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先德,字滋畲,籍貫廣東梅州,隨父親遷居廣州,落籍廣州番禺,清朝乾隆五十二年(1787)進士,曾任江西撫州府知府。
基本介紹
- 全名:邱先德
- 字:滋畲
人物生平,軼事典故,大興文教,編選《唐人賦鈔》,史料記載,個人作品,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邱先德,其祖先由閩上杭遷粵,籍梅州。至其父徙羊城,遂籍番禺。清朝乾隆五十二年(1787)丁未科進士(二甲第28名),授刑部主事,派江蘇司。後議敘補貴州督捕司主事總辦秋審,兼雲南、安徽、廣西司,升直隸司員外郎,充律例館纂修官。乾隆五十六年補江西撫州府知府。後假歸掃墓,遂不復出。粵中大吏重其名德,延主粵秀書院講席,又主講惠州書院、韶陽書院、鳳山書院、龍溪書院、禺山書院諸書院。年八十二卒。(《廣東歷史人物辭典》P326)
軼事典故
大興文教
繼梁殿珍之後出任山長的邱先德,字滋畲,籍廣東梅州,隨父親遷居廣州,落籍番禺。乾隆五十二年(1787)進士,官至江西撫州知府,在任時捐俸修復興魯書院,增設膏火,廣購圖書,大興文教。當地有一座文昌橋,年久失修,漸成危橋,居民出入十分不便,邱先德便動員紳民集資,用了五年時間,終於把橋修好,當地人感恩戴德,把它命名為“邱公橋”。晚年辭官回廣州,執掌粵秀書院、豐湖書院、鳳山書院、龍溪書院、韶陽書院、禺山書院等書院,其社會地位,自非梁殿珍可比。這也給了後人一個提示:在當時的儒林中,禺山書院已超越了義學的檔次,可與粵秀、豐湖等大書院比肩了。
編選《唐人賦鈔》
唐代是漢魏六朝之後中國辭賦發展的又一重要時期,唐賦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特色並有著獨特的價值,但關於唐賦專門性的選本卻並不多見。在為數不多的唐賦選本中,清代嘉慶年間廣東人邱先德、邱士超叔侄編選的《唐人賦鈔》,是篇幅較大且較為重要的一種。
清嘉慶十八年(1813),邱先德在廣州粵秀書院院長任上,其侄邱士超亦在書院就學。為了提升作賦水平,邱士超廣泛閱讀唐賦後選錄了300餘篇,邱先德在此基礎上又刪選其半,邱士超則對刪選後的160餘篇唐賦予以箋釋,《唐人賦鈔》一書基本定型。邱先德與廣東學政程國仁相商準備刊印此書,程國仁認為可行,並對原書稍作增改。時至仲夏付梓之前,邱先德在粵秀書院的御書樓中為全書作序,在序中記述了這一經過。而稍前於此,邱與凡也請前惠州知府伊秉綬為全書作序。
邱先德序成之後,此書即隨之刊刻,這是《唐人賦鈔》的初刻本,即清嘉慶十八年羊城允經樓刊本,此後又有清同治元年(1862)兩儀堂重刊本及清同治七年(1868)粵東翰寶樓重刊本。《唐人賦鈔》的第四個刊本是光緒二十三年(1897)麟書閣刊本,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有藏。此本紙質及印刷俱較前三本精善,且有以下長處:其一,更正了此前刻本中的一些誤字;其二,邱士超原書每篇賦行間有夾批,賦後有評語和注釋,此本夾批和評語及注釋的內容有所增加;其三,天頭處增加了批語,即所謂的“硃批”。硃批者身份原書無載,今亦不可考。但從硃批文字看,硃批者對科場程式之文的作法及教法極為熟悉。考慮到此書對於科舉應試的參考作用,硃批者也有可能是書院中人。
《唐人賦鈔》共六卷,每卷開始處除標明卷數外,均有“江南程國仁鶴樵、汀州伊秉綬墨卿鑑定,番禺邱先德選、門侄邱與凡箋”字樣。然就此四人對《唐人賦鈔》的成書所起作用而言,邱士超最大,初步決定選目並箋釋全書。邱先德雖排名在前,但其實是在邱士超初選的基礎上再予以刪選,然後又為全書作序。因此在方誌之中,《唐人賦鈔》被列入《順德縣誌》邱士超名下而不見於《番禺縣誌》邱先德名下,阮元《廣州通志・藝文略》中也是如此。程國仁對全書內容稍有增改,但增改處今已不可知,伊秉綬則僅為作序而已。
史料記載
其先由閩杭遷粵,籍梅州。父某幕游羊城,遂著籍本邑。先德生而岐嶷,有夙慧。乾隆四十二年丁酉,選拔成舉人,五十二年成進士。……粵中大吏重其名德,延主粵秀書院講席。續又主講惠州、韶陽、鳳山、龍溪、禺山諸書院,年八十二卒。著有《學殖草堂未定稿》及《滋畲制義賡題集》、《粵秀課藝文征》等書。
據此可知邱先德生平始末,但其行事與《唐人賦鈔》相關尚需詳考者有二,一為其著述,二為其主講粵秀書院之始末。
《番禺縣誌》本傳中所載邱先德著述有三種,其實還有另外三種。《粵秀書院志》其傳中云:
生平最邃於《易》,嘗取安溪李先生《觀彖》一書,手加丹黃,就已見別為論說,蠅頭小字密注橫闌上,薈萃之即可成編。在院時又嘗採集毗陵邵子湘《古今韻略》之說,而參以其師大興翁覃溪、南昌彭雲楣兩先生及大埔張崖所著音韻諸編,詳增簡載,為《增定韻文辨同》五卷,別有《學殖草堂稿》,並未刻而藏於家。
《粵秀書院志》為順德梁廷枏所撰,時梁任粵秀書院監院。全書有清道光丁未(1847)抄本,可知此書之撰成距邱先德在世時間並非很遠。梁廷枏在邱先德傳後綴案語曰:“至《易》、《韻》兩書,則以近方代校,故知之審也。”則此二書是梁廷枏所親見並曾代為校勘。
邱先德青年時期曾就讀於粵秀書院,與同門張日珣合編有《國朝五言長律賡颺集》十六卷,為五言排律選本,北京大學圖書館有藏。
邱先德所編《粵秀課藝文征》今存否不可知,但韓崶為之所作序尚存於《粵秀書院志》當中,此《課藝序》中云:“余因偕滋畬山長,裒集己巳以來課文,擇之醇雅者刻之,題曰《文征》。”序末署作“嘉慶十八年癸酉六月撫粵使者韓崶序”,則此書的編成大致同時而稍晚於《唐人賦鈔》,為學院諸生習作之選本。
邱先德主講粵秀書院之緣起,《番禺縣誌》謂為“粵中大吏重其名德,延主粵秀書院講席”,此“粵中大吏”即廣東巡撫韓崶。《粵秀書院志》邱先德傳中云:“韓公桂舲崶先後撫粵七載(自嘉慶十三年至十九年),舊與先生同譜,官又同部,交最洽雅,重非朝夕矣。比再晤言,悉先生宦情已淡,遂留主院席。”邱先德任粵秀書院院長時間為嘉慶十四年(1809)至嘉慶十八年底,與韓崶任職時間大致相當,亦可見二人關係之密切。《唐人賦鈔》為邱先德在其離任前主持刊刻而成,也帶有某種紀念意味在內。
個人作品
著有《學殖草堂未定稿》、《滋畲制義賡颺集》、《粵秀課藝文征》。
親屬成員
侄子:邱士超,曾在廣州粵秀書院就讀,參與編選《唐人賦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