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珠洞位於伏波山的山腹,古時只有臨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進入,後來人們在西面和南面開了兩個口,這才可以從陸地步行入洞。洞內高4米~6米,寬 6米~8米,總長 120餘米,面積 600餘平方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還珠洞
- 總長: 120餘米
- 面積 :600餘平方米
- 位於:伏波山的山腹
還珠洞位於伏波山的山腹,古時只有臨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進入,後來人們在西面和南面開了兩個口,這才可以從陸地步行入洞。洞內高4米~6米,寬 6米~8米,總長 120餘米,面積 600餘平方米。
還珠洞位於伏波山的山腹,古時只有臨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進入,後來人們在西面和南面開了兩個口,這才可以從陸地步行入洞。洞內高4米~6米,寬 6米~8...
還珠洞位於伏波山的山腹,古時只有臨江的一面有洞口,要坐船方能進入,後來人們在西面和南面開了兩個口,這才可以從陸地步行入洞。洞內高4米~6米,寬 6米~8...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位於伏波山還珠洞,熙寧七年(1074)刻。正書,59厘米×50厘米。還珠洞題名是他和友人潘景純遊覽伏波山時所刻,時年二十三歲。此時米芾書法的...
還珠洞詩年月據淳祐三年閏八月曾之隱山及南溪山詩刻等...... 還珠洞詩年月據淳祐三年閏八月曾之隱山及南溪山詩刻等 作品名稱 還珠洞詩 創作年代 附南宋淳祐...
還珠洞次曾宏正韻 創作年代 宋代 作品體裁 七言律詩 作者 蕭桂林 詩詞原文標柱征南不記春,未應追感淚流痕。岩虛生白□心地,波洑澄清肅耳根。壯士於斯留...
在廣西桂林市伏波山麓,洞門東向,面對灕江。山中摩崖石刻甚多,大部集中於此洞。其中最著名者為宋代書法家米芾自畫像與題詞,以及范成大《鹿鳴》詩等。千佛岩有唐代...
此展品為唐代文物。位於伏波山還珠洞,唐鹹通四年(863)刻,正書,40厘米×67厘米。唐代《趙格等還珠洞題名》是桂林現存最早的題名石刻。鹹通四年閏六月,趙格已...
此展品為宋代文物。位於伏波山還珠洞,宋熙寧二年(1069)刻,正書,73厘米×115厘米。唐代時,伏波山已是桂林的一處名勝,宋代更是遊人如織。章峴伏波山題詩是伏波...
鐘亭位於伏波山南麓,還珠洞南口西側,為單層翹檐攢尖頂4角方亭,高4.7米,寬4.5米,長4.4米,面積19.8平方米。因亭中存放古鐘而得名。...
公園由多級山地庭院組成,其主體是伏波山,有還珠洞、千佛岩、試劍石、聽濤閣、半山亭、千人鍋以及大鐵鐘等景點和文物。遊人可沿石級曲折而上,經休息坪、半山塔...
伏波山公園由多級山地庭園組成,有還珠洞、千佛岩、珊瑚岩、試劍石、聽濤閣、半山亭、千人鍋及大鐵鐘等景點和文物,集山、水、洞、石、亭、園、文物於不足1萬...
伏波山挺秀,矗立於桂林城的東北隅。這山包容著一個玲瓏洞穴,名曰還珠洞。從山上步入洞中,在幽暗中幾經迂迴曲折,臨近出口,豁見天光大亮,已至灕江水邊。在洞穴...
伏波山公園由多級山地庭園組成,有還珠洞、千佛岩、珊瑚岩、試劍石、聽濤閣、半山亭、千人鍋及大鐵鐘等諸勝,集山、水、洞、石、亭、園、文物於一體,成為獨特的...
相對來說,西山造像穿著最“露”,還珠洞造像,特別是千佛崖上的菩薩造像穿著較精美。而風洞造像多半在穿著上與上兩處有明顯的差異。這兒的佛與菩薩多寬袍大袖,...
伏波山公園由多級山地庭園組成,有還珠洞、千佛岩、珊瑚岩、試劍石、聽濤閣、半山亭、千人鍋及大鐵鐘等景點和文物,集山、水、洞、石、亭、園、文物於不足1萬...
龍珠路全長約0.8千米,屬雙向二車道。因龍珠路所處北端的疊彩山有個木龍洞,南端的伏波山有個還珠洞,遂取二者的第二個字,所以取名龍珠路。 [1] ...
珊瑚岩是還珠洞內臨江北向的一小岩,高1.75米,寬1.1米,深5.5米,面積6.05平方米。屬多功能國家級地質公園——“浙東雁盪山——桃渚中生代火山地質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