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縣大佛寺舊名慶壽寺。全寺共有一百零七個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個佛龕,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窟內有石雕佛像三尊,大佛依岩跌坐居中,高24米,上體穿窟室中心而上。兩旁為脅侍菩薩,身高5米左右。造型優美生動,雕刻精細。大佛洞﹑千佛洞﹑羅漢洞是其中保存有造像的主要洞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邠縣大佛寺
- 舊名:慶壽寺、應福寺
- 俗稱:大佛寺
- 位於:鹹陽彬縣城
大佛寺簡介,地理位置,景區概況,名人與大佛寺,
大佛寺簡介
彬縣(又名彬縣)大佛寺被譽為陝西和絲綢之路第一大佛,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唐太宗李世民為彬州淺水塬大戰中陣亡的將士超度亡魂所建,起始名應福寺。北宋改名慶壽寺。明以來俗稱大佛寺,以阿彌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現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A級旅遊景區。
地理位置
彬縣大佛寺位於鹹陽彬縣城西十公里西蘭公路旁的清涼山腳下
景區概況
“大佛窟”是全寺的中心,也是該寺最大的洞窟。窟平面成半圓形,徑約34米,高31米。窟內有一佛二菩薩石胎泥塑像3尊。阿彌陀佛(俗稱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寬13米、手高4.5米、指長2米,寶石藍髻護頂,秀眉慈目,跌坐於蓮台之上。大佛頭像後有2道圓形雕刻花邊、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著19個飛天,構成富麗祥和的背光。侍立於兩側的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均身高15.6米,頭戴寶冠,身著華麗纓珞,神態恬靜。此外,窟內佛龕尚有造型各異小造像400餘尊。此窟規模宏大,造像雄偉、雕刻精緻,是古代造型中的一大寶庫。大佛寺因山起剎,雕石成像,共130多個石窟,錯落有致地分布於約400米長的立體崖面上。共有佛龕446處,造像1980餘尊,分為大佛窟、千佛洞、羅漢洞、丈八佛窟四部分,曾被清代學者畢沅譽為“關中第一奇觀”。
名人與大佛寺
1940年,周恩來、任弼時、鄧穎超、蔡暢等老一輩革命家從蘇聯回國途經蘭州經平涼返回西安時,參觀了大佛寺,發出了“只有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才能更加熱愛自己的祖國”的感慨!1988年,著名考古學家、北京大學考古系教授宿白先生參觀了彬縣大佛寺之後,讚譽這處石窟群為我們推想大唐長安的佛教藝術提供了實物依據。德國巴伐利亞州文物保護局局長讚美大佛寺石窟造像“堪與巴黎聖母院媲美”。
梧桐子網站:http://www.wutongzi.com/
梧桐子網站-彬縣:http://www.wutongzi.com/kan/shaanxi/binxian.html
梧桐子網站-彬縣:http://www.wutongzi.com/kan/shaanxi/binxia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