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相信嗎?一位女導演放下都市裡的一切,帶著一台攝像機獨自上路,花光所有積蓄,歷經三個月,沿著中國陸路邊境線行走近22000公里,只為拍攝心中的紀錄片。 你能想像嗎?她路過鴨綠江,拜訪中國最北的漠河,與說東北話的藍眼睛成為朋友,夜宿草原牧民家,納木錯經歷死裡逃生,翻過雪山去尼泊爾,遇見印度大兵和藏族活佛,茶馬古道上遭遇離奇黑貓導致“瘸腿兒”,和一群剛認識的青年人夜訪寮國,坐船去越南串門兒…… 你能理解嗎?作者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難,拍到了150個小時的珍貴影像素材,又用五個月獨立製作了八集電視紀錄片《邊疆問路》。無論是遠赴德國、馬來西亞參加國際紀錄片競標,還是組建自己的紀錄片製作團隊,她都沒有忘記初心—— 邊疆問路,這是夢開始的地方; 再不出發,夢就遠了。
基本介紹
- 書名:邊疆問路:再不出發夢就遠了
- 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
- 頁數:205頁
- 開本:16
- 作者:李海培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06102172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一位女導演,一台攝像機,三個月,近22000公里,沿中國陸路邊境行走,她用腳步與鏡頭,追上了最初的夢想!
★問路是為了尋找,出發才能夠到達。與你一起分享有關夢想、堅持、愛的真實經歷!
★別在原地念念不忘,你要出發,才能和心中的世界相遇!
★用行走投資青春,給夢想打開一個現實的出口!
★比旅行散文更紀實!比旅行畫冊更精美!比旅遊攻略更具有實操性!比戶外探險指南更刺激!
★就像是自己沿著中國邊境行走一般,從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還在出發點!
★問路是為了尋找,出發才能夠到達。與你一起分享有關夢想、堅持、愛的真實經歷!
★別在原地念念不忘,你要出發,才能和心中的世界相遇!
★用行走投資青春,給夢想打開一個現實的出口!
★比旅行散文更紀實!比旅行畫冊更精美!比旅遊攻略更具有實操性!比戶外探險指南更刺激!
★就像是自己沿著中國邊境行走一般,從未如此清晰地感受到自己還在出發點!
作者簡介
李海培
筆名羽舒,留法傳媒碩士,原中央電視台編導,現為獨立紀錄片導演兼製片人,自由撰稿人,星博時代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辦人/CEO
曾出版《百年巨匠:徐悲鴻》。
筆名羽舒,留法傳媒碩士,原中央電視台編導,現為獨立紀錄片導演兼製片人,自由撰稿人,星博時代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辦人/CEO
曾出版《百年巨匠:徐悲鴻》。
媒體推薦
我知道,我如果再不走,路就要走了
——讀《邊疆問路:再不出發,夢就遠了》
我要馬上走了,
路就在門口,
我如果再不走,
路就要走了。
【一位女導演,一台攝像機,三個月,近22000公里,沿中國陸路邊境行走】
最初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這劇醒目的文案,它似乎在告訴著世人:這在你們眼中看似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的確有人這樣去做了。
二〇〇九年夏天,作者獨自一人去了中國陸路邊境線七個省份與九個鄰國交界的地區,拍攝一部完全由自己獨立策劃與製作的紀錄片。
二〇〇九年的六月六日啟程,她首先奔赴東北三省,走訪中朝、中俄、中蒙邊境城鎮,八月份起前往西藏、雲南、廣西,探訪中尼、中印、中緬、中老、中越邊境。沿途先搭乘自駕游愛好者越野車,而後坐長途汽車、火車、計程車、馬車、驢車、牛車、機車……一站一站串聯起邊境的地標。除了新疆因為某些原因未能去成,中國長達兩萬多公里的陸路邊境線幾近走完……
她路過鴨綠江,拜訪中國最北的漠河,與說東北話的藍眼睛成為朋友,夜宿草原牧民家,納木錯經歷死裡逃生,翻過雪山去尼泊爾,遇見印度大兵和藏族活佛,茶馬古道上遭遇離奇黑貓導致“瘸腿兒”,和一群剛認識的青年人夜訪寮國,坐船去越南串門兒……
【問路是為了尋找,出發才能夠到達】
“邊疆問路”,這個書名讓人思考良多。“問路”,問的究竟是什麼?問的是哪一條路?為誰而問?
其實就像是迷失在旅途,我們兜兜轉轉,被四面八方洶湧的人潮擾亂了自己的目標,於是,停下了前行的腳步。
我要去哪兒?那裡有什麼?你念念不忘的遠方,卻依舊是你眼中的遠方。
親愛的,不要在原地懷想,你要出發,才能夠到達。就算再次出發會有各種艱難險阻等待著你,有什麼關係呢?你向前走,這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把這本書獻給所有在生命的旅途中迷茫疲憊的人,讓這一段特殊的旅行經歷,喚醒你追夢的心。
【只此一次,震撼一生】
一輩子,我們最少要瘋狂一次。
作者這樣做了,她在三十一歲那年放下一切去了遠方,那段漫長又短暫的旅程結束,她有回到了現實中。
這是離心與現實的一次追夢嗎?或許可以這樣認為,但這樣的追夢並不是虛無的,它所產生的能量、力量,時至今日依舊對作者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用行走投資青春,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是如此荒唐,我們不一定非要複製這樣的行為,但是應該學會這樣的意義——給夢想打開一個現實的出口!
只有這樣,才能留下無悔的時光。
只此一次,足以震撼一生,影響一生!
【自由與夢想,是永遠不能辜負的信仰】
在這個匆忙的世界,我們是如此渴望掙脫外在的枷鎖,真正的向前沖一次。我們渴望自由,就像渴望重生一樣。
你還會做夢嗎?你還有夢嗎?你是否還記得十年前稚嫩的語言?是否還記得最初的自己是怎樣跌跌撞撞怎樣拚命奔跑?而如今的你,是怎樣地沉默,忘記了你曾指著說要到達的遠方。
有人曾經說過:“我這一生,只需要兩樣東西,一樣是自由,一樣是夢想。因為我知道,只要有了這兩樣,我就可以踏著命運的腳步大步向前。”
別總是埋頭工作低頭生活,別忘了偶爾抬起頭看看這個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趁著年輕瘋狂一次,用出發,讓生命真正地虔誠一回。
——讀《邊疆問路:再不出發,夢就遠了》
我要馬上走了,
路就在門口,
我如果再不走,
路就要走了。
【一位女導演,一台攝像機,三個月,近22000公里,沿中國陸路邊境行走】
最初吸引我的,是封面上的這劇醒目的文案,它似乎在告訴著世人:這在你們眼中看似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的確有人這樣去做了。
二〇〇九年夏天,作者獨自一人去了中國陸路邊境線七個省份與九個鄰國交界的地區,拍攝一部完全由自己獨立策劃與製作的紀錄片。
二〇〇九年的六月六日啟程,她首先奔赴東北三省,走訪中朝、中俄、中蒙邊境城鎮,八月份起前往西藏、雲南、廣西,探訪中尼、中印、中緬、中老、中越邊境。沿途先搭乘自駕游愛好者越野車,而後坐長途汽車、火車、計程車、馬車、驢車、牛車、機車……一站一站串聯起邊境的地標。除了新疆因為某些原因未能去成,中國長達兩萬多公里的陸路邊境線幾近走完……
她路過鴨綠江,拜訪中國最北的漠河,與說東北話的藍眼睛成為朋友,夜宿草原牧民家,納木錯經歷死裡逃生,翻過雪山去尼泊爾,遇見印度大兵和藏族活佛,茶馬古道上遭遇離奇黑貓導致“瘸腿兒”,和一群剛認識的青年人夜訪寮國,坐船去越南串門兒……
【問路是為了尋找,出發才能夠到達】
“邊疆問路”,這個書名讓人思考良多。“問路”,問的究竟是什麼?問的是哪一條路?為誰而問?
其實就像是迷失在旅途,我們兜兜轉轉,被四面八方洶湧的人潮擾亂了自己的目標,於是,停下了前行的腳步。
我要去哪兒?那裡有什麼?你念念不忘的遠方,卻依舊是你眼中的遠方。
親愛的,不要在原地懷想,你要出發,才能夠到達。就算再次出發會有各種艱難險阻等待著你,有什麼關係呢?你向前走,這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把這本書獻給所有在生命的旅途中迷茫疲憊的人,讓這一段特殊的旅行經歷,喚醒你追夢的心。
【只此一次,震撼一生】
一輩子,我們最少要瘋狂一次。
作者這樣做了,她在三十一歲那年放下一切去了遠方,那段漫長又短暫的旅程結束,她有回到了現實中。
這是離心與現實的一次追夢嗎?或許可以這樣認為,但這樣的追夢並不是虛無的,它所產生的能量、力量,時至今日依舊對作者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用行走投資青春,也許在很多人眼中是如此荒唐,我們不一定非要複製這樣的行為,但是應該學會這樣的意義——給夢想打開一個現實的出口!
只有這樣,才能留下無悔的時光。
只此一次,足以震撼一生,影響一生!
【自由與夢想,是永遠不能辜負的信仰】
在這個匆忙的世界,我們是如此渴望掙脫外在的枷鎖,真正的向前沖一次。我們渴望自由,就像渴望重生一樣。
你還會做夢嗎?你還有夢嗎?你是否還記得十年前稚嫩的語言?是否還記得最初的自己是怎樣跌跌撞撞怎樣拚命奔跑?而如今的你,是怎樣地沉默,忘記了你曾指著說要到達的遠方。
有人曾經說過:“我這一生,只需要兩樣東西,一樣是自由,一樣是夢想。因為我知道,只要有了這兩樣,我就可以踏著命運的腳步大步向前。”
別總是埋頭工作低頭生活,別忘了偶爾抬起頭看看這個世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趁著年輕瘋狂一次,用出發,讓生命真正地虔誠一回。
圖書目錄
自序
引子:追夢
第一章一路向北,鴨綠江是面鏡子
紅月亮照耀斷橋
鴨綠江是一面鏡子
衍生出的煩惱
第二章穿越白樺林,遇見說東北話的藍眼睛
決定獨自上路
烏蘇里江上的船歌
重返“北大荒”的知青
萬里走單騎
遠行問幸福
中國最北
下崗女工的麵包房
達斡爾姑娘和額爾古納的秦姐
說東北話的藍眼睛
第三章呼倫湖畔,草原人家
滿洲里,霓虹下的寂寞
住進牧民家,蒙古包里的一夜
泉水叮咚的草原
第四章重返雪域,高原歷險
兩年前的高原列車
納木錯死裡逃生
珠峰腳下的孩子與邊城
翻過雪山出國
印度大兵和藏族活佛
又過林芝——“藏地江南”
那一年,徒步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第五章唱著山歌下雲南
茶馬古道上的神靈
瘸腿?黑貓?天涯
緬甸媳婦
趕擺偶遇,夜訪寮國
第六章最後的越南板車
河口之行,最後的越南板車
回家,問路並沒有結束
第七章從邊疆到世界
一個人的電視台
跨界探險
漫步人生路
引子:追夢
第一章一路向北,鴨綠江是面鏡子
紅月亮照耀斷橋
鴨綠江是一面鏡子
衍生出的煩惱
第二章穿越白樺林,遇見說東北話的藍眼睛
決定獨自上路
烏蘇里江上的船歌
重返“北大荒”的知青
萬里走單騎
遠行問幸福
中國最北
下崗女工的麵包房
達斡爾姑娘和額爾古納的秦姐
說東北話的藍眼睛
第三章呼倫湖畔,草原人家
滿洲里,霓虹下的寂寞
住進牧民家,蒙古包里的一夜
泉水叮咚的草原
第四章重返雪域,高原歷險
兩年前的高原列車
納木錯死裡逃生
珠峰腳下的孩子與邊城
翻過雪山出國
印度大兵和藏族活佛
又過林芝——“藏地江南”
那一年,徒步雅魯藏布江大峽谷
第五章唱著山歌下雲南
茶馬古道上的神靈
瘸腿?黑貓?天涯
緬甸媳婦
趕擺偶遇,夜訪寮國
第六章最後的越南板車
河口之行,最後的越南板車
回家,問路並沒有結束
第七章從邊疆到世界
一個人的電視台
跨界探險
漫步人生路
序言
生活在喧囂的城市,我曾無數次在夢中回到額爾古納河畔那片樹葉沙沙歌-唱的白樺林。
在我的書桌上,至今擺放著一個用白樺樹皮製成的小盒子,手工雕刻的花紋,散發出淡淡清香,不著痕跡地傳遞著一種相連於那片土地的氣息。這個禮物,來自一位美麗的俄羅斯族姑娘韓雪,她後來成為我獨立製作的八集紀錄片《邊疆問路》中的主人公之一。
這些年,每每舉辦《邊疆問路》放映會,只要播放到韓雪的畫面都能引起觀眾極大的興趣。特別是當她甩動著金色的馬尾辮用地道的東北話面對鏡頭含羞帶笑地說“俄羅斯姑娘願意嫁給中國人,不酗酒,還知道疼媳婦兒”時,觀眾席往往都會爆發出一片笑聲。的確,在紀錄片中,這真是一個太可愛的人物。
然而,兩年後,當我再次去室韋探訪韓雪,希望能為自己新的紀錄片選題進一步採訪她時,卻遭到了無聲的拒絕。
那是二○一一年,我以行走邊疆拍攝到的一手素材和故事樣片獲準參加一項由德國和丹麥的紀錄片機構組織的國際交流活動“跨界探險歐亞紀錄片導演交流營”。作為全球一百多個申請者中唯一入選的中國導演,我要在赴德國萊比錫和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交流活動中交出一個故事梗概和片段預告,用以在來自十五個全球知名廣播電視機構的購片商面前用英文做最後的競標陳述。我選定韓雪做我要陳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因為她身上的獨有的民族文化特質,也因為她迷人的笑容。
我再次踏上了前往中俄邊境的旅途。
重返室韋,我被那裡翻天覆地的變化弄得有些手足無措。相比起兩年前世外桃源般的寧靜,如今小鎮幾乎成了建築工地,變得我不敢相認。
韓雪仍像兩年前一樣手腳不停地忙碌著,招呼著客人,卻沒有了當年燦爛的笑容,偶爾擠出一絲出於禮貌寒喧式的微笑,瞬間就會習慣性的眉頭微蹙,甚至,不理睬我關切的注視。開了兩千多公里的車專程去看望她的我,這時多少有些尷尬。令人侷促的不僅是這種距離感,我發現韓雪不再接受我的攝像機鏡頭,她似乎在刻意躲避,以至於我幾乎沒有勇氣在她面前舉起這個顯得有些唐突的傢伙。
為何兩年前我能舉起攝像機和韓雪自然交流,拍下那么多美好的畫面,兩年後卻無法再交流下去了呢?也許是兩年後,我們的身上都發生了某種變化。那是什麼呢?是與過去那份單純背道而馳的心Ⅱ馬?
我開始反省自己。
生活是現實的,許多時候甚至是無奈的。
有時,我會隱隱覺得當初放棄一切去拍攝獨立紀錄片《邊疆問路》好像是一次離心於現實的飛翔,而我只不過是在三十一歲時,將攢了幾年的積蓄和著一腔熱血以及對紀錄片的熱愛砸在了一件自己渴望去做的事情上。
我曾無數次告誡自己不要用“回報”的眼光去評判這件事,因為任何有形的物質或無形的聲名都不能取代內在自我的豐富與成長。
那一年的“瘋狂”之後,剩下的便是生活留給追夢者的考驗,就看誰能堅持下去,面對現實的荊棘依然堅持勇敢的夢想和從容的微笑。
也許現在才是寫這本書的好時機。因為我驚奇地發現,四年過去了,當無形的現實悄然影響著每一個人,邊疆問路的經歷對於我來說,依然如同一塊發出強大磁場的寶石,時不時點醒偶爾迷失在現實困頓中的自己。就像央視已故媒體人陳虻曾經說過的那句“不要因為我們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當初我們為何出發”,那時候的執著與單純讓我相信前方的路雖然未知,但美好的願望與創造力卻能將它指向光明。
人生在創造與夢想中涅槃,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現在,我想捧出這塊寶石,再細細地感受它。
行走邊疆,一路下來遇到的那些人和事都透著一種難能可貴的質樸純淨。一些觀眾朋友在看過《邊疆問路》的紀錄片後告訴我,他們喜歡片中那種感覺,“尤其是在當下人們被各種負能量折磨得疲憊沮喪、那些真正感人的東西變得如同新鮮空氣一樣稀缺的時候,這樣的問路令人回味。”
從邊疆到世界,在“邊疆問路”之後,我的紀錄片尋夢之旅一直伴隨我到今天,它還將延伸下去,不斷在生命之樹上結出經歷的果實。在這些經歷中遇到的人和事也給我更多啟迪,他們在我的生活中發酵,成為精神的養料。
世界之大,每一天都在創造無限的未知與可能性,這本書就算是四季輪迴中的一個春天,讓我暫時停下腳步,做個總結,做個分享,希望讀到這些親身經歷和故事的朋友們都能在樹下歇歇腳,乘個涼。
有朋友說我是浪漫主義者。
浪漫並非逃避現實,而是在接納現實的基礎上用內心的光明指引它,堅信精神的光芒可以投射在現實中,產生無窮的創造力與正能量。堅持這樣的內心所求也許能令我重新找回《邊疆問路》的感覺,化解與韓雪之間的隔閡,去除我內心的猶疑與彷徨。
記憶的閘門一旦打開,經歷過的人、事、物,潮水般湧入腦海……
讓我帶上一顆真誠的心,乘著文字的翅膀再次“問路”,和你一起,從身邊到遠方。
在我的書桌上,至今擺放著一個用白樺樹皮製成的小盒子,手工雕刻的花紋,散發出淡淡清香,不著痕跡地傳遞著一種相連於那片土地的氣息。這個禮物,來自一位美麗的俄羅斯族姑娘韓雪,她後來成為我獨立製作的八集紀錄片《邊疆問路》中的主人公之一。
這些年,每每舉辦《邊疆問路》放映會,只要播放到韓雪的畫面都能引起觀眾極大的興趣。特別是當她甩動著金色的馬尾辮用地道的東北話面對鏡頭含羞帶笑地說“俄羅斯姑娘願意嫁給中國人,不酗酒,還知道疼媳婦兒”時,觀眾席往往都會爆發出一片笑聲。的確,在紀錄片中,這真是一個太可愛的人物。
然而,兩年後,當我再次去室韋探訪韓雪,希望能為自己新的紀錄片選題進一步採訪她時,卻遭到了無聲的拒絕。
那是二○一一年,我以行走邊疆拍攝到的一手素材和故事樣片獲準參加一項由德國和丹麥的紀錄片機構組織的國際交流活動“跨界探險歐亞紀錄片導演交流營”。作為全球一百多個申請者中唯一入選的中國導演,我要在赴德國萊比錫和馬來西亞吉隆坡的交流活動中交出一個故事梗概和片段預告,用以在來自十五個全球知名廣播電視機構的購片商面前用英文做最後的競標陳述。我選定韓雪做我要陳述的故事中的主人公,因為她身上的獨有的民族文化特質,也因為她迷人的笑容。
我再次踏上了前往中俄邊境的旅途。
重返室韋,我被那裡翻天覆地的變化弄得有些手足無措。相比起兩年前世外桃源般的寧靜,如今小鎮幾乎成了建築工地,變得我不敢相認。
韓雪仍像兩年前一樣手腳不停地忙碌著,招呼著客人,卻沒有了當年燦爛的笑容,偶爾擠出一絲出於禮貌寒喧式的微笑,瞬間就會習慣性的眉頭微蹙,甚至,不理睬我關切的注視。開了兩千多公里的車專程去看望她的我,這時多少有些尷尬。令人侷促的不僅是這種距離感,我發現韓雪不再接受我的攝像機鏡頭,她似乎在刻意躲避,以至於我幾乎沒有勇氣在她面前舉起這個顯得有些唐突的傢伙。
為何兩年前我能舉起攝像機和韓雪自然交流,拍下那么多美好的畫面,兩年後卻無法再交流下去了呢?也許是兩年後,我們的身上都發生了某種變化。那是什麼呢?是與過去那份單純背道而馳的心Ⅱ馬?
我開始反省自己。
生活是現實的,許多時候甚至是無奈的。
有時,我會隱隱覺得當初放棄一切去拍攝獨立紀錄片《邊疆問路》好像是一次離心於現實的飛翔,而我只不過是在三十一歲時,將攢了幾年的積蓄和著一腔熱血以及對紀錄片的熱愛砸在了一件自己渴望去做的事情上。
我曾無數次告誡自己不要用“回報”的眼光去評判這件事,因為任何有形的物質或無形的聲名都不能取代內在自我的豐富與成長。
那一年的“瘋狂”之後,剩下的便是生活留給追夢者的考驗,就看誰能堅持下去,面對現實的荊棘依然堅持勇敢的夢想和從容的微笑。
也許現在才是寫這本書的好時機。因為我驚奇地發現,四年過去了,當無形的現實悄然影響著每一個人,邊疆問路的經歷對於我來說,依然如同一塊發出強大磁場的寶石,時不時點醒偶爾迷失在現實困頓中的自己。就像央視已故媒體人陳虻曾經說過的那句“不要因為我們走得太遠而忘記了當初我們為何出發”,那時候的執著與單純讓我相信前方的路雖然未知,但美好的願望與創造力卻能將它指向光明。
人生在創造與夢想中涅槃,還有什麼可遺憾的呢?
現在,我想捧出這塊寶石,再細細地感受它。
行走邊疆,一路下來遇到的那些人和事都透著一種難能可貴的質樸純淨。一些觀眾朋友在看過《邊疆問路》的紀錄片後告訴我,他們喜歡片中那種感覺,“尤其是在當下人們被各種負能量折磨得疲憊沮喪、那些真正感人的東西變得如同新鮮空氣一樣稀缺的時候,這樣的問路令人回味。”
從邊疆到世界,在“邊疆問路”之後,我的紀錄片尋夢之旅一直伴隨我到今天,它還將延伸下去,不斷在生命之樹上結出經歷的果實。在這些經歷中遇到的人和事也給我更多啟迪,他們在我的生活中發酵,成為精神的養料。
世界之大,每一天都在創造無限的未知與可能性,這本書就算是四季輪迴中的一個春天,讓我暫時停下腳步,做個總結,做個分享,希望讀到這些親身經歷和故事的朋友們都能在樹下歇歇腳,乘個涼。
有朋友說我是浪漫主義者。
浪漫並非逃避現實,而是在接納現實的基礎上用內心的光明指引它,堅信精神的光芒可以投射在現實中,產生無窮的創造力與正能量。堅持這樣的內心所求也許能令我重新找回《邊疆問路》的感覺,化解與韓雪之間的隔閡,去除我內心的猶疑與彷徨。
記憶的閘門一旦打開,經歷過的人、事、物,潮水般湧入腦海……
讓我帶上一顆真誠的心,乘著文字的翅膀再次“問路”,和你一起,從身邊到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