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塞軍旅詩

邊塞軍旅詩

邊塞軍旅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像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以邊塞軍旅生活為主要內容,或描寫奇異的塞外風光,或反映戍邊的艱辛的詩作稱之為邊塞詩。

何謂軍旅詩?軍隊謂之“軍旅”,《國語·齊語》中說:“春以搜振旅,秋以獵治兵。是故卒伍整於里,軍旅整於郊。”戰爭之事,也謂之軍旅,《論語·衛靈公》中,衛靈公向孔子請教戰爭之事,孔子回答說:“軍旅之事,丘未之學也。”因此,軍旅詩,就是以軍隊和戰爭為題材的詩歌。軍旅詩定義為:表現現實的或虛擬的軍人形象戰時或日常的生活及其心態的詩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邊塞軍旅詩
  • 類型: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
  • 年代:唐代
  • 主要內容:邊塞軍旅生活
  • 意象:鎧甲、孤城、羌笛、雁、鷹等
  • 代表作:《飲馬長城窟行》
特色,代表,

特色

這類詩的思想內容極其豐富:可以抒發渴望建功立業、報效國家的豪情;可以狀寫戍邊將士的鄉愁、家中思婦的離恨;可以表現塞外戍邊生活的單調艱辛、連年征戰的殘酷;可以宣洩對黷武開邊的不滿、對將軍貪功啟釁的怨情;可以驚嘆描摹邊地絕域的奇異風光和民風民俗。而詩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複雜的情感:慷慨從軍與久戍思鄉的無奈;衛國激情與艱苦生活的衝突;獻身為國與痛恨庸將無能的悲慨。  邊塞軍旅詩的意象:烽火、狼煙、馬、寶劍、鎧甲、孤城、羌笛、雁、鷹等。

代表

漢魏南北朝時期的邊塞軍旅詩
反映邊地戰爭的艱苦和征人思婦的相思苦。詩歌體裁以樂府詩為主。代表作品如: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高適的《燕歌行》、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憤詩》,徐陵《關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陳琳的《飲馬長城窟行》中詩人分別以旁觀者的口吻,邊疆戰士的口吻,家中思婦的口吻,真實的訴說了邊塞征戰之苦。語言素樸,構思獨特。代表了這一時期的邊塞軍旅詩風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