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光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副師職特級飛行員)

邱光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副師職特級飛行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邱光華(1957.4-2008.5.31)烈士,四川茂縣人,羌族。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某部飛行員、機長。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黨,大專文化,大校軍銜。四種氣象飛行指揮員、副師職特級飛行員。近些年,多次執行軍事演習、衛星回收和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總飛行時間5800多小時。榮立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四次。陸航某團特級飛行員,是1974年周總理挑選的第一批少數民族飛行員。 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邱光華一直隨著成都軍區抗震救災部隊在執行救援任務。 2008年5月31日下午,邱光華駕駛一架米-171運輸機直升飛機在執行運送第三軍醫大學防疫專家到理縣的任務,途中不幸遇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邱光華
  • 國籍:中國
  • 民族:羌族
  • 出生地:四川茂縣
  • 出生日期:1957年4月
  • 逝世日期:2008年5月31日
  • 職業:飛行員
  • 信仰:共產主義
  • 主要成就:抗震救災
  • 主要榮譽: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
人物經歷,主要榮譽,外界評價,人物採訪,

人物經歷

這是邱光華在地震災區的第63次飛行。
5月31日,邱光華機長駕駛92734號飛機,在兩次往汶川草坡鄉耿達鄉運送藥品、食物之後,下午13時,第三次起飛,執行運送10名醫務人員到理縣的任務。
在17天的救災飛行中,他50多次飛翔在家鄉的上空,旋翼下的每一處斷垣殘壁都是那么熟悉。茂縣南興鎮,這是個羌族聚居的小鎮,就是自己出生長大的地方,家裡的兩間房子已經倒塌,年近80的父母,正住在帳篷里。每一次臨空而過,51歲的邱光華都會心潮起伏,更增強了完成任務的緊迫感。已飛行了33年的邱光華,在戰友們的記憶里,是一位沉著冷靜的人。他多次參加軍事演習,安全飛行5800多小時,2次榮立二等功,4次榮立三等功。雖然再過11個月就可以退休了,可他在地震發生後積極請戰,最多時一天飛7個多小時。參加抗震救災以來,他飛行63架次,往災區運送救災物資90噸,搶運傷員200多人。
14時20分,邱光華駕機返航。直到這時,飛行十分順利。在經過汶川時,他與駕駛92750號機的藏族機長多么秀取得聯繫,雙機目視跟進飛行。當飛至汶川銀杏鄉狹窄山谷時,天氣突變,多么秀爬飛到2600米時,與邱光華失去了聯繫。
6月10日10時55分在執行任務航線附近深山峽谷密林中找到直升機殘骸,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邱光華烈士,四川茂縣人,羌族。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黨,大專文化,大校軍銜。四種氣象飛行指揮員、副師職特級飛行員。近些年,多次執行軍事演習、衛星回收和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總飛行時間5800多小時。榮立二等功兩次,三等功四次。陸航某團特級飛行員,是1974年周總理挑選的第一批少數民族飛行員。
僅僅是在這次抗震救災中,他就飛行63架次,和機組人員一起先後向汶川、茂縣、理縣、臥龍、映秀、耿達、青川北川平武安縣共運送救災物資25.8噸,運送各類救援人員87人,轉移受災民眾234名,其中因災受傷人員54名。
5.12地震發生後, 即將到齡停飛的邱光華主動找到團領導要求到救災一線去。5天之後,他才得知,自己家中房屋被毀,年近80歲的父母住進了窩棚。從大地震發生當天起,邱光華6次飛赴茂縣執行任務,每次都從家鄉上空飛過。一次搶運傷員時,機降點距家不足800米,在等待升空的間隙,他仍然沒有離機回家。
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災中,邱光華一直隨著成都軍區抗震救災部隊在執行救援任務。
2008年5月31日下午,邱光華駕駛一架米-171運輸機直升飛機在執行運送第三軍醫大學防疫專家到理縣的任務。返回途中,在汶川映秀鎮附近因局部氣候變化,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直升飛機於14時56分失事。機上有機組人員5人和因災受傷轉運民眾10人及當地民警3人。機組人員5人是邱光華、李月王懷遠陳琳二級士官張鵬

主要榮譽

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通令給邱光華同志追記一等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胡錦濤2008年6月14日簽署通令,給邱光華同志追記一等功。
成都軍區某陸航團副師職飛行員邱光華同志,1957年4月出生,1974年4月入伍,1976年6月入黨,大校軍銜。入伍34年來,邱光華同志忠誠使命,恪盡職守,長期堅守在飛行第一線,出色完成了開闢川藏青藏航線、國防科研試驗、搶險救災等重大任務,先後榮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4次。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邱光華積極請戰參加抗震救災,主動承擔急難險重飛行任務,在氣候覆雜多變、通信聯絡不暢的情況下,冒著生命危險,頻繁執行汶川、北川、茂縣等重災區的飛行任務,先後飛行63架次,運送救災物資25.8噸,輸送救災人員87人,轉移受災民眾234人,為抗震救災作出了突出貢獻。2008年5月31日,邱光華同志率機組執行運送受傷民眾任務,因高山峽谷局部氣候瞬時變化、突遇低雲大霧和強氣流撞山失事,與機組成員一起不幸遇難,以身殉職。
成都軍區日前給李月、王懷遠、陳林張鵬等遇難機組其他4名同志也追記一等功。
2009年9月14日,他被評為100位新中國成立以來感動中國人物之一。

外界評價

編者按“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
正是為了這片摯愛的土地,734機組獻出了一切。
正是為了這片摯愛的土地,他們的戰友又駕駛著雄鷹飛向了藍天……
青山作證,在這片飽經災難的土地上,一度荒蕪的田間已插滿秧苗,昨日的廢墟上正在升起裊裊炊煙……
5月31日13時,成都軍區某陸航團51歲的特級飛行員邱光華和他的734機組——27歲的副駕駛李月,47歲的空勤機械師王懷遠,28歲的空勤機械師陳林,23歲的物資裝卸和地面警戒員張鵬,前往理縣執行救災任務。
當日下午,直升機在返航途中,遭遇天氣突變,不幸失事。
據成都軍區抗震救災聯合指揮部訊息,成都軍區抗震救災部隊失事的米171運輸直升機殘骸,經全力搜尋於6月10日10時55分,在執行任務航線附近深山峽谷密林中找到,機上人員全部遇難。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在得悉這一訊息後,立即作出批示,向遇難機組人員和機上民眾表示沉痛悼念,向遇難人員親屬表示親切慰問,向執行搜救失事直升機任務的部隊官兵和民兵預備役人員表示衷心感謝!
邱光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副師職特級飛行員)
6月13日,在成都鳳凰山機場,遇難機組烈士的親屬、成都軍區領導、某陸航團官兵和駐地民眾在機場迎靈。
雄鷹一樣的5位勇士,永遠地匯入到了川西北的青山之中。
6月13日,成都軍區政治部批准在執行抗震救災任務中失事的成都軍區某陸航團734號直升機機組5位成員為烈士。
邱光華、李月、王懷遠、陳林、張鵬,這5位不知為多少災區人民運去了急需的食品、藥品、水和其他物資,並從道路阻斷的地災區搶運出不知多少危重傷員的機組人員,他們生命,從此定格成為永恆。5名機組人員來自成都軍區某陸航團。該團是成都軍區的一支空中勁旅,常年在青藏高原、雲貴高原的複雜天候和地形條件下執行各種急難險重任務,高原飛行經驗豐富,應急出動能力強。“5.12”汶川大地震以來,陸航團承擔了最艱巨、最緊迫、最重要的搶運傷員、輸送物資、投送兵力等任務。創造了抗震救災中的多個第一:第一個出動直升機勘察災情;第一個從空中抵達汶川、茂縣、映秀、北川等重災區;第一個將食品、藥品送到民眾手中;第一個從災區運回傷員;第一個搭載通信小分隊飛抵汶川;第一個將通信設備運抵災區……
搜救隊員在深山密林和懸崖峭壁上艱難爬行搜救隊員在深山密林和懸崖峭壁上艱難爬行
災區採訪的幾十天裡,我和我的同事們,不知曾多少次登上他們的直升機,或是在機場和塔台上與他們擦肩而過。在直升機並不寬敞的空間裡,我們本該記住他們。但我們顧不上了——我們膽戰心驚地盯著窗外的群山和湍急的岷江水,我們惦記著早一點到達災區的廢墟與帳篷、早一點直擊發生在那裡的一切一切……
無法彌補的遺憾。曾無數次與他們同行的我們,竟然也只能在遺像中瞻仰他們的面容,在戰友們的追憶中走進他們的世界!

人物採訪

2008年5月24日下午,參加救援的米-171直升機的機長,51歲的特級飛行員、飛行大隊長邱光華,在攝像機鏡頭前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片斷。
邱光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副師職特級飛行員)
這是一組令人難忘的新聞畫面,短短10幾分鐘內,成都軍區某集團軍某陸航團特級飛行員邱光華,向記者講述了他在抗震救災中的故事。
“我能做的就是救災!”
邱光華的家在茂縣,離震中汶川很近,他說:“直線距離也就五六十公里。”家裡還有父母和2個弟弟等多名親人。地震以後,通訊中斷,沒法了解家裡情況的他只好守在電視機前,希望得到家鄉的訊息。地震第2天,邱光華接到命令前往北川、綿竹都江堰偵查災情。沒有過多考慮,10分鐘以後,他便帶領機組人員起飛了。這一天他還是沒有得到任何關於家鄉和親人的訊息。邱光華說:“這是天災,沒辦法,我只能幹著急,幫不了家裡,只有靠當地政府。我能做的就是救災。”
14日,邱光華奉命前往家鄉茂汶偵查災情。當他飛到茂汶上空,家鄉已是滿目瘡痍。他想:完了,我家全完了,人肯定被埋在下面了。落地後,他見到了帶人前來向部隊匯報災情的弟弟。弟弟告訴他,家裡房子垮了,好在父母親人都活著。邱光華終於安心一點,這時已是地震發生後的第3天。
“有需要的時候就上!”
在整個採訪過程中,邱光華的狀態顯得非常平和,即便是在說家裡受災情況時,他也一直保持他慣有的那種微笑。鏡頭前看不出他情緒上的任何波動。只有當他提到自己是周總理親招的第一批8名少數民族飛行員之一時,顯露出一種強烈的發自內心的自豪感。他說:“作為一名軍人,作為被周總理招的第一批少數民族飛行員,要對祖國做一點貢獻。看到老百姓的房子倒得那么嚴重,多救些人對我們也是一點安慰。所以不考慮自己的事,有需要我們的時候就上!”
迄今邱光華已經飛行了35年,曾為江澤民總書記駕駛過專機,參加過雲南地震和雪災的救災工作。他的飛行時間在整個陸航團都是前幾名。再過幾個月,他就要退休了。但在救災期間,他和其他年輕機長一樣執行著大強度的任務,清晨6點就出發,有時工作到晚上8點。他每次執行完一趟任務回到機場,就趕緊到停機坪上的大巴上休息,保持體力和精力。他說:“在這種大災面前,我們老飛行員要是穩定不住軍心,對年輕飛行員的影響肯定比較大。”
操作技術發揮到極限
陸航團飛行員們的家離機場很近,還不到1公里。但自從12日地震以後,所有人都沒回過家,吃住都在部隊的帳篷里。
邱光華說,這次救災對陸航團就像是戰爭一樣。平時訓練的時候,每次起飛前需要一個小時做準備。這一次,從拿到任務書到起飛最短5分鐘,最長10分鐘。機組往往是只知道飛行高度就出發,上天以後再自己觀察天氣和地形條件。
而這次災區大部分分布在山裡,他連說了兩句“相當惡劣”來形容當地的氣象和地形條件。他說,峽谷里的氣流是擾動氣流,也就是氣流不穩定、風是亂的。這樣的氣流會破壞直升機的空氣動力結構。一旦遇到這種氣流,飛機就容易出事故。而如果直升機的螺旋槳掛到山谷間的電線,那就一定會機毀人亡。但是直升機起飛時,飛行員沒有任何相關資料。峽谷里的氣流是怎樣的,哪裡有電線,是否能夠降落,降落在什麼位置等一切問題都只能靠機組人員用眼睛觀察,沒有任何的輔助設施。他說,每次飛行機組所有人都精神高度集中,在天氣和地形的極限條件下,將飛機性能和操作技術發揮到極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