瞥,只能望見聳立雲端的槐樹和樹梢上的老鴰窩。大槐樹蒼老挺拔,枝繁葉茂,翠綠色的枝葉上下搖動,就好像是為離別故土的人們送行。於是,大槐樹和老鴰窩就成為移民惜別家鄉的標誌,這株古槐的形象便牢牢地刻在了所有移民的心中:古槐——我的故鄉,從此融為一體。以後,父傳子、子傳孫,“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里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便成了流傳的歌謠。
邵莊村是朝城鎮一帶邵氏的起源地,邵莊村的先輩們在明朝遷居至此後將此地命名為孝子裡,後更名為邵莊。隨著人口的擴張以及地域區劃的原因,邵氏族人逐漸由邵莊擴散至附近村落。現朝城鎮一帶的邵姓人基本全為邵莊村遷出,每次續家譜周邊的邵姓人都會聚集到此地。

經濟

邵莊村世代以務農為生,主要農作物為玉米和小麥,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棉花種植量較大,現已幾乎不再種植。改革開放以後,邵莊人也回響政府號召,逐漸嘗試各種致富方式,種植蔬菜大棚、養殖雞鴨等給村民們帶來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收入。村裡的大部分年輕人都選擇到外面發展,靠打工賺錢致富,也有些年輕人在外地成家立戶。
邵莊人將緊跟時代的節拍,穩健快速地向前發展!

現狀

邵莊村道路寬闊,街面乾淨整潔。在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大力發展精神文明建設,幾乎每年都有學子考取大學走出鄉村外出求學,村里老人還自發組織成立了邵莊舞龍戲曲協會,每周定期在村廣場為鄉親們免費演出。而每到春節,在外的邵莊人也都回到村里,舞龍、舞獅、跑竹馬、唱戲曲、放煙花,文娛活動豐富活躍!
邵莊舞獅隊邵莊舞獅隊

地圖信息

地址:聊城市莘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