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8年初,遼陽市政府計畫建設經濟適用房,選址在遼陽市林業科學研究院院內。隨著工程的啟動 ,也拉開了一項重大考古發掘的序幕。
2008年5月,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工作人員入駐苗圃工地,考古勘探與發掘工作全面展開,一直持續到2015年11月。其間經歷了三次大規模發掘,共發掘出墓葬300餘座。
2015年11月中旬,墓葬搬遷全部完成,專家組驗收完畢,整個墓地全部回填。這項長達8年的考古發掘項目終於宣告完成。
遺址特點
綜述
遼陽苗圃漢墓群原為遼陽市林業科學研究院的苗圃,占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該墓地成為遼陽市範圍內考古已發現的最大漢魏墓葬群。漢魏時期墓葬形制多樣,部分石室墓墓室內殘留有彩繪壁畫及刻畫圖案,個別墓葬內石刻文字帶有明確紀年,可為遼陽地區漢魏墓葬分期斷代提供可靠依據。另外,遼金時期墓葬形制及葬式葬俗具有鮮明特點,隨葬瓷器與冮官屯窯址出土部分瓷器製法相似。
墓葬形制
遼陽苗圃漢魏墓群的形制基本上可以分為土坑豎穴墓、石室墓、石槨墓、磚室墓和磚石混築墓5類,隨葬品多為陶器,具有典型的土著特徵,比如石室墓的砌築方式、彩繪壁畫以及隨葬品中獨特的長頸瓶、壺、缽等。但隨葬器物中的案、耳杯、井、倉、銅鏡等,與中原地區同一時期也較為相似。
墓群分期與年代
遼陽苗圃漢魏墓群可分為五期,一期是隨葬尖唇盤口罐的土坑豎穴墓,時代較早,屬於西漢早期;二期是隨葬器物組合為圈足壺、鼎的土坑豎穴墓,屬於西漢晚期;三期是以罐、灶、案、耳杯、盤等器物組合為代表的單室石墓,墓葬結構簡單,隨葬器物較多,屬於新莽至東漢早期。四期是以罐、灶、井、案、耳杯、盤、奩、長頸瓶、倉等器物組合為代表的多室石墓及長方形磚室墓,隨葬器物較多,屬於東漢中晚期。五期是以罐、缽、倉、灶等器物組合為代表,部分繪有壁畫的大型多室石墓,隨葬器物較少,屬於魏晉時期。
文物遺存
綜述
遼陽苗圃漢墓群出土陶器、銅器、鐵器、玉器、金銀器和錢幣等各類遺物約3000件。
陶器
陶器主要有瓮、罐、壺、盤、碗、杯、樓、灶、耳杯、長頸瓶等。陶器從功用分,大致可分為陶禮器、生活用器、祭奠用器、模型明器四類。陶禮器,即以陶器仿銅禮器形態,有一定的禮制含義。大致包括鼎、盒、壺三種器型。生活用器,器型包括罐、長頸瓶、瓮、盆、盤、缽、碗、勺、魁、銗鏤、扁壺、鍾、槽、燈、熏爐、烤爐、虎子、多子槅、中柱盤等。祭奠用器是實施墓祭時使用或放入的陶器,典型的祭奠用器有耳杯、案、樽、奩等。模型明器器型包括灶、井、房、俎、瓢、甑、水斗等。
青銅器
青銅器有銅鏡、銅帶鉤、銅蓋筒、銅管等。
壁畫
壁畫是用顏料直接繪製於石板上,有人物、馬、牛車等圖案。
石刻
紀年墓的石板上刻劃有“建安三年”“茂安”“以太安三年春三月十八日造訖師王休盛”“聞此”“郭師”“張樂安曾得”等。
研究價值
遼陽苗圃古墓群,規模大、時代跨度長、形制多樣化。充分展現了在漫長的歷史演進過程中,遼寧本土文化與中原文化的差異與交流,對於研究遼陽兩漢魏晉時期、遼金時期居民的族屬、社會經濟、生產生活方式、葬式葬俗都具有重大意義。
保護措施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遼陽苗圃漢墓群位於遼寧省遼陽市老城區東南約2千米的太子河西岸台地上。
交通信息
自駕:自遼寧省遼陽市人民政府開車前往遼陽苗圃漢墓群,路程約5.3千米,用時約11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