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長城

邢台長城

邢台市西部與山西交界處的存有大段明長城,它位於太行山山脊分水嶺上,北起內邱縣的嵩都嶺,南至沙河市的黃背岩,呈東北——西南走向,時斷時續,時起時伏,沿太行山山脊分水嶺走勢,迴旋穿插,高低錯落,綿亘於崇山峻岭之間,這段長城被稱作邢台長城。邢台長城是世界文化遺產中國萬里長城的一部分。

邢台境內的明長城是由多處關隘組成的。根據調查,關隘有:內邱縣的鶴度嶺、錦繡堂、燒梁關,邢台縣的馬嶺關、黃榆關、支鍋嶺、風門嶺、清風嶺、路羅嶺、王山鋪、水嶺、夫子岩、黑虎關、貨郎神口,沙河市的黃背岩、數道岩等近二十處,每處關隘一般由城牆、關門、營堡、官廳、敵樓、烽火台組成,建築材料多為當地的毛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台長城
  • 特點:因山險制宜等
  • 地理位置:太行山山脊分水嶺上
  • 主要關口:馬嶺關、黃榆關等。
  • 地位:長城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鶴度嶺長城,概況,牌匾,馬嶺關長城,概況,牌匾,黃榆嶺長城,概況,牌匾,支鍋嶺長城,概況,牌匾,黃背岩長城,概況,牌匾,大嶺口長城,概況,牌匾,貨郎神長城,邢台長城文化,

鶴度嶺長城

概況

鶴度嶺長城位於邢台內邱縣侯家莊鄉小嶺底村的鶴度嶺上,"山頂最高,唯鶴可度,故名"。上原有門樓,鑲嵌“鶴度仙蹤”石匾,由關門、營堡及向兩側延伸的長城組成。有月牙城,長五十丈許,高丈五尺,在月牙城北牆內側岩石上有兩處摩崖題記,一處為“萬年天險”,左下方刻“周恪題”,另一處在“萬年天險”左下方2米處,中間大字為陰刻豎行楷書“鶴度仙蹤”,右刻寸楷“房山縣知縣陸宗龍書”,左下方刻“管工典史楊廷珊立”,後又刻五人姓名。陸宗龍,貴陽人,萬曆初年任唐山縣知縣,此題記為當時其在任時偕同時僚到此所書。

牌匾

鶴度仙蹤

馬嶺關長城

概況

馬嶺關長城,位於邢台縣宋家莊鄉明水掌村西偏北的馬嶺上,太行山最高處的白虎山(不老青山)與牛群垴之間,北距鶴度嶺長城8.5公里。“馬嶺口,在府西北一百六十里,居民千家,山勢順險,下有澗溝二十餘丈,名曰鬼谷,相傳為王詡(鬼谷子)藏修處,其南六十里為清風嶺口,山勢高聳,盛夏無暑氣,二口皆有關牆,為明時戍守處,與黃榆關相犄角”。馬嶺關為太行五大雄關之一,東、南、北三面環山,西臨深澗,中為小型盆地,平坦處可容三、五百人,築東、西二道城牆,各開一關門,南北峰巔各有烽火台,西坡有敵台,澗上有橋。溝澗之上現存單孔石拱橋為清代修建,在一塊清代修橋碑上寫道:“東連齊魯,西接秦晉,別無他路可行人通往。”由此可見,馬嶺關有重要的地理交通位置。馬嶺關“舊設有東、西二門,敵樓、吊橋官廳營房、防守軍兵”兩座烽火台分別位於北面、南面山峰上,相距約1.5公里,兩座烽火台位於馬嶺關海拔最高處,登台瞭望,關門內外盡收眼底,發現敵情,迅速點燃烽火,及時傳遞情報。 馬嶺關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在明代以前就築有關隘。據《漢書》記載,韓信伐趙代,沿太行山西麓北進,就曾駐軍馬嶺關,指揮漢軍作戰。在關門頂上,有一通明代殘碑,碑額篆書“邢州西山關隘”,碑文中有“明嘉靖……”等字,當於明嘉靖年間刻立,是修築馬嶺關長城的記事碑,可見明嘉靖年間曾大規模修建馬嶺關長城,現存馬嶺關長城即是此時修築的。

牌匾

邢州外翰、馬嶺重關

黃榆嶺長城

概況

黃榆嶺長城,位於邢台縣冀家村鄉營里村西南2.3公里的黃榆嶺上,北距馬嶺關11公里,長城即沿山脊修建。“黃榆嶺,在城西一百八十里,形險道沖,舊設有邊牆、敵樓、官廳、營房、防守軍兵,今廢。”明初,都城在南京時,就有明朝兵將駐守黃榆關,“洪武三年,置巡司戍守。”“土木堡之變” 後,更設重兵防守於此。

牌匾

黃榆古道

支鍋嶺長城

概況

支鍋嶺長城,位於邢台縣漿水鄉營房台村西南3.5公里的山嶺上,因附近三座山嶺起伏,狀如支鍋,故名,北距黃榆關8公里,西與山西省和順縣毗鄰,支鍋嶺長城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呈東南、西北走向。關門位於長城中段,門額嵌有石匾,橫書“支鍋形勝”,右側三行豎書寸楷“總督薊遼都御史楊□巡撫保定都御史孫□整飭大名兵備副史姜”,左側刻字被毀,可辨認“□明□□”,墩台上尚存城樓遺址.

牌匾

支鍋形勝

黃背岩長城

概況

黃背岩長城,位於邢台沙河市蟬房鄉栗岩坪村西南的山嶺上,西南與武安市相鄰,西北距支鍋嶺長城20公里,南去數道岩長城18公里,為明長城要塞之一。“長城大體走向為西北——東南,略呈“Z”形,總長度約2000米,是邢台境內現存最長的一處,在長城東側保存一通明代石碑,雙色線陰刻豎行“郭公關”三個大楷字,單字高30厘米,寬25厘米,右側豎寫寸楷:“直隸順德府督工同知關西郭□□□垣。”左側書:“嘉靖二十一年壬寅歲仲夏吉旦典史高文□□。”據《順德府志》記載,郭公關為順德府同知郭從路督工修建,故名。

牌匾

黃背蒼岩、郭公關

大嶺口長城

概況

大嶺口長城在邢台沙河市蟬房鄉石盆村西北十多里處,東接大寨山,西接五指山,北鄰邢台縣,修建於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畿輔通志》載:“數道岩口東十里為大嶺口,其西三十五里為黃背岩口,皆有關牆,舊為兵防要口。”上有邊牆一道,今城牆與門洞存留完好。
大嶺口長城沿五指山與大寨山主峰之間的山樑修築,牆體順山勢起伏,兩端直至懸崖,大致呈東西走向,全長約520米,用不規則條石、白灰砌牆,內夯黃土、碎石。關門以東100多米保存較完好,高4.3米,牆基厚3.8米,頂寬3米,唯垛口已被破壞。其餘長城牆體倒塌嚴重,殘高多在0.8—2米之間。
關門位於長城中段偏西處,拱形券門,用灰磚、白灰起券,單磚規格為0.31×0.16×0.075(米),券門寬1.9米,高3.2米。在關門東側,保存一處建築台基,東西長6米,南北寬5米,殘高1米,當為營房或官廳遺址。
在這段長城上現存兩座敵台,均為毛石、白灰砌牆,內夯黃土、碎石。1號敵台位於長城東端,呈正方形,台基邊長6米,殘高2.5米,殘頂邊長5米;2號敵台位於關門西側,亦呈正方形,台基邊長5米,殘高4.2米,殘頂邊長5米。

牌匾

大嶺連雲

貨郎神長城

貨郎神長城是邢台縣與山西省交界處太行山山脊上的一處明長城關隘。此處層巒疊嶂,山高谷深,風光秀美。明代曾有駐軍防守,營盤棋布,旌旗招展,乃明長城要塞之一。清代詩人宋岳在《貨郎神口》一詩中寫道:萬峰迴合此天關,坐擁旌旗月滿天。歲熟定知民瘼少,時平應見羽書閒。……詩人在描繪貨郎神口群峰起伏,營盤棋布,旌旗招展,肅穆莊嚴的同時,又飽含激情地期盼五穀豐登,戰事平息,人民安居樂業,讀來發人深思。

邢台長城文化

邢台古長城關隘,規模宏大,建築雄奇。城堞垛口在峰巒掩映、山嵐籠罩下時隱時現,更加雄偉壯觀。戰時可作為邊塞之防守,平時可裝點山川之壯美。歷代戍邊武將巡邏至此抒發豪情,文人騷客遊歷至此即興吟詠,留下很多詩詞歌賦。明代順德府知府李攀龍一次來此巡視,曾以《黃榆嶺》為題即興吟詩。詩中有“西來山色照邢襄,北走并州擁太行。巨鹿秋蔭沙渺渺,石門寒氣雨滄滄……”之句。詩人以茫茫山峰,渺渺秋光,滄滄雨霧描繪了邢襄大地的秀麗風光。並展開詩思神遊於晉冀平原和太行山區之間,寄發了懷古之幽情。清代詩人宋岳在《貨郎神口》一詩中寫道:“萬峰迴合此天關,坐擁旌旗月滿天。歲熟定知民瘼少,時平應見羽書閒。……”詩人在描繪貨郎神口群峰起伏,營盤棋布,旌旗招展,肅穆莊嚴的同時,又飽含激情地期盼五穀豐登,戰事平息,人民安居樂業,讀來發人深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