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故道

遼河故道

遼河流域是關外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加劇了自然環境的改變、水域發生了很大的變遷。

著名的遼河故道有兩條,一為“外遼河-大遼河”故道、二為“西遼河故道”。除極特殊豐雨年份外、遼河故道里已不再有遼河水流動。兩處遼河故道都是自然與人為雙重因素的影響,然而一處基本消除了水患、另一處則從根本上消滅了流域內全部的流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遼河故道
  • 別稱:西遼河幹流、外遼河、大遼河
  • 所屬水系:科爾沁沙地閉流區、渾河流域
  • 地理位置: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遼寧省
  • 流經地區:通遼、雙遼、營口
營口段故道的形成變遷,西遼河故道的形成,

營口段故道的形成變遷

清朝末年,由於人為活動的增多、遼河幹流上游西遼河流域的水土流失日益嚴重,含沙量的增多淤淺了下遊河床、水患增多。1861年,遼河下游決口、分流經今天的盤錦市、從雙台子潮溝入海,遼河洪水退後,沿岸居民堵截了遼河西側大堤的缺口,河水仍從六間房至三岔河、納渾河和太子河從盤錦入海、此後水患不斷。1894年,為了治理遼河洪水,復又打開1861年西側大堤的決口處、人工疏浚當年決口衝出的“減河”至雙台子潮溝入海。此後的60年間遼河下游分流入海,主流走西支,為了區分方便,人們管遼河東支六間房-三岔河段叫“外遼河”、三岔河-營口段叫“大遼河”、遼河西支更名為“雙台子河”。1958年,人為堵截了遼河東支,遼河水不再從外遼河匯渾河、太子河入海,全部河水從雙台子河入海。2012年,雙台子河及外遼河的稱呼正式廢除,但仍然將渾河接納太子河、從三岔河到營口的入海河段稱呼為“大遼河”。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遼河分流階段西支流量遠大於東支,且盤錦地區沒有港口。所以在兩段入海河道間開挖了人工運河方便航運、避免通行六間房——三岔河的水量不足河段。今天,在特殊的豐雨年份,遼河與流經遼河故道入海的渾河水仍有相通的可能。而六間房——三岔河的故道兩岸已經開墾為農田、中間殘存的河道用來將灌溉廢水排至渾河,是中國比較重要的河流。
曾經的外遼河今天是排灌排澇渠曾經的外遼河今天是排灌排澇渠

西遼河故道的形成

西遼河有南北兩源,老哈河和西拉木倫河匯合而成,儘管氣候不斷趨乾、人類活動又造成水土流失加劇,但年徑流量到50年代尚有28億m3、占盤錦入海水量的50%。無論從長度、流域面積還是水量上看,都是遼河當之無愧的正源。
60年代後,隨著紅山、莫力廟水庫的修建,遼河幹流上游西遼河水量迅速減少、開始出現季節性斷流。然而環境惡化的情況沒有得到足夠重視,為了產糧灌溉、一大批水利工程繼續上馬、草原開墾為耕地、地下水過度開採,於是加速了科爾沁草原的消亡和沙漠的形成。西遼河流域的水利工程總蓄水量高達61億m3、遠遠超過流域內自然生態的承受力,雖然從建庫開始就沒有一處水庫蓄滿過。
幾經掙扎後,西遼河【莫力廟引水閘——鄭家屯】段從1999年斷流乾涸,河床變成幾百米寬的沙帶、16年來只有2011年7-9月有水。而層層設定的湖庫工程也並沒有保住寶貴的水資源,水是不再往下流了、由於毀林開荒和超采地下水的惡果、蓄住的河水不是蒸發就是下滲。隨著耕地逐漸向還有水源的上游集中、西遼河斷流的長度仍在增加中。
目前、西遼河流域大部分水電站已因無水無法發電、而即使將全部湖庫拆除、殘存的那點徑流流不到鄭家屯就會消失在科爾沁沙漠裡。通遼市內在西遼河故道上修建了人工湖,華麗的人工湖無助於改變上游無水下游乾涸的現狀、更像是曾經的遼河幹流中上游部分的葬禮。
新開河本是西拉木倫河決口形成的西遼河北支,但由於層層截水、降水減少、下滲嚴重,西拉木倫河只有汛期有少量河水進入新開河,並在流淌幾十公里後斷流。今天的新開河是一條排灌排雨用的水渠,在雙遼與乾涸的西遼河相匯、帶著細細的生活污水沿西遼河故道流向福德店、注入來自東遼河的河水中。
後悔莫及的人們想要恢復遼河上游幹流的生態,即將上馬的引嫩入遼工程、就是在嫩江支流綽爾河上修建文得根水利樞紐向乾旱地區調水,規劃每年向西遼河注入近4億m3的水源。然而,草原已經成為沙漠、地下水也已枯竭形成漏斗,4億m3的水能夠沿著400多公里長的故道流向下游嗎?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西遼河故道有河皆乾、但東遼河仍然有水、吉林省的二龍湖水庫堅持向下游放流穩定徑流。遼河從東遼河源頭算起、仍有940公里的流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