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直立灌木,高達6米。枝粗壯,灰色,無毛,疏生白色皮孔,當年生枝綠色,無毛或被短柔毛,疏生皮孔,二年生枝灰黃色或灰褐色,疏生皮孔。葉片橢圓狀長圓形、橢圓狀披針形、橢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3.5-12(-15)厘米,寬1.5-7(-10)厘米,先端銳尖、短漸尖或漸尖,稀鈍,基部楔形、寬楔形至近圓形,葉緣具睫毛,上面深綠色,無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綠色或粉綠色,疏被或密被柔毛,常沿
葉脈被柔毛或須狀柔毛;葉柄長1-3厘米,被短柔毛或無毛。
圓錐花序直立,由頂芽抽生,長5-30厘米,寬3-18厘米;花序軸疏被或密被柔毛或短柔毛,花梗、花萼被較密的柔毛或短柔毛,稀近無毛;花梗長0-2毫米;花芳香;花萼長2-3.5毫米,截形或萼齒銳尖至鈍;
花冠紫色、淡紫色、紫紅色或深紅色,漏斗狀,長1.2-1.8厘米,花冠管長1-1.4厘米,裂片近直立或開展,不反折,長圓狀卵形至卵形,長2.5-4毫米,先端內彎呈兜狀而具喙;
花葯黃色,長1.5-2.5毫米,位於距花冠管喉部0-1.5毫米處。果長圓形,長1.2-1.7厘米,寬約4毫米,稀6毫米,先端近驟凸或凸尖,
皮孔不明顯。花期6月,果期8月。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
黑龍江、吉林、遼寧。朝鮮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500-1600米的山坡雜木林中、灌叢中、林緣或河邊,或針、闊葉混交林中。
繁殖方法
採種、制種:9月中-下旬,果實成熟後至脫落前進行採種。
採種後放置在通風處陰乾,然後脫種。將收到的種子進行淨種,淨種方法是風選和篩選。種子質量標淨度應超過95%。
種子催芽處理:種子在11月末進行處理。用清水浸泡24h,然後沙藏。種沙比3∶1,埋藏深度50-60厘米,沙藏時間150天,即從11月底至翌年4月底。
育苗地選擇:宜選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5米,土層厚≥50厘米,pH值為5.0-7.0,質地為沙壤土或壤土。
施基肥:施用有機肥。施基肥採取“分期分層”方法,也可一次性施用。應在秋翻地時施入年施肥量的40%,作為底肥層,其餘的60%在作床(壟)時施入,作為上層肥。基肥施用時應揚均、拌勻,使之與土壤充分混合。應隨送糞、隨揚開、隨整地作床(壟)。
整地:整地一般在秋季起苗後進行,用於下年育苗地塊,原則上實行秋翻、秋耙。春作床(壟)、或春翻春作床(壟)。土壤深厚、下層沒有潛育化作用的苗圃,應採取先深翻,後淺翻的耕作方法;下層有明顯潛育化作用的圃地,應採取鬆動底層,翻動表層的耕作方法。
作壟:作床(壟)前充分碎土,清除殘根、石塊、拌勻糞肥,壟基寬60-65米。矯正茬口不對時,宜進行輪作。
播種:壟式播種採用單行或雙行播種育苗。播種時間為春季,當土壤5厘米深處的地溫在8℃時播種。雙行行間距應為5-8厘米。播種量一般在120-150粒/平方米,這樣可確保出苗60-75株/平方米。
覆土:覆土材料可用原壟土,有條件的可用有機肥、
腐殖土、腐熟鋸屑(或草炭粉)、細河沙。覆土厚度為0.4-0.6厘米為宜,不宜過厚。
栽培技術
灌溉與排水:種子發芽出土與出土後保苗階段以生態灌水為主,遵循“量少次多”的原則;在苗木旺盛生長階段以生理灌水為主,遵循“量多次少”的原則,壟式育苗應採取側方浸潤灌水方法。苗圃排、灌水應做到步道低於床面,水道低於步道,排水溝低於送水溝。
施肥:追肥時,前期應以氮肥為主,中期應以磷肥為主,後期應以鉀肥為主。追肥時間應於幼苗出現側根以後開始,苗木進入速生期不宜追施氮肥。實行上方噴灑
追肥時,應控制肥液濃度,並用清水及時沖洗苗木;埋土溝施肥時,化肥不宜與苗木根系接觸,應需灌水。根外追肥時濃度不應超過1‰。
除草與鬆土:保持育苗地清潔、無雜草,一般不使用化學
除草劑。苗圃土壤應經常保持疏鬆。除草、鬆土時應與清除病苗、死苗、廢苗相結合進行,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人工。
苗木管理作業:新播苗大於設計密度應適時間苗,應間密留稀,間小留大,間劣留優,分布均勻。間苗一般在六月上中旬陰天進行,作業後應及時灌水。
病蟲防治
立枯病:出苗後為了預防立枯病,常採用
波爾多液(1:1:100或1:1:125水溶液)、敵克松(1:800或1:1000水溶液)、多菌靈(1:800水溶液)進行噴土防治。
地下害蟲:發現蠐螬、
螻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蟲危害苗木,應進行綜合防治,以人工誘殺和捕殺為主。化學農藥的使用常用五氯硝基苯、樂斯本等。
主要價值
遼東丁香是園林綠化的優良花灌術,套用中宜選擇林緣、路邊、叢植,也可以在庭前、窗外孤植,或配置在丁香專類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