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氣候,土壤,水文,動植物資源,保護物種,
歷史沿革
1976年10月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海南建省後,劃歸白沙縣林業局領導,定編7人,1996年有工作人員10人。保護區是根據廣東省人民政府粵府(1976)177號批文建立的。海南邦溪坡鹿自然保護區自1521年有記載始,至1936年之前,全島外圍地帶幾乎都有坡鹿分布。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人類生活圈擴展,坡鹿分布點縮減至西部經濟相對落後地區。至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坡鹿僅殘留不足30隻,鄰近滅絕邊緣。由此成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稱為“稀世之寶”。
地理環境
位置
邦溪坡鹿自然保護區位於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境內邦溪鎮,建立於1976年10月,面積357.8公頃,海拔127-170米之間。距縣城牙叉鎮約53公里,距海南西線高速公路約2公里。保護區東起浪那嶺經供購嶺、斗埋嶺,折西經高嶺、邦溪農場十隊路轉向南經望眉嶺、什保曼,向北經珠碧江大灣與起點閉合。
氣候
保護區內高溫多雨,日照時間長且強,旱季長,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23~24℃,1月份平均氣溫16.9℃,7月份平均氣溫為28.3℃。極端低溫3℃,極端高溫37.5℃,年平均雨日為135.9天,降雨量為1417.8毫米。5~10月份為雨季,雨季集中在8、9月份。雨量占全年的85%。年平均強風有3.1次,年平均風速達3.5米/秒。因地處島西北部受颱風影響較小。
土壤
土壤為褐色磚紅壤。
水文
保護區北邊有珠碧江流過,區內有兩條小水溪,流集珠碧江。
動植物資源
區內有維管束植物有101科、284屬、374種,其中151種為坡鹿喜食植物,是坡鹿生殖繁衍的理想之地。七十年代末尚有坡鹿群在境內生活,但至八十年代初,由於捕捉和濫殺全部滅絕。九十年代初,海南邦溪省級自然保護區重新恢復,從東方大田野外捕捉了18頭坡鹿回來訓養。經過13年來的努力,坡鹿已從原來18頭增加到幾百頭。
保護物種
坡鹿在鹿類家庭中屬中等個頭, 與梅花鹿體型大小相近, 頭、頸、軀幹及四肢長得十分均稱, 顯得矯健而清秀。雄性個體明顯大於雌性,體重可達100公斤,肩高可達1100毫米。坡鹿的夏毛棕黃色, 背部毛色較深,體側、四肢外側毛色較淺。自頰下、頸下至腹部及四肢內側,毛色灰白或淺黃色。坡鹿不像梅花鹿那樣軀體遍布白斑,僅在棕褐色脊中線兩側各有一行排列較整齊的白色斑點。此外,在後腿股部外側有少許白斑。尾很短,僅100~120毫米,很像馬鹿尾。但無臀斑, 尾背面與背、臀部毛色相同, 尾腹面及邊緣生有白毛。雄鹿體色棕褐或棕黑色,雌性毛色較淺,呈草黃或灰黃色。初生的仔鹿全身白斑較顯著。
坡鹿僅雄性具角,而且角型別具一格。角的主幹與眉枝從角基部呈鈍角分開,眉枝向前伸出再稍向前上方彎曲。主幹先向後伸長,再向上向前彎曲,呈一個彎弓型。整個角型似英文字母“C”,主幹不分枝或僅有1~3個不等的短小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