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令戰死

錢公奉總兵官王從古之命,正率領縣裡的士兵援救靖江,沒有預料到倭寇突然到來,得到報告,立即飛馬趕來作戰,身中數刀,所乘馬匹躍起陷入沼澤中,不幸而死。倭寇將要拿錢錞的首級在營房門前懸掛(示眾),我方招募間諜得到了它,這才能夠(身首合一)完整地殮葬。

基本介紹

  • 書名:邑令戰死
  • 作者:李詡
  • :德原
  • 自號:戒庵老人
  • 出生地:江陰(今屬江蘇)
  • 創作年代:明代
  • 文學體裁:散文
基本信息,原文翻譯,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邑令戰死
創作年代:明代
作者:李詡

原文翻譯

六月二十三日,江陰縣令錢公在晚上出城抗擊倭寇,被倭寇殺害,跟從他抗倭的二十餘人也都戰死。
錢公先在石撞抵抗倭寇,箭射完了用瓦塊石頭繼續投擊敵人,自己被射中一箭,倭寇逃走。有個名叫吳兌的民團長官戰死,錢公用祭文祭奠他說:“鶴洲主人哀憫你戰死並且祭弔你。哎呀,我帶領千人抗擊倭寇來襲,千人撤走而我自己殿後;你帶領百人追擊逃走的敵人,百人都倖免於死而單單你死掉。唉,我是幸運的而你是多么不幸啊!哀憐你也是為了哀傷我自己啊,你死了,我哀憫並且祭弔你;那些沒死的人,不知道那些以前撤走而免於死的和那些聞風逃避的人,是不是該愧對死者呢?我(之所以)這樣勉勵一方懲戒一方,(是因為)這關乎社會風氣和法度,你如果地下有知,應該會相信我的心意並且同意我。尚饗。”這篇文章寫在立軸上之後,因為沒有時間發布,就留在縣衙前的庫房中。
錢公戰死,(這種壯舉)不是倉促之中偶然遭遇的,而是平素自己(加強)修養的結果。夏季應該支取俸祿,錢公單單不支取,他說:“百姓困頓成這樣,還要薪俸乾什麼呢?”暗地裡用印戳印染貼身衣服,(這說明他)已經預先估計將要戰死沙場面目沒法辨別了。哎呀真傷感啊!剛開始聽到倭寇來襲的訊息時,各鄉蜂擁入城避難的百姓有幾萬人,王從古不欲接納,錢公毅然挺身擔責接納,這些百姓才能夠免於倭患。王從古與蘇州知州任環一同進城,萬民齊聲喊道:“只有蘇州的任兵爺才能救得了我們,王兵爺在這裡,我們沒有依靠。”哭聲震天,我親眼見到,確實別做亂離時候的人啊。有識之士說:“錢公決心戰死,也是王從古的所作所為激憤了他,當天倭寇氣勢太強悍,王從古不想出戰,只想僥倖躲在城中。錢公激憤地躍身上馬,大義凜然地赴敵,最終身陷死地。假使王從古肯上下同心協力,把保衛百姓當作大計,錢公怎能這么快遭遇這個災難呢?”
錢公名叫錢錞,號鶴洲,湖廣顯陵衛官籍,嘉靖朝庚戌科進士,考中進士時二十六歲,戰死時才三十一歲。

作品原文

六月廿三日[1],邑父母錢公晚出擒倭[2],被殺,從公者二十餘人皆死。
公先御之於石撞,矢盡繼以瓦石,身被一箭,倭賊遁去。有團長吳兌死之,公祭以文曰:“鶴洲主人憫吳團長之死也而吊之。嗚呼,予以千人拒賊之來,千人走而予獨後,汝以百人追賊之往,百人免而汝獨死。噫,予幸而汝不幸耶!哀汝所以傷,予也,汝死矣,余哀而吊之,彼未死矣。不知前之走而免者與夫聞風而避者其愧死乎否也?一勸一懲,風紀攸系[3],汝其有知,信予心而頷之。尚饗。”是文既書於軸,因無暇發,留於前庫中。
公以兵憲王公從古命[4],方率邑兵援靖江[5],不虞倭賊之至也,得報,亟馳接戰,身罹數刃,馬躍陷澤中,不幸死。賊且持公首懸於營,募諜者得之[6],始克完殮。
夫公之死,非倉卒遘也[7],乃平日所素植也。夏季應支俸,己獨不支,曰:“民傷如此,何以俸為?”潛以印印其裡衣,已預計郊原之莫辨矣[8]。嗚呼傷哉!始聞倭信時,各鄉民擁入城者幾萬計,王公將不納,錢公獨挺身任之,而民得以不及於難。王與任公同入城[9],萬民齊聲呼曰:“惟蘇州任兵爺救得小民,王兵爺在此,我等無靠。”哭聲震天,余所親見,誠哉莫作亂離人也。識者曰:“錢公之決於死,亦王公有以激之,當日因倭勢太悍,王公不欲出戰,僅僥倖城中。錢公憤然躍馬,慷慨赴之,卒陷不測。使王肯上下同心,以保民為計,錢公豈遽及此哉!”
錢公名錞,號鶴洲,湖廣顯陵衛官籍[10],嘉靖庚戌科進士[11],中時年二十六,戰死時才三十一歲耳。

作品注釋

[1]六月二十三日: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的六月二十三日。
[2]邑父母:尊稱縣令。縣令被稱父母官,故這么說。
[3]攸:所。
[4]兵憲:領兵的長官。
[5]靖江:在今江蘇省,與江陰隔江相望。
[6]諜者:間諜。
[7]遘:遭遇。
[8]郊原:這裡謂陳屍郊野平原。
[9]任公:指蘇州同知任環。環,長治人,嘉靖進士。遷蘇州同知。御倭數有功,與士卒同寢食。官至山東右參政。
[10]湖廣:明代稱今湖北湖南為湖廣。顯陵衛:在今湖北鐘祥。顯陵為明世宗生父興獻王之墓,世宗即位,追尊為興獻皇帝,故其墓稱“顯陵”。衛,是明代所設的衛所,後相沿成地名。
[11]嘉靖:明世宗年號。庚戌科:庚戌年考試的那一科,就按年代稱“庚戌科”。庚戌為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年)。

作品賞析

該文選自《戒庵老人漫筆》卷四。這是一篇表彰江陰縣令錢錞在抗倭鬥爭中死難的紀事文。“倭寇”,是明代東南沿海地區的一大禍害,對人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也激起了人民可歌可泣的壯烈鬥爭。改文所記的錢錞,就是一位身先士卒的抗倭縣令。文章描寫了他勇敢、頑強的鬥爭精神,表彰了他為民、保民的思想品德。更鞭撻了那些只知保全自己性命,不肯上下同心,“以保民為計”的官僚們。文中對江陰邑令充滿了景仰之心、緬懷痛惜之情。

作者簡介

李詡(1505—1593),字德原,自號戒庵老人,江陰(今屬江蘇)人。他曾七試場屋,但都落第,遂絕意仕進。個性耿直,一生坎坷。著有《世德堂吟稿》、《名山大川記》、《續吳郡志》、《心學摘要》、《戒庵老人謾筆》等。僅存《戒庵老人漫筆》和《續吳郡志》傳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