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大鎮石屋村委會

那大鎮石屋村委會

那大鎮 石屋村委會下轄石屋、富豪、冒坤、五嶺、大坡新村等5個自然村,總戶數381人口1896人。主要收入水稻橡膠水果養殖勞務輸出為主,全村種植橡膠3000多畝,果樹300多畝,勞務輸出200多人。村黨支部現有黨員42名。2006年農民人均收入達4500多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那大鎮石屋村委會
  • 別名:五嶺角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所屬地區海南省 儋州市 那大鎮
  • 下轄地區:石屋、富豪、冒坤、五嶺、大坡新村
  • 電話區號:0898
  • 郵政區碼:571700
  • 人口:1896人
  • 方言客家話
  • 氣候條件:四季宜人
  • 車牌代碼:瓊C
  • 戶數:381
名稱來由,輝煌歷史,石屋雙百萬,石屋式“社會主義新村”歷程,重塑石屋精神,重塑石屋舉措,培育文明村風,圍繞“三大建設”的任務,實施“五個帶動”的戰略,採取“軟硬並舉”的作法,重塑石屋成就,成立全國首所農村社區大學,成立石屋有利橡膠購銷專業合作社,村委會硬體發展,榮耀歷程,地理位置,

名稱來由

石屋,原名五角嶺。生活在這裡的百姓,居住在簡陋、低矮的茅草房裡,下雨天,滿屋滴漏;大風天,房梁搖晃;夏日悶熱,冬天寒冷。
那大鎮石屋村委會村牌那大鎮石屋村委會村牌
住上石屋——用石頭砌的房子,是五角嶺百姓的夢想與期待,石屋之名由此得來。

輝煌歷史

石屋雙百萬

它曾被國內新聞媒體譽為“海南島上的大寨”、“南方的大寨”;它曾被周恩來 總理稱讚為“廣東學大寨的好榜樣”;它曾創造了輝煌的歷史——令人驚嘆的“兩個100萬”,它就是石屋大隊。
石屋大隊(那大鎮石屋村委會前身)石屋大隊(那大鎮石屋村委會前身)
石屋的創業始於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輝煌於七十年代。創業伊始,石屋村黨支部僅有3名黨員,在胡松書記的帶領下,村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造山河”的精神,開闢了117座山頭,大面積種上橡膠,到七十年代,已建有運輸隊、糧食加工廠、橡膠加工廠、建築隊、養豬場、衛生院、電影隊、招待所等,村里生產、生活設施完善。
石屋大隊步入快速發展,勞力年均收入1500元,大大高於全國的平均水平,60%的農戶住上了大隊統一蓋的樓房,這在當時的中國農村極其罕見!至1983年,石屋大隊萬元戶已數不勝數,大隊集體存款達到100萬元,存糧達100萬斤,這就是當年全國新聞媒體爭相報導的“石屋雙百萬”!

石屋式“社會主義新村”歷程

1959年,大躍進時期,一場特大旱災光臨五角嶺,村民惶恐不安,紛紛準備逃荒。
1959年10月3日,是一個令石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石屋村召開了別開生面的誓師大會,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在一起,胡松(時任石屋公社書記)頭戴草帽、手裡拿著鋤頭站在村民中央,向全村人民發出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一心、開發山區、建設石屋的號召。當天,胡松帶領由73人組成的生產突擊隊,開赴山區,進駐燕子潭。
1963年,石屋開山造田取得輝煌成就,相繼開發荒山117座,開荒造田6500多畝,全村耕種面積擴展到16000多畝。使荒山野嶺,變成了膠園良田。就在石屋全隊開山劈嶺的同時,石屋又進行了一場挖溝開渠、興修水利的戰爭。歷經10年艱苦奮鬥,至1973年,石屋建築了一條長91千米的引水渠、1030條總長197千米的灌溉線,同時興建了16個電灌站。
1964年,擁有集體財產120多萬元,除了100多個熱帶作物園和水果園以外,還辦起了煙膠廠,澱粉加工廠,發電廠,石灰窯,購買了拖拉機一台,汽車一輛,還有電動打穀機和碾米機。
1964年,毛主席向全國發出了“農業學大寨”的號召。此時,一個祖國邊陲的小山村,靠著一種愚公移山的精神,在當時創造了“雙百萬”的成績,自然引起了全國人民的注意,總理周恩來親自接見了胡松,說“石屋是廣東學大寨的好榜樣”,並稱“北有大寨、南有石屋”。
1976年,石屋實行了年老社員由集體養老,讓已經喪失勞動能力的老人不用子女供養,安度晚年,他們除了由大隊免費供應口糧、食用油、豬肉以外,每人每月還發給10元零用錢。
1977年,社員分配收入平均每個勞動力達到636元,私人在銀行的存款,平均每戶800元。更重要的是集體福利事業不斷發展,大隊的學校已經發展成為完全中學,社員子女讀書從國小到高中畢業全部免費;大隊合作醫療站已經改成衛生所,實行公費醫療;各生產隊的託兒所、幼稚園費用也全部有集體開支;大隊還買了兩部電影機,村民看電影也不用花錢了。
由於有了雄厚的集體經濟,社員住房由破舊的茅草房向集體居住的新房過度,第一個由集體投資蓋起社會主義新村已經建成,50多戶社員和一批下鄉知青搬進了規格統一的新瓦房,一般五口之家都分到了兩房一廳和一間廚房,每年只要付基本的房租和電費,再也不要為蓋房子的問題操心了。而且這樣好的條件,還在繼續改善,不久,大隊又蓋了兩棟樓房宿舍,部分社員搬進了樓房。
1978年,石屋迎來了參觀學習熱潮,接訪過諸多國家:日本、朝鮮、阿爾巴尼亞、寮國、越南、高棉、馬來西亞,還有非洲的坦尚尼亞。1978年10月,中日友好協會全國本部副會長眾議員寧都官德馬為團長的日本友好協會一行10人來到石屋參觀,胡松為參觀人員介紹石屋輝煌、成就與經驗。
1981年,大包乾浪潮席捲全國,縣委工作組進駐了石屋,想讓村民繼續走集體化的老路,但是終究沒有實現,在村民強烈的要求下,縣委工作組退出石屋,石屋分田到戶,一個學大寨的典型也在此劃上了一個句號。
1983年,石屋的萬元戶已數不勝數,石屋大隊的集體存款達到100萬,存100萬,這就是當年全國新聞媒體爭相報導的“石屋雙百萬”!

重塑石屋精神

重塑石屋舉措

2006年初,儋州市委確定石屋為新農村建設先行點,為重聚村民力量,總結提煉了“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改造山河”的石屋精神,以此團結和鼓舞民眾,推動新農村建設工作深入開展,重塑石屋精神。
那大鎮主要領導多次親自下村動員、研究部署石屋新農村建設的具體工作,提出石屋新農村建設的定位、工作思路、具體任務及措施要求。石屋村制定了《石屋村新農村建設工作方案》、《石屋村新農村建設五年規劃》,明確了創建的任務,促使創建工作有條不紊地順利開展。根據創建工作的要求,石屋村採取了培育文明村風、圍繞“三大建設”任務、實施“五個帶動”的戰略、採取“軟硬並舉”的作法、發展農村經濟等多種舉措。

培育文明村風

石屋村提出“講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創文明新村”的要求,培養新村民、樹立新風氣。
一是制定了《村規民約》和《評選文明農戶、“五好家庭”標準》,以此規範村民言行;
二是開展“十星級文明戶”、“五好家庭”、“好婆婆”、“好鄰里”等活動,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評價中得到提高;
三是出台婚喪嫁娶不得大操大辦、不得賭博酗酒、不得參與迷信活動,不得涉嫌違法犯罪等規定;
四是開展普法教育活動,認真落實“依法建制、以制治村、民主管理”等制度,使村民充分享受政治權利。

圍繞“三大建設”的任務

一是中心區建設,包括村委會辦公區、社區大學的教室、專家樓、電教室、圖書館、展覽館、健身室、飯堂及農民休閒帶等;
石屋村委會石屋村委會
二是精品村建設,包括各村沒有硬化的道路和農戶庭院門面裝飾、文化長廊等;
三是連片路建設,行政村主道及各村通往中心區的道路硬化。

實施“五個帶動”的戰略

一是以幹部黨員的建設帶動民眾創建主體的建設;
二是以中心區、精品村建設帶動連片路的建設;
三是以社區大學、培訓基地的建設帶動試驗區的建設;
四是以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帶動先行點的建設;
五是以先進的思想、文明的村風帶動示範區的建設。

採取“軟硬並舉”的作法

一是組建文藝宣傳隊,通過各種文藝演出,進行宣傳發動;
二是組建橡膠合作社、冬種瓜菜協會等各類經濟合作社,發展生產;三是通過“一事一議”方式,發動村民集資投勞,大抓硬體建設。

重塑石屋成就

成立全國首所農村社區大學

為了弘揚石屋精神,又快又好地建設儋州新農村,2006年初,儋州市委與中國人民大學合作,決定把石屋村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先行點、實驗區和培養新型農民的社區大學進行探索和實踐。同年,全國第一所農村社區大學(儋州市石屋農村社區大學)在石屋成立。
中人大鄉村建設中心海南實習培訓基地揭牌中人大鄉村建設中心海南實習培訓基地揭牌
2006年12月12月7日上午,由儋州市委、儋州市政府和中國人民大學鄉村建設中心聯合建設的全國首所農村社區大學在那大鎮石屋村委會隆重舉行揭牌儀式暨首期農民培訓班開班典禮。海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吳昌元,海南省政府秘書長許俊,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溫鐵軍教授,海南省文聯主席韓少功,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宋恩榮,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楊東平,以及儋州市領導趙中社、戴青雲、陳開就、張廣英、陳德賢等出席揭牌儀式。出席儀式的還有光大銀行、海南省就業局、海南省科技廳、瓊台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等有關單位領導。揭牌儀式由儋州市委副書記武耀廷主持。
全國首所農村社區大學全國首所農村社區大學
石屋農村社區大學主要是通過整合教育資源和政府的培訓資源,開辦系統的農業科學、生活技能、社會人文等課程,啟迪民智,提升農民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全面開展。大學屬於社會力量辦學的公益事業,免費就學。
該社區大學秉著培育新農民,建設新農村的宗旨,充分發揮“建在家門口的農村社區大學”的優勢,堅持“實際、實用、實效”的培訓原則培育新農民,陸續舉辦了多期農村建設骨幹培訓班,培訓農民2400多人次,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講文明、守法紀的新型農民,截至2008年底,石屋村農民每人掌握1—2門農村實用技術。

成立石屋有利橡膠購銷專業合作社

以“互助合作、發展經濟;利國利民、構建和諧”為宗旨,秉著服務於成員、提高成員的整體收入和帶領村民共同致富理念石屋有利橡膠購銷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07年5月10日,成立之初合作社擁有51名成員,股金10多萬元,同年8月13日在市工商局註冊。
2007年5月10日,海南省農業廳有關部門領導,儋州市政府、那大鎮政府的領導,以及石屋村委會的幹部、合作社的社員等100多人參加了海南省儋州石屋有利橡膠購銷專業合作社的揭牌儀式。
該合作社覆蓋石屋村委會的5個自然村,業務範圍有:組織採購、供應成員所需的橡膠生產資料;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生產的橡膠產品;開展成員所需的橡膠產品運輸、貯藏、加工、包裝服務;引進橡膠新技術、新品種,開展技術培訓、交流、諮詢服務。因定位合理、管理科學所以合作社擴展迅速,截至2011年11月,社員從2007年底的61戶增長到現在的幾百戶;股金增長到100多萬元;銷售額也逐年遞增,社員收入也隨之提高。

村委會硬體發展

截至2008年底,石屋村共完成村道硬化21500米,66250平方米;4個自然村已建成每村1個籃球場,;村“兩委”辦公室、中心區文化廣場、社區大學教室、專家樓、電教室、圖書館、展覽館、健身室、飯堂等設施已基本完善。

榮耀歷程

1964年,周恩來總理親自接見了胡松(時任石屋大隊書記),讚譽道:“石屋是廣東學大寨的好榜樣”,“北有大寨、南有石屋”;
石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石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974年12月3日至7日,大寨隊黨支部副書記賈存鎖,昔陽縣委副書記王金籽,南垴大隊黨支部書記李所壽,在廣東省經濟工作小組負責人李爾重、海南區黨委副書記梁成的陪同下參觀並訪問了石屋大隊;
1978年2月22日,海南區委發出《關於學習推廣石屋大隊學大寨經驗的通知》;
1978年5月4日,海南區青少年學雷鋒先進集體先進個人代表大會在海口召開,大會授與石屋大隊等16個單位為先進集體標兵:
1978年5月26日至28日,索羅門群島政府農業部土改部長沃塔.本及其隨從人員來儋縣前進公社石屋大隊進行參觀訪問;
1978年11月18日至25日,日中友好協會全國本部副會長眾議員寧都官德馬為團長的日本友好協會代表團一行十人,在中日友好協會理事韓炳培等陪同下來到儋縣前進公社石屋大隊參觀;
石屋大隊堅持八年儲備糧食石屋大隊堅持八年儲備糧食
1980年6月,儋縣前進公社石屋答大隊榮獲海南區計畫生育先進單位和個人中的紅旗單位稱號;
2007年,被國家文化部、全國婦聯評為“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示範點”;
2008年,被海南省婦聯評為“海南省2007年度巾幗文明示範村”;
2008年,被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評為“2007年度海南省小康環保示範村”。

地理位置

那大鎮石屋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