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蒼分洪道

邳蒼分洪道是為分泄沂河洪水,於1958年開闢的一條人工分洪河道,上起位於山東省郯城縣李莊鎮王沙溝村西北的江風口分洪閘,西南流經臨沂、郯城、蘭陵(原蒼山)、邳州等縣(市)境,於江蘇省邳州大謝湖入中運河,全長74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邳蒼分洪道
  • 創建時間:1958年
  • 地址山東郯城李莊鎮王沙溝村西北
  • 全長:74公里
幹流概況,水文特點,主要支流,簡介,堤防加固,

幹流概況

邳蒼分洪道屬中運河水系,位於山東省臨沂市羅莊、蘭陵、郯城三縣(區)和江蘇省邳州市境內,其上游接沂河江風口分洪閘,發源於郯城縣李莊鎮王沙溝村,在蒼山縣徐橋西入江蘇境內,於江蘇省邳州市灘上集入中運河。邳蒼分洪道全長74公里,其中山東境內41公里,控制流域面積2261平方公里,其中山東省804 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23/1000。
邳蒼分洪道在郯城境內長度4公里,流經李莊鎮,羅莊境內長度為17公里,流經褚墩、冊山、黃山3個鄉鎮街道;在蘭陵境內長度為20公里,流經莊塢長城兩鄉鎮。
邳蒼分洪道主要支流在山東境內有陷泥河、南涑河、燕子河、吳坦河、東泇河、白家溝、汶河和西泇河等,支流大都位於邳蒼分洪道右岸。

水文特點

根據臨沂氣象站1961~2000年40年降雨統計資料,該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814毫米,其中6~9月份汛期降雨量為605.8毫米,占全年的74.4%,尤其集中在7、8月份。歷年最大降雨量為1358.2毫米,最小降雨量為457.0毫米。區域多年平均徑流深為300毫米,年均徑流係數為0.31。

主要支流

陷泥河,源自臨沂市蘭山區銀雀山街道,流經白莊、程莊、冊山等鄉鎮,於冊山街道鳳凰墩村西入邳蒼分洪道。全長27公里,流域面積193.2平方公里,河道平均比降0.79/1000。陷泥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832.4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283.1毫米,折合年徑流量為5469萬立方米。
青龍河:源於臨沂城水田橋處的小涑河,向東南蜿蜒穿過臨沂城,在臨沂城南大埠東村東南,進入小埠東西乾渠,向南入陷泥河。河道長度8.5公里,流域面積11.56平方公里。青龍河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825毫米,多年平均年徑流深為281毫米,折合年徑流量為325萬立方米。青龍河為排澇排污河道,滿足5年一遇排澇標準。
南涑河,起點為蘭山區蘭山街道小山前村,訖點羅莊區黃山鎮李官莊村,河道長度42公里,流域面積279.1平方公里。南涑河流域年平均氣溫為12.5 度。多年平均降水量814mm,其中汛期降水量605.8毫米。多年平均徑流深300毫米。多年平均蒸發量1116.8毫米。全年無霜期202天,歷年最大平均風速21.0米/秒。河道規劃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部分河段已按防洪標準治理。
燕子河,原從沂堂鄉龍王堂發源,經為兒橋、西莊、楊官莊、西河頭、小屯至萬松山向西南納入小燕子河,經磨山鎮竇村、河套屯、蘆柞鄉墩頭至長城鎮為女橋,經邳州呦鹿山東向西南流入中運河。現燕子河是蒼邳分洪道的支流,發源於臨沂和蒼山交界的丘陵地區,流經沂堂、神山、磨山、蘆柞、長城等鄉鎮,於省界以南100米處匯入蒼邳分洪道。河長56.8公里,流域面積311.55平方公里。燕子河流域屬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 不同類型的天氣系統形成不同的暴雨特點,造成本地區暴雨的主要天氣系統有低渦切變、地面氣旋、高空低槽、地面冷鋒和颱風。燕子河有兩段已按20年一遇防洪標準治理完成,總長12.45公里,分別為:206國道交通橋~蒼山和羅莊交界(中泓樁號27+260~33+710),河道治理總長度6.45公里;東磊石村~澗溝崖村(中泓樁號45+400~51+400),河道長度6.0公里。其餘河道規劃防洪標準為20年一遇。 
吳坦河,在吳坦村以上分東、西兩支。西支渲泄東泇河以東圈裡以南的丘陵來水;東支源出前閻郭莊的西燕子河,吳坦村以下始為吳坦河幹流,南流至邳縣境內經沙園於卞家湖北入邳蒼分洪道。吳坦河河道全長65公里,流域面積648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四條:一是自蘭陵、費縣交界至前沂溝的東河,長25.5公里,流域面積117.8平方公里;二是自長新橋水庫至西坊上村北的支流,長21公里,流域面積63平方公里;三是自沂堂鎮後台井至吳坦的西燕子河,長30公里,流域面積38.6平方公里;四是自孫屯西至西王莊的糧田河,長17.4公里,流域面積37.21平方公里。 流域內多年平均降雨量為844.9毫米,降雨量年際變化較大,最大年降水量為1321.7毫米(1963年),最小年降水量為526.9毫米(1966年)。降水量年內分配亦不均勻,降雨主要集中於汛期6~9月份,雨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2%,暴雨則多發生在7~8月份,其中7月份降雨量約占全年的30%,且多為暴雨。多年平均水面蒸發量為1352毫米。造成本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氣系統有氣旋、冷鋒、颱風和倒受槽等。
目前蘭陵縣吳坦河城區段左、右岸,自蘭陵縣城文峰路公路橋至吳坦河北外環公路橋(對應吳坦河中泓樁號22+230~26+380)段防洪標準現狀為20年一遇。其餘河段規劃治理防洪標準均為20年一遇。
東泇河、
白家溝、
汶河
西泇河等

簡介

邳蒼分洪道已按二十年一遇防洪標準治理,設計流量江風口閘至東泇河段3000立方米每秒,東泇河以下加區間來水總計4500立方米每秒。1957年7月20日邳蒼分洪道江風口閘歷史最大下泄流量3380立方米每秒;1974年8月14日林子站歷史最大行洪流量2250立方米每秒。

堤防加固

堤防加固標準:西堤朱莊以上及東堤頂寬6米,超高2米,迎水面邊坡1:3,背水面邊坡1:2.5;西堤朱莊以下培堤結合西偏泓擴挖,超高3米,多於土方堆放背水坡以設計堤頂向外加寬,控制背水邊坡1:2.5。
分洪道自江風口到多福莊13公里,是利用原武河河道,兩岸築堤而成,多福莊以下平地築堤,束水漫灘行洪。設計堤距800米,最窄處蠍子山為480米。多福莊至蘇、魯省界堤距由1200米逐漸展寬到1500米,省界至東泇河口為1500米,東泇河口至入中運河口為2000米。河底高程在江風口閘下51.0米,蘇魯省界32.7米,入中運河口22.5米。邳蒼分洪道兩堤之間有耕地11.2萬畝,其中山東4.5萬畝,江蘇6.7萬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