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背景
《那三年》是謝宇威發行的個人第九張音樂專輯,他想借該專輯來致敬生命中那些曾經有過的美好時光,以及所有曾經因愛而踟躕,卻只能步履不停的心靈。每一首歌曲,謝宇威都希望能夠唱出人們對生命中的那種深情不捨、痴心迷戀、悲欣交集之情。為了製作專輯,謝宇威邀請了好友Roberto Zaya、李欣芸、張凱雅、蔡旭峰、侯志堅、范宗沛、董運昌為專輯跨刀。同名曲《那三年》的旋律駐紮在謝宇威腦海深處已經很多年,該曲是關於謝宇威念念不忘的初戀女友的歌曲。初戀那三年是他生命里最美好的時光,然而女方已經香消玉殞,兩人再也不可能見面,他製作了兩個版本來紀念這份珍貴的情愫。《彩色寧靜海》的原意是要闡述一位藝術家追求真善美理想的境界,謝宇威想借該曲祝福眾生追求生命中屬於自己的真善美。
《溜漂人生夢》是謝宇威二十九歲那年的創作,當時他事業無成,沒錢沒女友,他自覺自卑愧對雙親。摯友楊政道幫他寫出了當下的情感輪廓,他在五十歲這一年才想到來演繹這首自傳私房歌,為人生旅途中的悲喜交集與深情不捨來一次總結。《秋葉》是謝宇威曾經寫給官靈芝的歌曲,謝宇威此番重新將這首歌拿回來自己演唱。《月夜愁》是翻唱自鄧雨賢的歌曲,謝宇威加入了現代化相關句,如“已讀不回”“台北City”等,試圖在復古中注入一絲新意。《碎心花》是致敬中國台灣歌謠音樂人
鄧雨賢的作品,太平洋戰爭讓鄧雨賢失去了摯愛的女兒。《婉妹》原本是謝宇威寫給客家語電視劇《源》的主題曲,主要是為了呈現女主角死在男主角懷抱里,男方失心瘋咆哮喊天的淒涼場面。後來這首歌曲未知何故沒有被採用,但謝宇威一直沒有忘記該曲。
專輯曲目
專輯鑑賞
《那三年》是謝宇威一次完美的轉身,他讓客家音樂在拉丁異國風韻的洗禮下呈現了時代氣息與復古情愫並存的風貌。專輯創作概念以復古懷舊的主題再融匯拉丁爵士樂來呈現不一樣風貌的客家音樂,整體風格是蠻統一的拉丁流行風,但也有幾首曲目是別具風味的。像序曲《玉蘭山的茶園》是比較傳統的客家山歌吟唱小調,鳥鳴聲掀開了大自然界的帷幕,尾隨而來是謝宇威豪邁式的高歌,整個原野森林大自然界的震撼感就孕育而生,也為專輯的整體氣勢營造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那三年》是關於謝宇威已經去世的初戀女友的歌曲,排在第二出場序的抒情版是輕唱式的淡淡哀愁,拉丁與巴薩諾瓦的氛圍瀰漫著初戀那三年的浪漫情懷。深情版被安置於最後第二首曲目,是謝宇威原汁原味的原創風格,整個感覺在鋼琴與弦樂的襯托下是趨向於更為奔放的節奏。一前一後的出場序宛如生命里的一部電影的開始與結束,予人惆悵與無奈之感。
鄧雨賢的代表作歌曲《月夜愁》被謝宇威翻唱為浪漫的拉丁版,另外一首致敬鄧雨賢的歌曲《碎心花》是比較冷門的作品,歌曲悽美的無常感傷在班多鈕手風琴的演奏下格外傳神。另外一首《旅途》也採用了班多鈕手風琴來傳達感恩的勵志情懷,這個優美的南美洲流行器樂同樣產生了畫龍點睛的化學作用,讓人陶醉其中。
《秋葉》中秋天最深度的感傷在爵士與拉丁的完美混搭下別有一番風味,《彩色寧靜海》以森巴樂風帶來不一樣的風貌,其實這是一首非常陽光勵志的歌曲,歌曲給人的整個感覺因為森巴的奔放擴大了巨觀視野。專輯中場出現了一首極其哀怨的曲目《婉妹》,值得一提的是編曲的精緻度,憂傷沉重的氛圍瀰漫在近乎靜態的抒情旋律中,此刻謝宇威的聲音變成了聚焦點,整個靈魂都被他深情絕望的演繹方式牽著走而仿佛失了魂。曲末的風鈴聲非常銷魂,合著歌詞呼喊的“一路好走”竟哀怨的很徹底。
《大埔調》是一首旋律很優美的客家傳統小調,這首美濃山歌以靜謐的形態在吉他和大提琴里展現西洋古典風韻的感覺,間奏和尾奏時管風琴和鉄琴相繼登場讓全曲變得更有靈氣,也增添了一份莊嚴性。壓軸曲目冷不防來了一首抒情搖滾的《溜漂人生夢》,編曲從一開始以鋼琴為襯底樂緩緩敘述壓抑的情感到後來以弦樂團、法國號和電吉他來呈現越來越激昂奔放的情感線條,人生過程里的起落與悲歡離合就在旋律中飛揚閃爍。《那三年》是謝宇威回歸淳樸的傾心之作,客家傳統歌謠的懷舊質感以及新客語創作的清新感被他以拉丁爵士樂冶於一爐,調配成了真善美並存,擲地有聲的佳作。
獲獎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