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爭三歲開始學習鋼琴,2010年畢業於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師從於時任天津音樂學院院長姚盛昌教授,期間於2009年獲得波蘭羅茲音樂學院(The Grazyna and Kiejstut Bacewicz Academy of Music in Lodz)國際鋼琴大師班文憑(International Piano Masterclass Diploma),並於2005年至2010年師從於著名鋼琴教育家陳比綱教授學習鋼琴。2014年獲得密蘇里大學作曲專業碩士學位。現師從於密蘇里大學終身教授:陳怡教授;普利茲獎得主:周龍教授;電子音樂專家保羅·魯迪教授(Prof. Paul Rudy);指揮家羅伯特.奧森教授(Prof.Robert Olson);攻讀密蘇里大學作曲專業博士學位並任助教。
2011年,邵爭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獲得密蘇里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攻讀作曲專業研究生,師從陳怡、周龍教授。跟隨作曲系主任,美國著名電子音樂專家保羅·魯迪教授(Prof. Paul Rudy)學習電子音樂作曲;跟隨詹姆斯·莫博利教授(Prof. James Mobberley)學習作曲與管弦樂隊配器法;跟隨指揮家羅伯特.奧森教授(Prof.Robert Olson)學習指揮,並以指揮身份成功首演美國作曲家史蒂芬.蘭迪斯(Steven landis)的獲獎作品《燒毀的結局》(< Burned ends>)。2011年,邵爭的交響作品《別離之歌》獲美國堪奈作曲比賽獎(Gerald Kemner Prize in Orchestral Composition),曾與“享受今朝”四重奏團(Carpe Diem String Quartet),“擊打”二重奏(The Strike! Duo),堪薩斯城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 密蘇里大學管弦樂團合作,多次演出管弦樂與室內樂作品。2015年,邵爭的交響序曲《逍遙遊》由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指揮楊洋在國家大劇院音樂廳舉行了首演
同年,邵爭獲得密蘇里大學“MUSICA NOVA”作曲比賽金獎;並在同年二月獲得香港林耀基國際小提琴作曲比賽金獎。作為鋼琴演奏家,邵爭2009年獲得波蘭羅茲音樂學院(The Grazyna and Kiejstut Bacewicz Academy of Music in Lodz)國際鋼琴大師班文憑(International Piano Masterclass Diploma),並於2011年被周龍教授(普利茲獎獲得者,“新音樂”室內樂團藝術總監)聘為“新音樂” 室內樂團(Musica Nova Ensemble) 駐團鋼琴家(Resident Pianist),演奏了包括雷諾德·辛普森教授(Dr. Reynold Simpson)、周龍教授、葉小綱教授等作曲家的鋼琴獨奏與室內樂作品。曾被天津電視台;天津日報;中國日報;每日新報;鳳凰網;搜狐娛樂;新華網;環球網;網易新聞;等多家媒體爭相報導,亦被美國當地媒體稱為“最能表達作曲家風格的演奏家”。
2011年獲得美國密蘇里大學專業第一名並取得全額獎學金,赴美攻讀作曲專業研究生。師從於密蘇里大學終身教授:陳怡教授;普利茲獎得主:周龍教授;同時跟隨美國著名電子音樂專家保羅·魯迪教授(Prof. Paul Rudy)學習電子音樂作曲,並跟隨詹姆斯·莫博利教授(Prof. James Mobberley)學習管弦樂隊配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