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56年,遼寧省農業科學研究所開始籌建。
1958年,遼寧省農業科學研究所正式成立。
1959年,在遼寧省農業科學研究所的基礎上成立中國農業科學研究院遼寧分院。
1961年,與瀋陽農學院合併。
1964年,與瀋陽農學院分設。
1970年,與遼寧省熊岳農業科學研究所合併,成立遼寧省革命委員會農業局農業科學研究所。
1972年,更名為遼寧省農業科學分院。
1973年,遷回瀋陽東陵馬官橋原址,更名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
2017年,原屬省科技廳、省農委和省農墾局的4個科研院所併入農科院。
2018年,原屬省海洋漁業廳和省林業廳的9個科研院所併入農科院。
科研條件
人員編制
據2019年3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共有在職職工2253人,退休職工2192人,職工總數4445人。
在職職工中,專業技術人員1666人(其中,高級專業技術人員875人);博士161人、碩士670人。有國務院特貼專家193人(在職23人);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5人(在職3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293人其中百人層次68人(在職66人)、千人層次106人(在職102人),萬人層次119人(在職118人);全國農業科研傑出人才2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畫”青年拔尖人才1人;榮獲省科技功勳獎2人(2人均退休),省領軍人才3人次(均退休),省優秀專家37人次(在職11人),遼寧傑出科技工作者4人(在職3人);遼寧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進工程”千人層次1人;瀋陽市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
農科院共有21個省級科技創新團隊;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崗位專家8人,綜合試驗站站長22人;有遼寧省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2人,崗位專家12人。
科研平台
據2019年3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擁有20個國家(國際)研究、檢測機構,8個國家級原原種基地,2個國家級林業基地,6個農業部農業科學觀測實驗站,4個國家林業局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2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12個省部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際創新平台:國際野蠶研究中心。
國家工程實驗室:玉米國家工程實驗室(瀋陽)。
國家農作物改良中心及分中心:國家高粱改良中心、國家水稻改良中心瀋陽分中心。
國家區域技術創新中心:遼寧省國家大豆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水稻加工技術研發中心遼寧分中心、遼寧省國家玉米區域技術創新中心。
國家原原種基地:國家水稻原原種擴繁基地、國家玉米原原種擴繁基地、國家小麥原原種擴繁基地、“國家(瀋陽)高油大豆原原種、原種基地”、國家高粱原原種擴繁基地、國家柞蠶原原種(原種)繁育基地、遼寧省高產玉米原原種擴繁基地、遼寧省阜新優質花生原原種擴繁基地。
農業部重點實驗室:農業部小漿果遺傳改良及高效栽培重點開放實驗室。
農業部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遼寧野蠶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阜新農業環境與耕地保育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瀋陽作物有害生物科學觀測實驗站、農業部東北地區果樹科學觀測實驗站(遼寧)、章古台沙地種質資源最佳化及生態環境修復重點野外科學觀測實驗站。
農業部農產品質檢中心:農業部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瀋陽)。
遼寧省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野蠶研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及控制技術研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土壤侵蝕與水土保持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天然食品添加劑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玉米遺傳改良與高效栽培重點實驗室、遼寧省農作物有害生物控制重點實驗室、遼寧省牧草重點實驗室、遼寧省花卉科學重點實驗室、遼寧省茄果類蔬菜遺傳育種重點實驗室、遼寧省北方果樹資源與育種重點實驗室、遼寧省能源高粱重點實驗室、遼寧省風沙地生態修復及改良利用重點實驗室、遼寧省水肥資源高效利用重點實驗室、遼寧省花生重點實驗室、遼寧省農作物分子改良重點實驗室、果品貯藏及深加工實驗室。
遼寧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北方雜交粳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大豆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蔬菜良種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葡萄釀製技術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阜新市阜瑤牧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旱作節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天然食品添加劑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植物內生菌農用天然產物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遼寧省設施農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科研資源
國家李杏種質資源圃
截至2016年9月,國家果樹種質熊岳李杏圃占地面積10公頃,保存李、杏資源1100餘份。截至2014年6月,資源圃占地面積180畝,其中露地資源保存區100畝、隔離觀察區10畝、育種選擇區60畝、設施保存及示範(智慧型溫室、日光溫室)區10畝,保存著來自全國各地及亞洲、歐洲、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等地的李、杏種質資源1356份;另有,田間數據採集室280m、果實和種子標本室80m、臘葉標本室60m、檔案室40m,有太陽能殺蟲燈、智慧型控制灌溉施肥系統(fertigation),有GPS定位儀、攜帶型光合儀、葉綠素儀等小型儀器9件。
種質資源繁殖田
截至2014年6月,資源繁殖田占地15畝。收集保存有玉米、水稻、大豆野生資源及雜糧作物種質資源15000餘份。完成9503份種質資源基礎性狀評價,500份資源的特殊性狀鑑定。向全省15個單位提供農作物種質資源486份次。
遼寧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
農科院建有遼寧省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截至2017年4月,總庫容25萬份,其中長期庫庫容10萬份,保種年限50年以上,中期庫庫容10萬份,保種年限30年以上,短期庫庫容5萬份,保種年限10年以上。
截至2016年9月,圖書檔案館館藏中外文圖書38458冊、期刊20529冊、資料2187冊、各類檔案卷,擁有CABI文摘、SpringerLink等外文資料庫及中國期刊(CNKI)、重慶維普(VIP)、萬方、讀秀中文學術搜尋等中文資料庫。
同時,作為中國AGRIS(國際農業科技情報體系)東北分中心、國家農業科學數據中心遼寧省分中心、農業部農業科技查新檢索單位,從事科技文獻信息及查新檢索服務,為科技人員提供科技立項和成果申報、鑑定的查新檢索500餘項。
2011年圖書檔案館被遼寧省檔案局授予遼寧省機關檔案工作省特級單位。
科研成就
科研成果
據2019年3月官網資料顯示,農科院共取得科技成果3655項,獲獎成果2523項,育成1183個新品種,累計推廣新品種新技術30多億畝,創社會經濟效益2500多億元。“十一五”以來,審定品種629個,取得科技成果1262項,有785項成果獲得國家、省(部)、市(廳)級獎勵,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9項、省部級一等獎28項、省部級二等獎67項。取得國家專利277個,制定地方(行業)標準、技術規程272項,出版學術著作110部。
其中,2006—2013年間,農科院共取得科技成果528項,其中審定品種412個,有174項成果獲得國家、省(部)、市(廳)級獎勵,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省部級一等獎16項、二等獎37項、三等獎29項、市(廳)級獎88項。申請獲得國家專利103個,制定地方(行業)標準、技術規程31項,出版學術著作53部。在成果轉化方面,以我院與全省14市的50多個縣(市、區)科技共建為基礎,以項目為載體,在遼寧省建立科技試驗示範基地1500餘個,推廣科技成果500多項,農作物新品種300多個,推廣面積1億多畝。
(以下名單為2006—2013年數據)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遼單系列玉米種質與育種技術創新及套用、北方粳型優質超級稻新品種培育與示範推廣(參加)、玉米高產高效生產理論及技術體系研究與套用(參加)、旱作農業關鍵技術與集成套用(參加)。
農牧漁業豐收一等獎:遼單玉米品種配套技術集成與套用。
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優質高產多抗廣適型水稻新品種遼粳9號選育及配套技術研究與套用、“葡萄白腐病病原學、流行及防控技術研究”、耐密型玉米新品種遼單565選育及套用研究、優質廣適型超級稻新品種遼星1號選育與推廣、玉米主要病菌種群動態及防控關鍵技術研究、高粱雄性不育系7050A創造與套用、農業綜合開發科技增效示範工程、玉米優異抗源的引進與創新利用、遼寧玉米高產栽培關鍵技術研究及其集成與示範、“藍莓、樹莓新品種高效栽培技術研究與套用”、“玉米綜合群體創建、改良及套用”、稻蟹生態種養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農田氮素麵源污染調控技術研究與套用。
省科技成果轉化一等獎:千萬畝遼粳系列水稻新品種推廣、千萬畝耐密型玉米新品種遼單565推廣。
學術刊物
《遼寧農業科學》是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與遼寧省農學會共同主辦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曾多次被評為遼寧省一級期刊,榮獲全國優秀農業期刊技術類二等獎。
《遼寧農業科學》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統計源期刊,並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全文收錄,為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位化期刊群全文上網期刊。
《農業經濟》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主管,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主辦的農業科技期刊。
《農業經濟》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社會科學期刊精品資料庫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收錄期刊。
《園藝與種苗》是由遼寧省農業科學院主辦,國內統一刊號為CN21-1574/S,雙月刊,每期64頁,1981年創刊,2011年2月正式公開出版發行。
主要欄目包括果樹、蔬菜、食用菌、觀賞園藝中草藥、糧食作物種苗、經濟作物種苗、園藝植物種苗、種業分析等。
《北方水稻》創辦於1971年,由遼寧省農墾局主管、遼寧省鹽鹼地利用研究所主辦,全國公開發行,是北方唯一一本專業全方位展示水稻科技的綜合性期刊。
《北方水稻》多次被中國農學會評為全國優秀農業期刊,同時被美國《化學文摘》、英國《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等多家國內外檢索機構收錄。
《北方果樹》由遼寧省果樹科學研究所、瀋陽農業大學園藝學、遼寧省果樹學會主辦。創刊於1978年,1987年由內部發行變為公開發行,1998年由季刊改為雙月刊。
《北方果樹》多次獲“遼寧省一級期刊”、“中國北方優秀期刊”、“全國優秀農業期刊”稱號,所開設的“科普講座”、“典型介紹”、“試驗簡報”、“生產經驗”、“生產建議”等欄目多次獲得優秀欄目一、二等獎。
《農業科技與裝備》由《農業機械化與電氣化》更名而來,1979年4月創刊,為省級農業科技期刊,由遼寧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主辦。期刊為大16開本96頁,國內公開發行。
《農業科技與裝備》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資料庫統計源期刊,被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龍源期刊網全文收錄。
人才培養
截至2017年5月,農科院制定了《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公開招聘人員辦法(試行)》《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崗位設定管理實施辦法》《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職工繼續教育暫行規定》《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博士後工作管理辦法》等相關制度。
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瀋陽農業大學開展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現有博士研究生導師5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9人。累計培養博士18人,碩士252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自2003年12月建站以來與中國農業大學、瀋陽農業大學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合作,聯合招收博士後32人,201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