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惠蓮,女,1912年出生在明溪縣蓋洋大坑村一家農民家裡。1931年8月,參加歸化游擊隊,並加入共青團組織。1932年冬赴長汀縣古城區蘇維埃政府訓練班學習,後分配在汀東縣蘇維埃政府做婦女工作。1933年參加紅軍,跟隨部隊轉戰寧、清、歸各地,實現她“做一名花木蘭”的諾言。1934年冬在閩贛邊界的洋城戰鬥中,為掩護戰友、獻出年輕的生命,年僅19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邱惠蓮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福建省歸化縣(今明溪)蓋洋鎮大坑村
- 出生日期:1915
- 逝世日期:1934
- 職業:革命者
- 信仰:革命者
- 性別:女
邱惠蓮,邱門雙烈士,
邱惠蓮
(1915-1934)女,福建省歸化縣(今明溪)蓋洋鎮大坑村人。1930年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春參加紅軍寧清歸(寧化、清流、歸化)游擊隊,轉戰於永安、清流、連城、歸化四縣邊界。當年冬調長汀縣古城區蘇維埃政府辦公室工作,在打土豪分田地、減租抗稅、組織婦女等工作中表現突出,不久調任汀東縣蘇維埃政府婦女幹部。她能寫、會唱、會跳,不久組織上又調她到紅三軍團10師29團文工隊工作。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長征時留在中央蘇區堅持游擊戰爭。同年冬天,在閩贛邊界的洋城戰鬥中,為掩護戰友壯烈犧牲,時年19歲。195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認邱惠蓮為革命烈士。
邱門雙烈士
邱文瀾、邱惠蓮兄妹倆系明溪蓋洋大坑人,小時候受革命思想的薰陶,一九二八年加入共青團,監轉入共產黨組織,在歸化從事共產黨的秘密活動。惠蓮比文瀾早參加工農紅軍。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戰爭中,兄妹倆又相繼拋頭顱,灑熱血,成為聞名明溪縣的邱門雙烈士。
哥哥邱文瀾,字紹良(1909—1933),祖居林深苔滑處的蓋洋大坑村,勞動人民的生活苦痛,山村的現狀,在幼小的文瀾心裡紮下了根,他立志讀書,渴求欲望。父親邱興南認為孺子可教,從山村移居到雪峰鎮西門謀生。這時,邱文瀾有了一定學習的環境,他博學見識廣泛,善文能寫,十八歲畢業於明溪縣新民國小,十九歲升入中學。一九二八年,在長汀省立第七中學初二年級讀書時,他參與鬧學潮活動,與同鄉黃誥、伍琨、葉正芳、張文成、楊學培、葉書林等人書寫抨擊封建的激進文章。當時,他還和同學積極地創辦《汀北》和《珩聲》等刊物(珩聲是明溪縣異名珩溪的簡稱)。曾寫有婦女解放和介紹各地革命形勢等類文章,還自行動手油印裝訂,利用假期、節日回鄉散發在歸化知識青年中間,起到了一定的宣傳作用。後因生活困難,一九二八年下半年受同鄉的邀請,又轉到漳州訓政人員養成所,直接受到共產黨的培養。幾個月後他因病離開漳州回鄉。一九二九年,他又到福州補習,並和同鄉葉正芳、羅隆才考入福州師範。在校半年中,他常是以自己超群的文章,被推薦參加學校展出,供同學欣嘗。正當革命轟轟烈烈開展起來之時,他接受黨組織的委派,中途離開學校,回到家鄉。一九三。年,他在縣新民國小高年段任教,兼任高年級班主任。一九二七年南昌起義,一九二九年紅四軍入閩,對他教育很大,一九三。年初紅軍路過歸化,這一切他預見到革命勝利即將到來,他以教師身份,信心百倍地從事教育和黨的秘密地下活動。他利用組織學生寫作文、日記之機,大膽地向學生宣傳革命理論。所以,他教育的學生文化、思想知識進步很快,深受學生敬仰和博得教育界的好評。
早在漳州訓政人員養成所時,他就由李厚生和地下黨組織的負責人等的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一九三一年春,在他的秘密活動下,發展了歸化城市部分黨員,建立起歸化城市第一個黨小組。一九三一年六月廿八、卅日,七月一日,毛澤東先後三次給邊區工作委員會和十二軍發出指示信。紅四軍在歸化作為工作隊,開展了籌款等工作,七月七日,大批紅軍進駐歸化,還摧毀不利作戰的障礙,如縣城東邊的城牆。邱文瀾鼓勵縣教育協會,學生聯合會,以及縣農民協會籌備處等民眾團體積極支持紅軍來歸化籌集款項,開展工作。他利用教學,密切與紅軍隊伍、黨組織聯繫,開展黨的工作和民眾工作。所以,當時歸化和閩西各縣一樣,革命進展好。很快地促使贛南、閩西二十多個縣連成一片,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
一九三一年六月下旬,組建中共歸化縣特支,同年冬,建立歸化縣委。邱文瀾在紅軍同志和游擊隊負責人的指導下,積極領導歸化縣臨時工農革命委員會的工作。一九三二年冬,紅軍再次進駐歸化縣城,為擴大紅軍隊伍,為打退敵人的一次又一次反撲。這時,邱文瀾在妹妹邱惠蓮的帶動下,踴躍地加入到紅軍隊伍中去。他熟悉明溪的山川地理,常常穿梭於密林和崇山峻岭之中追剿殲擊團匪。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民國二十二年十二月初六日),邱文瀾接受軍分區和縣紅色政權領導交給的任務,帶領紅軍隊伍出發羅地,當完成任務,正回縣途中,不料與大刀會遭遇。邱文瀾和部隊同志英勇抵抗,他身負重傷,與敵搏鬥,堅持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光榮地犧牲在羅翠百公凹蛟坪亭附近,是年僅二十四歲。
妹妹邱惠蓮(1912—1935),中等身材,自小聰明智慧,孝敬長輩,生愛勞動。她六歲進入競進國小,學習孜孜不倦,學業成績每學年度在全班居上,於一九二九年國小畢業。她平日喜歡翻閱進步書刊,監深受胞兄文瀾思想舉止之感染,嚮往革命。在校天真活潑,能跳會唱,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好評。紅軍入歸化,惠蓮和學校師生積極配合社會活動,上街演講、宣傳革命主張。一九三一年,惠蓮的父母就準備把僅十九歲的她許給明溪城內一殷富人家。年輕有志的惠蓮忍受不了封建的婚姻買賣,勇於衝破封建枷鎖,毅然推開封建牢籠的束縛,她終於獲得了人生的自由,在山城婦女中震動很大。一九三二年初,她加入到寧、清閩歸三縣的地方武裝一一寧清歸游擊隊,轉戰寧、清、歸和閩西一帶。一九三二年冬,組織上又選派她到長汀縣古城區蘇維埃政府進行訓練學習。她在古城區蘇維埃政府辦公室積極協助縣蘇文書工作,監以一手好字博得民眾的稱讚。不久,又被調往汀州。後來,又被分配到汀東縣蘇維埃政府擔任婦女工作。她與原古城區蘇主席,汀東縣委書記余志平一起,互幫共勉。一九三二年初,她哥哥文瀾光榮犧牲,惠蓮在紅軍同志的護送下回到家中,幫忙料理後事。這時,父母及鄉鄰一再勸阻惠蓮要安心在家。但受過革命薰陶的惠蓮,一顆耿耿赤心,她說:“我要做個花木蘭”。最後,又毅然出征。她揩乾胞兄的血跡,埋好胞兄的屍體,又挺進在革命的征途上。在紅軍某部二十九團政治部文工團當宣傳員。在烽火連天的戰場上,在福建與江西交界處,她和同志們為掩護紅軍主力北上,而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邱文瀾、邱惠蓮兄妹,為革命事業貢獻出自己年輕的生命。時間雖過去了五十個年頭,但明溪人民至今還深切地悼念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