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雙台河口國家自然保護區

遼寧雙台河口國家自然保護區

雙台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坐落在遼東灣北端--遼寧省盤錦市西南約30公里處,是以保護瀕危、珍稀水禽和濱海沼澤濕地生態系統為主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占地面積為12.8萬公頃,有118公里長的海岸線,瀕臨灘涂、淺海(6米水深以內)20多萬公頃。雙台子河穿境而過,還有大凌河、饒陽河、盤錦河、大遼河等20多條河流在這裡匯歸入海。河海的互動作用,攜帶泥沙的沉積,形成了大面積的發育灘涂和沼澤濕地,織就了生機勃然的陸、空、海動植物生物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遼寧雙台河口國家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遼寧省盤錦市
  • 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性氣候
  • 占地面積:12.8萬公頃
保護區簡介,保護區的發展,地圖信息,

保護區簡介

保護區內大面積的蘆葦沼澤濕地、豐富的生物資源,為許多鳥類的棲息繁衍創造了優越的條件,成為候鳥遷徙的必經之路,重要停歇地、取食地,也是夏候鳥的繁殖地。每年經此遷飛、停歇的鳥兒數量在千萬隻以上,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白鶴、白鸛、黑鸛、黑鸛、金雕;二級保護鳥類有灰鶴、蓑羽鶴、大天鵝、白額雁、黃嘴白鷺達20餘種。這裡既是丹頂鶴最南端的繁殖區,也是丹頂鶴最北端的越冬區。這裡還是世界上瀕危鳥類--黑嘴鷗最大的繁殖地,保護區管理處現已劃出5600公頃的面積,作為黑嘴鷗的永久繁殖地。
保護區豐富的植被除具有淨化水質、降解污染物作用外,還有很強的蓄洪功能,是陸地水入海前的一個天然蓄洪水庫,使大量的營養物質和懸浮物在此沉積,既是營養的供應地,又是營養物質的儲積倉庫,哺育了豐富的海洋和淡水漁業資源。這裡還是太平洋斑海豹的繁殖區,每年早春二月,有黃、東海的太平洋斑海豹百餘只長途跋涉而來,到了五月,它們又拉家帶口地返回到大洋里去。
這個保護區分布著的豐富的海洋、陸生和水生生物資源,多數種類屬於世界瀕危種類,具有重要的保護價值,是不可多得的野生動物物種基因庫,也是世界範圍內從事物種、濕地生太系統和海濱生態系統研究的重要基地,因此備受國際濕地和自然保護組織的高度重視。世界自然基金會官員馬爾斯先生,國際鶴類基金會主席阿其波及一些國家、地區的鳥類專家、學者先後多次來該區進行考察、技術合作和學術交流。

保護區的發展

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是隨著1985年盤錦建市而成立的,時為市級水禽自然保護區,1987年晉升為遼寧省級自然保護區,1988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建區17年來,保護區領導和工作人員宣傳有關自然保護區的法律法規,普及自然保護知識,在提高市民的自然保護意識以及依法治區、強化保護力度,加強科學管理和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保護區始終把宣傳教育作保護區建設的第一項工序來抓。為了經常深入地宣傳保護濕地水禽棲息地的重要意義,保護區專門成立了"水禽和濕地保護宣傳教育中心"。在候鳥遷徙的季節,保護區的工作人員駕駛宣傳車,在保護區周邊的場鄉宣傳民眾不要去偷獵,不要打鳥,不要去驚鳥,不要去投毒(種旱田的農民會用毒老鼠的藥浸種)。這樣堅持經常不斷的巡迴宣傳,使市民愛鳥自然保護意識不斷提高,市民中護鳥、救助鳥的人明顯增多,使這裡的野生動物們得到了人類文明的呵護與關愛。
科研工作,也是保護區最主要的工作內容之一。為摸清本區的資源本底,明確保護目的和對象,加強對區域內資源與環境的保護管理,他們先後與省鳥類研究中心、中科院瀋陽生態研究所、林業部規劃院濕地資源監測中心等國內有關機構積極開展了科研合作與交流,完成省部級課題3項,其中《盤錦地區鳥類區系調查及利用的研究》獲省部級三等獎。先後與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國際鶴類基金會、國際濕地亞洲濕地局、日本北九州野鳥之會等有關國際組織合作,開展了對丹頂鶴、黑嘴鷗的種群及繁殖狀況、涉禽種類及數量的調查。為保護瀕危珍稀鳥類,保護區對黑嘴鷗的遷徙路線、生育、壽命等科研題目進行了分別研究,並從1995年開始,對繁育的900多隻黑嘴鷗加上了環志,在幼鳥長成後放飛自然。其後受日本黑嘴鷗研究協會的邀請,遼寧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站有關人員與雙台河口自然保護區的兩名鳥類專家赴日本北九州市,就黑嘴鷗遷徙路線、棲息規律等方面進行研究。考察中,他們的工作人員驚喜地發現了腿上佩戴雙台河口保護區紅色環志的黑嘴鷗。韓國也先後發現了帶有中國環志的黑嘴鷗。據此,鳥類專家確定,黑嘴鷗在中-日-韓三條路線上遷徙,交替進行棲息。從1993年起,保護區開始進行人工繁殖丹頂鶴這項難度較大的科研攻關,他們首先派人到人工丹頂鶴繁育較早的瀋陽動物園去學習,在借鑑他們的經驗和技術的基礎上,勇於探索,大膽創新,突破了親鶴育雛中難以突破的難關,通過模擬野外丹頂鶴的習性、豐富營養食物、添加維生素等環節,避免了丹頂鶴小雛軟骨病的發生。突破了一對鶴只產兩枚卵的自然繁化率,採取人工取精、人工授精的辦法,一隻雄鶴的精子可授給若干個雌鶴,這樣一隻人工條件下的丹頂鶴可產12枚卵,成活率達到80%。在斑嘴鴨繁殖上也進行了探索,通過努力,使這種野鴨的自然交配產雛達上百隻,最終將這些人工孵化的野鴨放歸大自然,以緩解由於人類的破壞,野鴨數量減少的問題。他們也借鑑國外先進地區的經驗與作法--引海水灌溉脫鹽長草的灘涂,殺死了雜草,濕化了土壤,恢復了自然生境,在此繁殖的瀕危水禽鳥類種群明顯增多,遷徙過路珍稀鳥類的停留期也明顯增長。黑嘴鷗1990年發現時只有1200餘只;1999年記錄到2700多隻;2001年達到3400隻,今年的調查數據為5400餘只。
建區17年來,自然保護區取得了長足的發展,與上級主管部門和盤錦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分不開的,當自然保護與經濟建設、占用灘涂與保護鳥類遇到矛盾時,上級主管部門依據有關法律法規,給予他們支持和協調。使許多棘手的問題得以解決,市政府不僅給他們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還在人員管理、物資需求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為保護區的依法冶區的各項工作鋪平了道路,為其發展進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999年12月,保護區被評為全國自然保護區50個先進集體之一,並成為全國自然保護行業最重要的對外視窗之一。

地圖信息

地址:歡一支附近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