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行

遼陽行

晚唐時期,由於連年的內外戰爭,衛國立功的英雄氣概已經相當淡薄,但於濆邊塞題材的詩卻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戰爭中真實的苦難,其最大的特色在於對戰爭本質的深刻認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陽行
  • 作品名稱:遼陽行
  • 創作年代晚唐
  • 作者姓名於濆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簡析,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文學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遼陽行
遼陽在何處,妾欲隨君去。
義合齊死生,本不夸機杼。
誰能守空閨,虛問遼陽路。

作品簡析

於濆現存作品中有12首是關於戍邊征戰的詩歌,它真實地反映唐朝國力漸衰而造成的領土喪失,尤其是對戰爭中為邀功求賞而窮兵黷武的將軍進行了控訴。《遼陽行》就是其中一首。
遼陽行》通過思婦角度寫戰爭的罪惡。此詩以思婦的口氣說丈夫從軍的地方在那裡呢,自己寧可隨丈夫到處征戰,同生共死,也不願獨守空閨。在這首詩中,戰爭的責任完全在統治者身上,是戰爭破壞了閨婦的幸福,反映出了晚唐由於連年的內外戰爭,百姓的厭戰之心十分強烈。詩通過閨中思婦真切而深沉的哀怨,揭露了邊將從軍的醜惡動機和無辜百姓的厭戰情緒。全詩從一個側面深刻地展示了晚唐人民對於凡庸邊將的怨恨,對於無休止的戰爭的厭惡。

作者簡介

於濆
(832-?)唐代詩人。字子漪,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人。公元861年(鹹通二年)登進士第,曾奔走於陝西、河南、江蘇、浙江和北方邊塞等地,一生鬱郁不得其志,沉淪下僚,官終泗州判官。與劉駕曹鄴等皆不滿於當時詩壇拘守聲律、輕浮華艷的綺靡詩風,曾作《古風》三十篇以矯弊俗,自號“逸詩 ”。其詩擅長五古,短小精悍,質樸剛健,邊塞詩也寫得深沉痛切,獨具一格。辛文房指出於濆等晚唐詩人“能反棹下流,更唱瘖俗”(《唐才子傳》)。《全唐書》錄其詩四十五首,編為一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