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邢台藤牌戰陣文化
- 地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 淵源:邢台市
- 技術:古代兵法實戰陣法·
歷史淵源
自明至今已歷經數百年的歷史,藤牌陣是一種歷史內涵十分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不僅代表華夏民族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同時也蘊涵著中化民族不畏強暴、無堅不摧的民族氣節和精神,更重要的是它對研究古代人文社會、古代軍事、兵法戰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突出的社會價值。明末,李自成率起義軍攻打北京潰敗南退,途中一義軍將士化名"老掘"隱遁於邢台十里舖村,。後來將藤牌陣傳授給村民來護村、防身。由於某種不便言明的原因,留下陣法“只傳男,不傳女,只傳里不傳外,誰傳外誰死”的訓誡。老拙臨死前才告訴弟子,他本是李自成的兵,他所教的乃是打仗的陣法,據專家以該人掌握的兵法知識判斷,此人很有可能是李自成義軍中一個高級將領。清朝以前,這一陣法一直處於秘密傳承狀態,直到清末民國後,發展為半秘密半公開狀態.製作藤牌的主要原料是北方太行山一帶常見的藤條。經過漚泡,編成一頂大圓形藤製品,中間夾上棉花之類的物料,尖頂部罩上畫有虎頭的生牛皮。藤牌陣使用的武器除藤牌外,還有短刀、三齒刀、長矛、木棍等,開戰時常設為二人對打或多人對打或一人防守多人攻打。持藤牌、短刀者為守方,藤牌用於防禦,短刀鋒利可削鐵甲,可謂攻防皆備。作戰時藤牌兵左手持藤牌,右手持短刀,跳躍滾動,迅猛向前,滾至敵人面前時,掄起右手所持短刀砍殺敵人。當遇大隊敵兵襲來時,則使用密集隊形擎起藤牌作為掩蔽,起到限制敵人弓馬的作用。如果發現敵人散開,立即變為小隊,每個兵卒活動的範圍為八尺,進退靈活,尤適宜在曠野或山地作戰。藤牌陣實戰時的陣法變化無窮,常見的變陣有“一字長蛇陣”、二龍出水陣\“四門迷魂陣”、“五方梅花陣”、“八卦連環陣”、“九門穿心陣”等等。陣容可隨實戰需要擴大到千軍萬馬。藤牌陣在對打競技或集會表演時,有鼓樂伴奏。其器具有戰鼓、大鑼、大鐃、鑔等輔助,鼓法有進軍鼓、退卻鼓、變陣鼓、得勝鼓等十多種。 在300餘年的歷史中,藤牌陣傳人出過不少武功高人,解放後,在1982年邢台地區文藝匯演中,十里舖的藤牌陣獲得第三名的好成績,從此才引起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 如今,藤牌陣面臨滅絕,應該好好整理和發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