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洵美作品系列·隨筆卷:不能說謊的職業》是2012年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邵洵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邵洵美作品系列·隨筆卷:不能說謊的職業
- 出版社:上海書店出版社
- 頁數:268頁
- 開本:32
- 品牌:上海書店出版社
- 作者:邵洵美
- 出版日期:2012年7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5806410, 7545806417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口的貢獻
Schubert之一夜
莫愁之愁
三十歲的婦人
爬山
夜鶯
從時代說到裝飾
人類的典型
一九三二年的新生活
現代女性
從部長到小姐
與青年談錢
書估投機辯
釣魚的哲學
藍血
鐵面
真的文學
荒盪的回憶
文學與政治
男人創造,女人模仿
大都會的光暗面
與青年談政治
中國人談話的資料
立志篇
隔壁通信
寫不出的文章
文人無行
不能說謊的職業
文字獄
書信的藝術
讀報者言
一個方式
小品文
渺小的經驗
情感與戰爭
談睡眠
幾種賭與幾個人
關於旅行
真心話
中國的仇敵
外國通
中國之謎
欺洋人
青年與老人
楊樹浦的聲音
第五條街
女人運動與男子運動
談天
酸葡萄
新辭典
流行症
談話的衰敗
聞鬼
懶頌
一句話
南京的新建築
飛機到哪裡去了
民國二十六年大事預言
痛苦的情侶
油盞燈
陰曆難廢論
文如其人辯
以吃立國論
說話與聽話的藝術
與達祖書
再函達祖
編後小言邵綃紅
後記
在《寫不出的文章》里他講到自己喜歡文學,“有人奇怪我為什麼一天到晚手裡要帶本書,原來他們沒有知道我的苦心”。邵洵美有名“健談”,有名的索稿“約期不爽”。他要“吐”出來多,必須“吃”進去多,必須勤讀書。但是他朋友多,接踵來訪的朋友們都是一坐幾小時不會告別,他們上天下地中外古今雅興十足地聊個沒完。那么要讀書,他只有抓其他一切屬於自己的時間。他學歷不高,可說是“自學成才”,出道早,文壇前輩的鼓勵和影響助他成長。他也必須通過讀書了解世間事、中外文壇近事以及中國新詩新文學各方面的發展,並且借鑑別人的寫作與編輯出版經驗,這是他的苦心。
邵洵美並非如一般人想的只管自己過富裕的生活而不解大多數窮苦人民的生活,我們可以通過文章看到他對生活在底層的人們的同情。在《大都會的光暗面》聽他講“在這裡,男人會把性命換一碗麵,女人為得一頓點心錢將身子賣給你一夜。在這裡,我們又會看見不到冬天便凍死了的男女,看著飯店的招牌餓死的老幼。”從《楊樹浦的聲音》聽他講這個工廠區特有的聲音——救護車的警號——“在楊樹浦,救護車可以說是早晚最忙的車子。這悽慘的調子,正是描摹著悲痛和求救的聲音,路上人聽見了,一方面畏懼而迴避,一方面又同情而肅然起敬。痛苦原是七情裡面最偉大的。”“我方才搬到此地來的時候,每次聽到總心跳,常是暗暗地祝禱這受傷者不久便可以脫離危險。聽到它接二連三地來個不息,我更是說不出的怨恨,像一般老先生樣,咒詛這科學不過是一種殺人的發明。”他同情那些有說有笑走進工廠的人,“也許五百個工人走進去,只有四百九十幾個能走出來,他們更是每一個都明白,自己也許便是那幾個不能走出來的。”“他們唯一的財產是命,他們唯一的工具是力;他們用力去保全他們的命。救護車的警號便是一種命與力的喊叫。住在楊樹浦,多聽了這種聲音,更會明白生命的意義和力量的作用……”
人們總以為邵洵美是闊少爺,又有“富岳家”,有的是錢,不然,怎么會人家吃飯常常他埋單;沈從文送丁玲母女回鄉缺少盤纏,季小波出不了《西洋畫史》,他爽快地掏錢資助;生活書店關門他善後;《時代畫報》、新月書店難以為繼,他投資接手。許多人認為他“經濟寬裕所以生活滿意”,而他卻說,“其實我吃過的苦是不可以計算的,真正知道我身世的人一定同意”。未到“八一三”,他已經不時需要借貸典當來周轉(參看邵洵美作品系列·回憶錄卷中的文章《一年在上海》。然而他還是那么豪爽,總是說“鈔票用得光,交情用不光”。他的性格造成“人家有難他伸手幫,自己有難再想辦法”。在《第五條街》一文中,他比較全面地述說自己對錢的感想:“錢是的確非有不可。我們雖然時常用‘愛錢如命’這種話去取笑一般吝嗇的人,但是老實講起來,你若是愛命便也非愛錢不可。哪一樣東西不要錢去買?哪一樣東西不能用錢去買?以清高的來講,譬如大學者,便也會被人用錢來聘去做教授;大文豪,也會被人用錢掉換他們的文章去發表……所以我覺得有錢決不是一種罪惡,愛錢也不是一種羞恥。”他提到第五條街那種以寫文章辦報紙為可恥的人,專求結交貴族的人,討厭之處便在於他們的虛榮——“英國有許多老貴族,一樣像個人;交友不限階級但求知己;平日也不因錢多而狂亂,錢少而憂患;了解藝術,享受人生。我便從沒有聽見人對他們作什麼批評或諷笑。和寫文章一樣:老作者下筆穩健,新作者總有一種火氣;老作者但求抒發自己,新作者總想打倒別人。寫文章本身並不是件罪惡,也要看在誰手裡。錢會變成毒物,是因為它做了奸人的利器。其實哪一樣東西,所遇匪人,不會造孽?”在《與青年談錢》一文里,他也是很實在地討論過這個問題。
從《情感與戰爭》一文,你可以看到他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暴發的預感和對日本侵略中國的痛恨。“有人說,戰爭的目的完全是為了利益,是經濟的。但仔細研究起來,這個是‘果’,而不是‘因’。”他同意亞爾特斯·黑胥里說的,“造成戰爭的情感是怨恨、虛榮和那種喜歡趕熱鬧的心理。”他說,“歐戰給予人們的尚未有解救的辦法,而第二次的大屠殺卻已在急迫的籌備中。”他特別指出:“據說人類中真正的狗搶肉骨頭式的戰爭,當為行將到臨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是肉骨頭,而日本則是許多惡狗里最餓的一隻。這種狗搶肉骨頭式的戰爭,簡直是人類的羞恥。我們應當採取任何種的手段,甚至戰爭,去制止之。”
1936年年初起,洵美正式親自抓《論語》半月刊的編務。那一篇篇幽默的散文如《新辭典》、《流行症》、《懶頌》、《以吃立國論》等多么精彩。再看其第144期與145期與林達祖討論《論語》編務兩篇,更感極有價值:一是看到洵美自幼對出版感興趣——辦“家報”,“我一生的命運好像在那個時候已經注定了。同時出版和編輯《論語》那個時候也已經有了預兆”;二是他說到自己多少年來有個“痴念頭”——模仿英國新聞大王北岩爵士成功的經驗。他要參考他們的編輯經驗來編《論語》;三是說到《論語》,這中國唯一的幽默雜誌,跟英國百年老牌的幽默雜誌《笨拙》和美國有20多年歷史的幽默雜誌《紐約人》一樣,受到的批評和經過的困難如出一轍;四是他們又一次討論“什麼是幽默”。
其實早年洵美在《時代畫報》里的有些文章就含有幽默意味,本卷中所收集的《聲色畫報》系列文章是洵美與美國作家項美麗所創辦的一份實驗性的雙語刊物,內容主要是促進中西文化交流,其中邵洵美所撰的文章亦多含幽默口吻。
序言
為保存邵洵美作品的原始風格,在編輯過程中儘量保留現代文學的用詞習慣,如結構助詞“底”、語氣詞“嚇”,以及“洋台”“骨董”“鬨動”“化裝”“年青”等詞,並不改為“的”“啊”“陽台”“古董”“轟動”“化妝”或“年輕”;另外,一些人名和地名的翻譯,也保留當時原樣,如“吉百林”“普羅斯脫”“福婁拜”“亨利·傑姆士”“薩克萊”“海敏威”“麥克·吐溫”“勞倫司”“衣利莎白”“服爾代”“蒲卡戚烏”“費芝吉勒”“愛里奧脫”“柯勒立治”“罕姆來脫”“里爾王”“□羅乙德”“卓別麟”“孟奈”“門兌爾左恩”“史太林”“蘇彝士”等,並不依照當代習慣改為“吉卜林”“普魯斯特”“福樓拜”“亨利·詹姆斯”“薩克雷”“海明威”“馬克·吐溫”“勞倫斯”“伊莉莎白”“伏爾泰”“蒲伽丘”“菲茨傑拉德”“艾略特”“柯勒律治”“哈姆雷特”“李爾王”“弗洛伊德”“卓別林”“莫奈”“孟德爾頌”“史達林”或“蘇伊士”。
但對於一些現在看來已屬明顯錯別字的用法,如“希奇”“釘住”“帶帽”“混身”“玩皮”“澈底”“印像”“眩耀”“化錢”“狠”等,則相應規範為“稀奇”“盯住”“戴帽”“渾身”“頑皮”“徹底”“印象”“炫耀”“花錢”和“很”,以期在保留原著風格的前提下,儘量減少今日讀者的閱讀障礙。
特此說明。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