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濱沿海經濟區

遼濱沿海經濟區

遼濱沿海經濟區位於盤錦市最南部,遼東灣東北部,大遼河入海口右岸,南與東北第二大港口城市營口市相接壤,是遼寧省“五點一線”沿海經濟帶中心區域。可控面積545平方公里。

2006年6月,遼寧省政府將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納入“五點一線”沿海重點發展區域,2009年7月1日上升為國家戰略。2010年10月獲批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驗區。建立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是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實施遼寧沿海開發開放戰略的現實需要;是盤錦實現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接續產業的重要載體;遼濱沿海經濟區區位優越,位於遼西城市群經濟區、遼東半島沿海經濟區、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的節點處,可以接受三大經濟板塊的發展輻射,實現資源共享、協調互動;經濟區傍河臨海,擁有大量的灘涂和荒地,發展空間廣,建設成本低;經濟區擁有50多公里的河海岸線,水深流緩,是發展船舶產業的理想之地;經濟區交通便利,形成了陸海空立體交通網路,是盤錦市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濱沿海經濟區
  • 地址盤錦市最南部
  • 面積:545平方公里
  • 類型:沿海經濟帶中心區域
簡介,地標建築,

簡介

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的規劃建設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將其建設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具有北方濕地水城特色的生態型濱海新城區,並依託河海岸線資源將其建設成為一座世界級的海洋工程裝備製造基地。經濟區產業定位是:發展以船舶製造及其配套產業為主的裝備製造業,以石油煉製和石油產品深加工為主的石化產業,以高新技術為支撐的高新技術產業,以港口物流、商務金融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以主題媒體廣場、創意文化產業為基礎的現代文化產業。
遼濱新城規劃結構布局為“一帶、兩軸、兩圈、六區”。其中“一帶”指大遼河入海口與海濱沿岸的綠色濱水生態帶;“兩軸”指南北向城市發展軸,東西向景觀生態軸;“兩圈”指濱海船舶產業圈和內湖商貿經濟圈;“六區”指金帛灣水城、河畔生態水鄉、產業工人新村、濱海特色漁村、新港工業區、臨港產業園。隨著規劃的付諸實施,一座經濟繁榮、特色鮮明、功能完善、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新型水城將崛起於渤海之濱。
歷史沿革
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歷史沿革
收集整理:孫連山
盤錦遼濱經濟區位於遼河的下游,東南兩面與營口市隔河相望,西北兩面與大窪縣榮興朝鮮族鄉、田莊鎮接壤,長葦面積比較分散,盛產編織大葦。
說盤錦遼濱經濟區還得從葦田說起,盤錦經濟區的葦田是盤錦市葦田的一個組成部分,生產歷史久遠,詳細情況已無從考證。
相傳光緒年間—民國初年,遼河沿岸灘涂土壤自然淡化,逐漸形成植被,有漸漸生長出不連片的塊塊葦叢。由遼河的下灘衍生至遼河的上灘,逐漸連成大塊葦田。舊中國歸張作霖時期官吏、資本家、地主私人所有。
1931年營口淪為日本殖民地,葦田屬營口縣河北區(現盤錦遼濱經濟區)。偽滿時期葦塘由康德葦漿股份有限公司經營,後改由日本鐘淵、王子製漿株式會社經營。
早在清光緒32年(1906年)地屬海城縣營口海防廳轄。宣統元年(1909年)海城西、南三個鄉劃屬海防廳轄。兩年後改為縣制,民國8年(1919年)實行區、村制屬營口縣河北第六區(現盤錦遼濱經濟區)。
1935年該場一部分屬營口縣第七區,一部分屬商埠區。1937年10月,以遼河為界,其右岸地域全部劃歸盤山縣管轄,當年營口改為市制,遼濱歸屬營口市河北區,並設區公所。
1945年“八一五”光復。在國民黨統治時期,由當時的中央資源委員會、遼寧紙漿有限公司管理。
1946年國民黨在營口市時,仍實行區、村制,遼濱仍屬營口市河北區管轄。
1948年8月,營口解放,遼濱先後屬營口市河北街,設街公所。後改為營口市第三區和西市區辦事處管轄,其葦田收歸國有。
1950年10月,在原營口造紙廠盤山辦事處的基礎上,成立了盤山縣國營盤錦葦場。
1950年11月14日,營口造紙廠把運輸船隊及其部分葦田劃撥給國營盤錦葦場,有鐵制拖船7艘、木製駁船31艘、木製帆船8艘、木製宿船和木製水船各1艘,總計48艘。西炮台(營口市西部入海口處)、上口子(現大窪縣西安鎮)、大興(現營口縣)三塊葦田一併劃撥給國營遼濱葦場。當時,國營盤錦葦場運輸船隊是遼寧省最大的內河運輸船隊,負責給營口造紙廠運送造紙原料。盤錦葦場在營口市太古樓碼頭設有運輸股,全股職工200人,其中管理人員30人、船員170人,股長為王洪安。這就是盤錦遼濱經濟區的前身。
1951年盤錦葦場歸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輕工業管理局領導為直屬企業。東北人民政府指令盤錦葦場負責供應營口、金城兩造紙廠的原料,並對盤錦葦場統一經營提出正式意見。
1952年遼東省人民政府指示,將營口地區葦塘移交東北工業部輕工業局接管,營口縣人民政府遵照省指示,將省代管的公有葦田全部交給東北人民政府工業部輕工業局盤錦葦場接管經營。
1953年,東北地區輕工局撤消,盤錦葦場由中央輕工業部造紙局領導。
1953年3月盤錦葦場劃分四個分場,一分場(七水井子)、二分場(東郭)、三分場(遼濱)、四分場(丹東、孤山)。將營口附近遼河兩岸葦塘劃歸盤錦葦場三分場管理,當年經營三叉河以下、遼河入海口、遼河兩岸的全部葦田,當時經營葦田面積18萬畝。不包括灘涂面積,分五大票、西老灣、大房身等五個生產作業組,最高年份蘆葦產量達4萬噸。
1956年6月初改盤錦國營農場管理局為遼寧省盤錦農墾局,隸屬國家農墾部。同時將原中央輕工部所屬的盤錦葦場(包括遼濱、東郭、歡喜嶺、葦農實驗站)併入盤錦農墾局。
1956年12月,為加強農田、葦田的統一管理,盤錦葦場與盤山第一水稻農場合併,在大窪成立盤錦農墾局。
由於行政區劃、隸屬關係多變,1957年6月將盤錦葦場三分場改為國營遼濱葦場。同年並成立中共遼濱葦場委員會。當時隸屬盤錦農墾局領導。
1958年到1969年劃出葦田面積11萬多畝。其中遼河上游葦田劃出一部分給營口縣海城市,中游一部劃分給大窪縣幾個沿遼河的農場。
1960年12月27日,營口市新華區將國營遼濱葦場黨總支委員會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移交給盤錦農墾局黨委領導。
1961年3月6日,盤錦農墾局黨委決定,成立中共遼濱葦場委員會。
1964年8月20日,根據遼寧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葦場劃歸輕工業廳統一領導》(輕字第368號檔案)精神,輕工業廳與盤山縣人委共同協商,從1964年10月1日開始,將原盤山縣地方國營葦場移交省輕工業廳領導。相繼省人委又以[1964]第233號檔案批准,成立由省輕工業廳直屬的省蘆葦公司。地址設在北鎮縣溝幫子鎮,直接領導東郭葦場、羊圈子葦場、盤山葦場。趙圈河葦場與遼濱葦場由盤山農墾局領導。
1968年隨文化大革命的不斷深入,上級陸續派來軍代表、軍宣隊,參政議政。同年6月建立遼濱葦場革命委員會。
1969年1月1日,經遼寧省革命委員會同意,盤錦農墾局與營口市協商劃定區域界限,“以遼河為界,河南一草一木不動,河北一草一木不動”。河北(遼河北岸)統歸盤錦地區,歸屬大窪縣管轄。遼濱葦場場部由營口市太古樓碼頭搬遷到遼河的右岸。自清鹹豐十一年(1861年)營口被迫開港後,英國首先在營口設立太古輪船公司,並先後修建碼頭多處,太古樓碼頭就是其中之一。“太古”一詞是由英國傳來,譯音原意為“虎獅”總號設於英國倫敦。太古樓是由英國人投資55萬英鎊,主要建築二層紅磚樓房並設有地下室,為鍋爐用房。該樓坐北面南,石頭基礎、磚木結構。所用紅磚皆從英國運來,建築風格是英國式樣,北臨遼河南岸,南接市內街道。建築面積2505平方米。占地面積6505平方米,其樓房左右護岸為247米。還有碼頭工地和倉庫各一處,碼頭沿河排列,以美國松木夯實。太古樓碼頭只允許英國的輪船停靠,英輪船通往上海、天津、香港及英國等地。傳說:太古輪船公司當時有輪船99艘,每當增加到100艘時便沉沒一艘,始終如此。實際上據史料記載,太古輪船公司有輪船13艘。從碼頭運出的貨物有藥材、煤炭、雜糧,而進口的是白面、日用品、煤油等都是本國過剩產品。昔日的太古碼頭仍然聳立在遼河的岸邊,現已是破爛不堪,年久失修。太古輪船公司營口分公司建築舊址已經成為歷史的見證,為營口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979年遼寧省革命委員會下發了《關於同意將紅濱等四個街道歸西市區領導的批覆》(〔1979〕63號)檔案。檔案的內容是:“營革發〔1978〕126號請示報告收悉,經研究同意將遼濱葦場的紅濱、五七、曙光、遼濱等四個街道,一千零九十七戶,四千八百七十四名非農業戶人口劃歸你市,西市區領導。原遼濱葦場所有的土地、房屋等財產仍歸遼濱葦場所有。”所以形成了遼濱區域內居住著營口市西市區的居民和盤錦市大窪縣的居民,並有1.38平方公里的土地屬於營口市區管轄。
1984年成立了遼濱鄉人民政府。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盤錦市委、市政府關於進一步深化國有農場改革意見和大窪縣委發〔2000〕16號檔案精神,2001年成立大窪農墾集團遼濱有限責任公司。
2002年3月大窪縣進行合鄉並場,遼濱鄉與榮興朝鮮族鄉合併,歸屬榮興朝鮮族鄉黨委領導,黨委書記張鳳印。
2003年6月,大窪縣人民政府向盤錦市人民政府報送《關於成立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的請示》(〔2003〕26號檔案)。盤錦市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同意成立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的批覆》(盤政〔2003〕37號檔案)。檔案內容是:“為鼓勵和支持大窪縣區域經濟發展和建立對外開放先導示範區,原則上同意設立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現將有關事宜批覆如下:一、同意該開發區暫定為市級開發區,享受市級經濟開發區管理許可權。二、同意開發區按4個功能區規劃建設,並應本著科學合理布局、立足發展的原則,編制開發區規劃,確定自身的產業發展重點和發展定位。三、遼濱經濟開發區起步區為3平方公里。要籌措資金,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力爭在2003年年底前達到“三通一平”標準。四、開發區建設要本著項目以生產性為主,產品以出口為主,發展一定比例高水平的第三產業的方針,全方位實施開發建設。”
2003年7月13日,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掛牌成立,盤錦市人民政府市長程亞軍、中共大窪縣縣委書記喻國偉為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揭牌。市、縣領導為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奠基,大窪縣各部、委、辦、局、各農場的領導出席了遼濱經濟開發區成立大會。
盤錦遼濱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33平方公里,分工業和生活兩大組團。遵循產業集聚、人口集中、資源集合、開發集約的原則,經濟區的發展依港口牽動、靠產業帶動、借外資繁榮、樹生態品牌,成為盤錦市和大窪縣最具活力的經濟成長區、對外開放的先行區。總規劃和目標要求五年打基礎,十年見成效。經過十年的開發建設,遼濱經濟區將建成以船舶製造、機械加工、石油化工為主導產業的高科技生態型工業城,以港區一體化建設為依託的現代物流城、以海濱濕地園林景觀為特色的商住度假城,成為集聚15萬人口的盤錦市新城區。
2005年11月25日上午,盤錦市委召開五屆二十一次常委會議,研究部署加快遼濱經濟開發區發展和棚戶區困難職工救助工作。
2005年12月5日,盤錦遼濱經濟區宣布成立。
中共大窪縣委書記高科同志兼任中共盤錦遼濱經濟區工作委員會書記;
大窪縣委副書記、大窪縣人民政府縣長孫占和同志兼任盤錦遼濱經濟區管理委員會主任;
大窪縣委常委、組織部長徐洪峰同志兼任中共盤錦遼濱經濟區黨工委副書記;
大窪縣縣長助理李永夫同志任盤錦遼濱經濟區管理委員會常務副主任。
下設組織機構:綜合辦公室、財政局、規劃建設局、社會經濟發展局、招商局。
2006年6月,經遼政〔2006〕201號檔案批准,遼寧省政府將盤錦遼濱經濟區納入“五點一線”沿海重點發展區域,定名為“遼寧(營口)沿海產業基地盤錦船舶修造產業園”,規劃面積47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10平方公里。
2007年10月,根據園區發展需要,經遼政〔2007〕182號檔案批准,命名為“盤錦船舶工業基地”,規劃面積110平方公里,起步區面積調整到34.6平方公里。
2009年5月,委託瀋陽建築大學天作建築研究院完成了《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總體規劃》修編,規劃面積為110.64平方公里,並於同年9月,通過盤錦市人民政府審批。根據總體規劃的調整,正在進行新戰略規劃的總規編制,計畫於8月30日前編制完成。
2009年7月1日,隨著遼寧“五點一線”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遼濱經濟區隨著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經遼政〔2009〕102號檔案批准,正式命名為“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
2010年3月,根據陳政高省長到盤錦調研的指示精神,為了進一步加快遼濱沿海經濟區建設進程,經遼政〔2010〕108號檔案批覆,在原110平方公里的總體規劃基礎上進行西拓北擴,總規劃面積調整至306平方公里。新戰略規劃範圍北起二沙公路,南至渤海灣;西起二界溝,東至大遼河。
其主要功能分區包括:
金帛灣水城(20.5平方公里)
海洋工程裝備園區(27.6平方公里)
石油化工基地(17.2平方公里)
遼河石油裝備園區(10.2平方公里)
保稅區(4.9平方公里)
港口作業區(29平方公里)
臨港加工區(20.4平方公里)
臨港物流區(5.7平方公里)
新材料產業園(8.8平方公里)
海產品加工區(0.8平方公里)
海產品養殖區(1.7平方公里)
生態居住區(54平方公里)
將形成“一帶、兩軸、三區”的布局形態,“一帶”指濱水生態帶;“兩軸”指東西的城市功能軸與南北的生態景觀軸;“三區”指科創品質新城、港口產業區、臨港產業區。其中科創品質新城又將規劃出一城、三區、兩基地,分別為金帛灣水城、河畔水鄉住區、商貿核心區、創新產業園區以及科創孵化基地、商務總部基地。而金帛灣水城做為遼濱沿海經濟區建設的重中之重,將建設成為一個集居住、商貿、旅遊、度假於一體的多功能水上新城。
2010年9月,盤錦遼濱經濟區正式隸屬盤錦市。
遼濱沿海經濟區黨工委書記由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高科兼任。馬新華為遼濱沿海經濟區管委會主任,李永夫為遼濱沿海經濟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馮英為遼濱沿海經濟區黨工委副書記,王永威為遼濱沿海經濟區管委會副主任。
下設11個部,即:黨群工作部、行政事務管理部、經濟發展部、規劃建設部、財政融資部、人力資源與勞動社會保障部、海洋與口岸部、公用事業管理部、社會事業管理部、招商管理部、投資服務部。
下轄3個街道辦事處,即:榮興街道辦事處、二界溝街道辦事處、榮濱街道辦事處;1個開發區,即:三角洲開發區。
2010年10月7日,盤錦《關於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設立遼寧省綜合改革實驗區的請示》得到了省政府的批覆。省政府同意在盤錦遼濱沿海經濟區成立遼寧省綜合改革實驗區。原則上同意盤錦市制定的方案,並要認真組織實施。
學校:
大連理工大學盤錦校區
盤錦職業技術學院
實驗中學
實驗國小(瀋陽實驗國小分校)

地標建築

遼河特大橋遼河特大橋建在遼寧省西南部大遼河入海口處,跨越大遼河,連線營口北岸和營口南岸,是遼寧營口百年建築。特大橋起點位於營口市新興大街以北,起於濱海公路延伸線,與營口濱海公路對接;終點與營盤公路對接。遼河特大橋路線全長4.44公里,採用六車道一級公路標準,兼顧城市道路,設計時速為80公里,路基寬30.5米。主橋橋面寬32.6米,引橋橋面寬31米。這座長江以北地區跨度最大的雙塔雙索麵斜拉橋也將成為濱海公路上最後一個通車的節點,使濱海公路全線貫通。該橋也將成為遼寧省標誌性建築之一。2008年8月11日,遼寧省濱海公路遼河特大橋正式開建,2010年7月22號合龍,2010年9月28日正式通車。這座長江以北地區最大的雙塔雙索麵斜拉橋建成後將不設收費站,全線實行免費通行。該橋創造了全國、東北地區多個第一。遼河特大橋跨度達到436米,是長江以北地區跨度最大的橋樑,被譽為“東北第一橋”;主塔高150.2米,是當前東北地區橋樑第一高塔。同時,遼河特大橋是東北地區第一個鋼箱梁斜拉橋,也是我國第一座積雪冰凍地區的大跨徑鋼箱梁橋。
遼河特大橋遼河特大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