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緣地區域演變與發展研究》是2015年8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繼武。
基本介紹
- 書名:邊緣地區域演變與發展研究
- 作者:廖繼武
- ISBN:978-7-5668-1620-7
- 頁數:141
- 定價:22.00元
- 出版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8
- 開本:16開
《邊緣地區域演變與發展研究》是2015年8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廖繼武。
本書以海南西部為案例區,以實地調查、歷史數據等為基礎資料, [1] 在對邊緣地的結構、功能演變及機製做出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重點剖析了典型邊緣地-海南西部資源環境變遷與社會經濟變化,揭示其變化過程、機制與區域發展等方面規律,探討邊緣...
第三節 研究的創新性 第四節 案例區典型性分析 第二章 區域空間格局演變 第一節 區域均衡發展理論 第二節 區域非均衡發展理論 第三節 區域空間格局演變 第四節 區域發展模式研究進展 小結 第三章 邊緣地區問題研究 第一節 ...
在王朝統治較為薄弱的邊緣地區,比如欽廉地區,明清時期也經歷了王朝控制逐漸強化的過程,而交通的開闢和漢文化的傳播滲透進一步推進了這一過程。在經濟上,戶口賦役制度的普遍推行標誌著嶺南地區已經納入了王朝的經濟體系,而其商品經濟也已...
核心-邊緣論是解釋區域空間演變模式的理論。由美國地理學家J.弗里德曼於1966年提出。弗里德曼根據對拉丁美洲國家的區域發展演變特徵的研究,以及K.G.米達爾和A.O.希施曼等人有關核心-邊緣模式的著作,試圖闡明一個區域如何由互不關聯、...
核心邊緣理論是解釋經濟空間結構演變模式的一種理論。該理論試圖解釋一個區域如何由互不關聯、孤立發展,變成彼此聯繫、發展不平衡,又由極不平衡發展變為相互關聯的平衡發展的區域系統.提出 核心與邊緣理論是1966年由弗里德曼(J.R.Fridem...
現為陝西理工學院教授,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漢水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漢中市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長期致力於區域經濟學研究,在綠色產業與生態經濟方向上有一定建樹;主持並完成國家級項目“邊緣地與經濟協調發展”及省級項目4...
沙漠和河流潮汐帶土地是典型的邊緣地,某些高山土地也屬於該範疇。對邊緣地的界定有一定困難,比較認同的概念是:邊緣地是需要採取特殊生產技術和管理措施才能得到持續長期產出的土地。目前邊緣地已有多種用途,研究已經證實其產出大量生物量...
露天礦區土地類型結構動態變化的探討 重慶市南岸區土地利用動態變化分析 土地利用動態變化的模型分析 南寧城市邊緣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價值核算 江西省土地利用變化及驅動因素分析 珠江三角洲快速發展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趨勢的典型研究 西南...
《被動大陸邊緣演化與油氣地質--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區為例》是2007年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文智 、張光亞。內容簡介 《被動大陸邊緣演化與油氣地質:以塔里木盆地西南地區為例》在理論上對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地區被動大陸邊緣的...
"南海北部邊緣盆地構造演化、熱體制及動力學分析"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陸邊緣盆地分析及油氣聚集" 中的課題,編號4913206-02。 論證了盆地的多幕裂陷作用及反轉構造意義,裂後期的特殊性及動力學背景、鶯-瓊地區快速沉降及異常壓力...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中國邊緣海的形成演化及重要資源的關鍵問題”圍繞中國邊緣海岩石圈結構、邊緣海前新生代基底特徵及其構造格局、東海溝-弧-盆體系形成演化、邊緣海形成演化的動力學機制和邊緣海沉積盆地形成及油氣資源效應五個...
如何在遷入地構建起新的社會秩序和結構,以及土著社會在移民遷入之後的結構變遷和社會調適;三是移民與社會變遷的歷史意義研究,重點從中華民族的凝聚核心——漢族與邊緣地區的少數民族互動與整合過程中發掘中華民族形成與發展的微觀機制。
橫跨黃河、湟水、大通河三流域的河湟地區是青海省最重要的一個地理單元。這裡地處青藏高原東部,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的邊緣地帶,自古以來就是多民族聚居之地。由於河湟地區這種無可替代的自然、區位優勢,青海歷史演進的主線主要在這一...
《阿拉善地塊邊緣古生代生物地層及構造演化》是由寧夏地礦局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鄭昭昌、賀正平擔任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成果信息 成果摘要 研究成果從地層、沉積、區域構造、古生物及古地磁等方面對本區構造演化進行了代化石...
發展問題的演化 隨著18世紀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迅速發展、新航路的開闢,以及隨之而來的殖民主義擴張和圈地運動的推進,加快了工業革命的進程。18世紀60年代工業革命首先在農業時代的邊緣地帶——英國發生,並且很快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得到...
學術發展上,推動多學科研究,促進海洋尖端技術研發與科學的互動,以“兩洋一海”(太平洋、印度洋、中國海)為主戰場,研究邊緣海-大洋地質與環境演化過程及其資源效應,研究方向:(1)海洋岩石圈結構、演化動力學及其資源效應;(2)...
“回歸”,並且在空間—社會發展的公共政策中展開其權力,國家、社區分別居於怎樣的位置和扮演何種角色;在社會轉型的制度變遷背景下,政府角色與棚戶區的貧困化以及內部秩序邊緣化之間存在怎樣的動態關係;在棚戶區改造工程中,如何整合“國家—...
四、建築結構與材料 五、地域特色建築與空間的種類 第四節 農村地域特色空間與建築實證研究 一、浙江省台州市區東南沿海農村地域建築與空間 二、蘇州市區南部農村地域建築與空間 三、浙贛皖邊緣地域建築空間特色 參考文獻 後記 ...
開展海洋岩石圈結構、演化動力學及其資源效應;海洋沉積過程及環境演變;島礁結構、形成演化與生態地質三個方面的研究。發展歷史 中國科學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於2003年9月正式成立,是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廣州...
(3)形成的動力機制上,“城市邊緣區”尤其強調中心城市的作用,“城鄉交錯帶”強調城市與鄉村的共同作用,“半城市化地區”則因各個地區經濟發展背景的不同而不同。綜合以上,半城市化事實上指某一獨立的地域單元在城市化進程中的某一...
另外,本書還介紹了當前國際上相關的重大科學計畫,以便讀者把握這一學科的國際前沿和未來的發展方向。編輯推薦 大陸邊緣構造與地球動力學 立足最新的科研成果,注重對新穎和前瞻性科學問題的展望 注重地質過程的動態與定量分析,突出大陸邊...
4.通過建造及形變分析,提出陰山緯向構造體系定型期為晚古生代-早印和演化過程中,經歷南北向擠壓與拉張體制多次交替。自西向東,從北北發生,發展。通過歸併、拼貼、焊接等方式包容加里東期構造成分和塊形成擠壓型複合造山帶。主要造...
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不同,促成了核心區與邊緣地帶的差異。唐代的區域研究,也有"核心"與"邊緣"之分,可以是全國疆域範圍的尺度,從京、都所在的畿輔核心區到地方一級的審視;也可以縮小到某個較廣大的巨觀大區(macro-region)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