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食用菌研究所是院黨組於2002年研究決定將原土壤肥料研究所、農村能源研究所、植物保護研究所和農副產品加工研究所等單位的食用菌研究合併成立了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現有在職職工15人,其中研究員3人,副研究員4人,助理研究員4人,其中博士2人,碩士2 人。2005年底,時任所長張偉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
  • 性質:研究所
  • 從事:食用菌菌種保藏、鑑定
  • 開展:食用菌新品種引進
方向任務,機構設定,科研條件,科技成果,科技開發,

方向任務

從事食用菌菌種保藏、鑑定、種質資源庫的建立,開展食用菌新品種引進、野生菌馴化和選育,工廠化栽培和無公害和標準化栽培技術工作,制定食用菌產品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程,進行食用菌保鮮加工、保健食品和藥用菌的研究和產品開發,開展星火技術培訓等。

機構設定

下設辦公室、菌種開發室、工廠化研究室、遺傳育種研究室、藥用真菌研究室、基地部和培訓部。研究所是瀋陽市食用菌技術研究與服務中心和東北三省食用藥用真菌協會的掛靠單位。

科研條件

科研辦公試驗樓面積450平方米,食用菌實驗室(工廠化生產選育車間)占地面積1196平方米,半地下立體栽培溫室550平方米,冷棚溫室900平方米。食用菌實驗室(工廠化生產選育車間),擁有工廠化生產成套設備、大型的滅菌設備、先進的接種、培養設備及常規的鏡檢、測試儀器等。北寧基地占地面積4000平方米。2003年瀋陽市科委在遼寧省農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組建瀋陽市食用菌研發中心。

科技成果

食用菌研究所承擔國家、省級和地方各類科研項目30餘項,取得省部級科技各類獎勵6項,其中獲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1項;獲國家星火二等獎1項,獲省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
在品種引進及選育工作中,先後引進食、藥用菌品種100餘個,還有靈芝、杏鮑菇、白靈菇、北蟲草等多種珍惜品種。對引入的菌種經鑑定、擴繁、試驗,分別在遼寧及東北地區推廣套用,組建了食用菌種質資源庫,開展了遼寧野生食用菌羊肚菌、美味牛肝菌等人工馴化研究。2000年從彰武縣的野生檳榔菇提取菌絲,進行菌種生產試驗研究,並在小面積人工栽培試驗成功。該菌已經獲得中國農科院微生物所檢測和鑑定,屬於傘菌目、白蘑科、離褶傘屬、煙色離褶傘。該項成果已獲得專利。
栽培技術方面,在“平菇優良菌株適應性評價與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葡萄立體栽培食用菌技術”,“利用閒置冷藏庫和防空洞內反季金針菇生產”,“推廣杏鮑菇、白靈菇保護地層架式栽培技術”,“杏鮑菇、白靈菇泥牆式栽培技術”,“雞腿菇小蔭棚栽培技術”,“雞腿菇單袋覆土栽培技術”,“平菇開放式生產三級種”,“香菇無床架立體栽培技術”,“滑子菇反季生產及出菇技術”,“短周期木段木耳生產技術”等技術上取得良好突破。制定“塊栽滑菇生產技術規程”、“滑菇產品標準”,為種植農戶和企業提供技術保障和產品質量依據。
先後開展了“食用菌雙孢菇工廠化生產及加工技術研究”,“珍稀食用菌工廠化及深加工技術研究”項目,多次赴韓國京畿道農業科學院進行學術交流與訪問,學習掌握了金針菇、杏鮑菇等工廠化栽培的相關技術,引進了適合工廠化栽培的平菇、杏鮑菇、小姬菇、金針菇等10餘個品種,建設年生產能力14.4萬公斤的800m2工廠化食用菌生產車間。

科技開發

進行食用菌、藥用菌菌種和菌需物質的生產銷售,食用、藥用菌的深加工製品(與之相關的食品、保健品、藥品等)及農副產品等生產和經營,聯合辦菌種廠(加工廠),食用菌技術培訓、技術諮詢、技術指導、技術轉讓等業務。提供平菇、香菇、滑菇、金針、木耳、雙孢、靈芝、蟲草、猴頭、竹茹、羊肚、姬松茸等二十幾類食、藥用菌種及菌袋、藥品、機械設備用具等菌需物資。研製出殺蟲劑、殺菌劑、營養劑十幾種產品,每年接待省內外菇農數以千計,每年辦班培訓、技術諮詢和現場指導達2000多人次。在省內建立食用菌產業化基地13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