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卡錫

邁卡錫,麥卡錫是英語中較常見人名,有名人有政治家、行銷學大師、足球運動員、作家等多人,其中以美國科學家約翰·麥卡錫最為人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邁卡錫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
  • 職業:科學家
傑出人物,智慧型之父,參議員,

傑出人物

美國科學家:約翰·麥卡錫
美國政治家:尤金·麥卡錫
美國行銷學大師:傑羅姆·麥卡錫
愛爾蘭足球運動員:詹姆斯·麥卡錫
愛爾蘭足球運動員:派屈克·麥卡錫
美國作家:科馬克·麥卡錫
美國政治家:約瑟夫·麥卡錫

智慧型之父

1927年9月4日麥卡錫(JohnMcCarthy)生於美國波士頓一個共產党家庭,父母的工作性質決定全家需不斷搬遷,從波士頓遷到紐約,然後又到了洛杉磯,信仰愛爾蘭天主教的父親當過木匠、漁夫和工會組織者,母親是立陶宛猶太人,在聯合通訊社(TheFederatedPress)當記者,後來在一家共產黨報社工作,麥卡錫從小把自己對科學的興趣與家庭的政治傾向結合起來。麥卡錫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們確信技術的進步對人類有利,我記得小時候讀過《十萬個為什麼》,這是30年代蘇聯作家伊林(M.Ilin)撰寫的通俗科技讀物,在美國好像沒有這樣的書。10至15年前我很高興得知中國有許多非常早熟的兒童,他們都讀過《十萬個為什麼》。”
麥卡錫說他的童年平平淡淡,實際上在讀中學時,他就找到加州理工大學的一份課程清單,自學了大學一年和二年的數學課程。1944年他真的到了這所大學,免修頭兩年的數學課。1948年9月在讀研究生時,他出席了該校主辦的“行為的大腦機制西克森研討會”(HixonSymposiumonCerebralMechanisminBehavioratCalTech),大數學家計算機設計大師馮·諾伊曼在會上散發了關於自複製自動機的論文,儘管當時還沒有人精確地將機器智慧型與人的智慧型聯繫起來,但諾伊曼的報告卻激發了麥卡錫的好奇心。
於2011年10月24日逝世,享年84周歲。
194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作博士論文時,他決定嘗試在機器上模擬人的智慧型,1955年他聯合申農(資訊理論創立者)、明斯基(人工智慧大師,《心智社會》的作者)、羅徹斯特(IBM計算機設計者之一),發起了達特茅斯項目(DartmouthProject),第二年正式啟動,洛克菲勒基金會提供了極有限的資助。現在看來,這個項目不但是人工智慧發展史的一個重要事件,也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里程碑,正是在1956年,麥卡錫首次提出“人工智慧”(artificialintelligence)這一概念,現在看來,那次討論並沒有實質上解決有關智慧型機的任何具體問題,但它確立了研究目標,使人工智慧成為計算機科學中一門獨立的經驗科學。
1957年巴庫斯(JohnBarkus)及其IBM小組發布了Fortran語言,這是第一個成功的高級語言,使程式設計者從繁瑣的彙編語言中解脫出來,卡內基梅龍大學的紐維爾(A.Newell)、司馬赫(H.Simon)等提出信息處理語言IPL,麥卡錫則提出表處理語言Lisp,在Fortran中不允許有遞歸,麥卡錫希望改進它,1960年巴黎會議大家討論了Algol語言,採納了麥卡錫的建議,增加了遞歸和條件表達式,Algol最早接受了Lisp的觀念,但不是最後一個,如今的Pascal、C、Ada等都接受了Lisp的創新。但至今,主流程式設計語言仍然沒有吸收麥卡錫建議的“評價函式”(eval),認為它很危險。麥卡錫發明Lisp語言,只是把它作為工具,他的目標是製造具有人類智慧型的機器,Lisp自發明以後,像其他語言一樣,發明人失去了對其的控制能力,馬庫斯和凱(A.Kay,“面向對象程式設計”的創始人)也一樣。
1959年麥卡錫發表《具有常識的程式》一文,標誌著他向“常識邏輯推理”難題開始宣戰。“與所有專門化的理論一樣,所有科學也都體現於常識中。當你試圖證明這些理論時,你就回到了常識推理,因為常識指導著你的實驗。”構想一個旅行者從英國格拉斯哥經過倫敦去莫斯科,電腦程式可以分段處理:從格拉斯哥到倫敦,再從倫敦到莫斯科。但是如果假設此人不幸在倫敦丟失了機票怎么辦?當然現實中此人一般不會因此取消原來去莫斯科的計畫,他可能會再買一張票。但是預先設計好的模擬程式卻不允許如此靈活。因此要發展一種具有常識推理能力的邏輯。
1964年麥卡錫已是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的主任,他提出了一種稱之為“情景演算”(situationalcalculus)的理論,其中“情景”表示世界的一種狀態。當主體(agent)行動時,情景發生變化。主體下一步如何行動取決於他所知道的情景。情景演算的思想吸收了有窮自動機狀態轉移的概念。在情景演算中,推理不但取決於狀態,而且取決於主體關於狀態知道些什麼。主體知道得越多,了解得越詳細,他就會更好地作出決策。這種情景演算理論吸引了許多研究者,但它本身也引起一種問題。在多主體的世界中,與一個主體有關的情景的變化可能還取決於其他主體的行動。這樣處理起來十分困難。在常識世界中,我們的決策可能不大受其他主體的影響,當然有時也受。很難說麥卡錫的努力最終是否成功了,但他向通常的“演繹推理”挑戰,強調人類智慧型推理的非單調性(nonmonotonicity),發展狀態描述法,在人工智慧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麥卡錫試圖讓機器能像人一樣,在某種語境下,進行基本的猜測。但這很難做,即使是人,也常常誤解語境。一個有趣的例子是:白宮發言人奧涅爾歡迎新當選的里根總統時說:“您成了GroverCleveland”(他指的是美國的一個總統)。而里根卻微笑著說:“我只在電影中扮演過一次Cleveland。”(里根指的是棒球手GroverClevelandAlexander)
不管人們對人工智慧還有什麼偏見,它現在已成為嚴肅的經驗科學,而麥卡錫為這一領域培養了大量人才,他的學生遍及世界。關於人工智慧,想了解更多的東西可以直接訪問麥卡錫的網頁,從“公眾理解科學的角度”看,他的網頁做得非常棒。他討論了人工智慧與哲學的關係,人工智慧的分類及套用領域等。還詳細回答了有關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問題。他是技術樂觀派,相信人類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他提供了許多論據,可從網上看到)。

參議員

約瑟夫·雷芒德·麥卡錫(JosephRaymondMcCarthy,1908-1957),美國政治家,生於威斯康星州,美國共和黨人,狂熱極端的反共產主義者。麥卡錫畢業於馬凱特大學法學系,1935年開始從事律師業,1939年任巡迴法院法官。1942年,美國開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他加入海軍陸戰隊,1946年他依靠反共觀點當選為參議員,任參議員期間,經常發表攻擊共產黨的演說,譴責杜魯門和喬治·卡特萊特·馬歇爾對待共產主義時的軟弱態度,幫助艾森豪當選美國總統。他曾任政府活動委員會主席,和羅伊·科恩在全美國清理共產黨製造的影響,指揮調查委員會調查美國民主黨成員以及他的政敵、對他有意見的新聞人物,不少人被撤職、逮捕甚至被處死。後來他在軍隊中搞忠誠調查,引致艾森豪的不滿,1954年,參議院通過法案譴責麥卡錫的政治迫害行為。1957年,他因肝炎在馬里蘭州逝世。
1950年2月,他公開指責有205名共產黨人混入美國國務院,但未能提供任何具體的人姓名。1950年6月,一個開列黑名單的團體發表了《赤色頻道:共產黨在廣播電視中的影響的報告》(RedChannels:TheReportofCommunistInfluenceinRadioAndTelevision)。這本專著列出了150多位廣播電視雇員的名單,建議不要相信他們是忠誠的美國人。聯邦調查局逼迫紐約市攝影聯盟解散。隨著開列黑名單成為尋常做法,出於恐懼和怯懦,做忠誠宣誓之風盛行一時,甚至影響到了大學校園。同時《時代雜誌》、《生活雜誌》、《芝加哥論壇報》以及赫斯特國際集團一些報刊也大肆鼓譟“赤色”問題。
1953年,德懷特·艾森豪擔任總統,麥卡錫與共和黨領導人決裂。1953年6月19日,科學家朱利葉斯與艾瑟爾·羅森堡夫婦為此被判上電椅死刑,造成了美國的白色恐怖,(儘管後來事實證明羅森堡夫婦的確是蘇聯間諜。他們也是唯一被判死刑的間諜)在廣播電視電影和廣告業內,很多人屈從壓力同意將某些作家、演員、製片人和導演列入黑名單,只因有人指稱他們跟共產主義有“某種關聯”,根據20世紀末解密的檔案,其時控制演員工會的隆納·雷根也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並威脅華特·迪士尼也揭發迫害部分演員。
1954年,他指控軍隊和政府官員從事顛覆活動,為此舉行了長達36天的聽證會,同時向全國進行電視直播。美國國內外的輿論開始指責他是“蠱惑民心的煽動家”,1954年8月的一項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只有36%的民眾對麥卡錫有“好感”,1954年11月,美國中期選舉,共和黨失去參議院的多數,麥卡錫被免去非美調查委員會主席的職務。1954年12月2日,參議院以67票對22票通過決議,正式譴責麥卡錫“違反參議院傳統”的行為,從而結束了“麥卡錫主義時代”。
在1954年共和黨失去對參議院的控制之後,作為少數黨成員的麥卡錫不得不依賴公開演講,來繼續提醒美國大眾共產主義的威脅,在之後的兩年半時間裡,他做了一系列重要演說。1957年1月,麥卡錫夫婦領養了一個女嬰,起名Tierney,不幸的是,幾個月之後的1957年5月2日,麥卡錫因急性肝炎死於Bethesda海軍醫院,終年48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