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屬國,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治昌黎縣(今義縣)。轄境相當今遼寧省西部大凌河中下游一帶。屬幽州。東漢末省。三國魏正始五年(244年)復置,不久...
屬國是兩漢為安置歸附的匈奴、羌、夷等少數族而設的行政區劃。...... 北地、犍為、廣漢、蜀郡、張掖、居延、遼東都有屬國的設定,大者領有五六城,小者一二...
安帝命屬國別領比郡者六:廣漢屬國、蜀郡屬國、犍為屬國、張掖屬國、張掖居延屬國、遼東屬國。公元129年(順帝永建四年),分會稽置吳郡。綜上所述,由西漢...
蘇仆延(?―207年),東漢末遼東屬國烏丸大人。率眾千餘落,自稱峭王,服從遼西烏丸大人丘力居教令。丘力居死,子樓班年小,從子蹋頓代立,蘇仆延亦從其教令。袁紹與...
三國,屬幽州昌黎郡,郡治昌黎縣,廢遼東屬國。當時在昌黎縣城西有棘城。西晉,屬平州昌黎郡。東晉十六國,義縣境先後隸屬前燕、前秦、後燕和北燕昌黎郡。南北朝,...
藩屬,讀音fān shǔ,漢語詞語,舊指屬國或屬地。...... 為廣漢屬國,割蜀郡西部都尉所治為蜀郡屬國,割犍為南部都尉所治為犍為屬國,割遼東西部都尉所治為遼東屬...
廣漢、蜀郡、張掖、居延、遼東都有屬國的設定,大者領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在這一時期內,往往同時有多個政權均聲稱自己是中華正統天下之主,要求周邊諸國...
改稱遼東國;十六國時期的後燕國末期,其地歸入東海郡;北燕時期又復置遼東郡於今遼寧省西部一帶地區;北齊時期廢黜;到東漢安帝時分遼東、遼西兩郡地置遼東屬國都尉...
公元244年 農曆甲子年,魏齊王曹芳正始五年,蜀漢後主劉禪延熙七年,吳大帝孫權赤烏七年。毋丘儉滅高句麗,魏置遼東屬國,曹爽攻蜀,敗退。...
以表示順從或結盟,尤其是君主國里臣民獻上禮物給君主,或藩屬國也會向宗主國獻...廣漢、蜀郡、張掖、居延、遼東都有屬國的設定,大者領有五六城,小者一二城...
後遷任遼東屬國都尉,當時鮮卑侵犯邊塞,段熲就率軍趕往邊塞。因為擔心鮮卑會因驚恐逃走,於是派驛騎假送璽書詔令段熲退兵,段熲在路上偽裝撤退,並在退路上暗設伏兵...
秦統一後,廢分封制,立郡縣制,綏中、興城、連山等地屬遼西郡。西漢時期,仍保留郡縣制。東漢時期,漢武帝永初元年(107年),設立遼東屬國,境內大部分地區屬遼東屬國...
營口戰國時期屬燕國。秦屬遼東郡。公元前195年,西漢在遼東郡置18個縣,營口地區南部設平郭縣,北部置安市縣。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營口地區先後被漢族的公孫政權、...
夏、商、周奴隸社會時期,這裡屬冀、幽二州地;春秋時期屬燕地;戰國時屬燕遼西郡地;秦、西漢時分屬遼西、遼東郡地;東漢時大部屬遼東屬國;...
遼東屬國另領遼東屬國,治昌黎(今遼寧義縣)。領5縣:昌黎、扶黎、賓徒、徒河、房縣、險瀆。玄菟郡治高句麗(今遼寧瀋陽東陵附近)。...
又稱幽州刺史部,管轄:代郡、上谷郡、涿郡、廣陽郡、漁陽郡、右北平郡、遼西郡、遼東郡、玄菟郡、遼東屬國、樂浪郡。 東漢-幽州 ...
漢乃封其渠帥、大人共八十人為王侯、君長,許其從塞外內遷,駐牧於遼東屬國、遼西、右北平、漁陽、廣陽、上谷、雁門、朔方等十郡障塞之內,其地大約相當於今...
徒河,前漢遼西郡、後漢遼東屬國的一個屬縣名稱。長期以來,史學界一致認為屠何與徒河是為錦州前身,系存在於春秋、漢代錦州區域內前後傳承的兩座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