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歷史
主要從事林木引種、育種、
造林、經濟林栽培、森林經營、森林生態等多學科套用研究。現有在職職工4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32人,分別為
高級職稱15人、中級職稱7人;出國
留學歸來3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和朝陽市“113人才工程”人選9人。
簡介
建所40多年來,我所緊緊跟蹤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結合
遼寧省尤其是遼西北風沙半乾旱地區林業建設中關鍵性的重大科技問題,主要開展了兩個領域方面的研究
一是森林生態系統恢復與重建方面,研究出一系列乾旱、半乾旱地區造林、多功能水土保持林、混交林、能源林營造與集約經營、農用林業模式構建等技術。
二是經濟林良種選育及豐產栽培技術方面,自主選育出大扁杏、中國沙棘、大棗優良品種10個,引進國外大果無刺
沙棘、黑果腺肋花楸、榿葉唐棣等優良品種(品系)40餘個,研究提出了不同品種(品系)在不同立地類型的配套豐產培育技術及苗木快繁技術。
成就
建所以來先後承擔了國家科技部、
國家林業局、省科技廳、省林業廳、朝陽市科技局下達的各級各類科研項目81項,取得科研成果70項。
我所共承擔各級各類科研項目26項,分別為國家科技部項目1項、國家林業局(948”
項目2項)
遼寧省科技廳科技攻關專題項目3項
遼寧省科技廳國際合作項目2項、“
遼寧省海外學子創業基金”項目3項、朝陽市科技局項目5項,遼寧省林業技術推廣項目1項、其它項目9項。
九六年以來,我所共承擔省外專局引智項目9項,總經費達30餘萬元。引進國外優良經濟林品種(品系)50餘個,引進匈牙利刺槐、北美紅楓等優良
品種15個。
造林研究所的貢獻
從60年代開始引種、選育大扁杏優良品種,經過對比試驗,從60多個大扁杏品種類型中篩選出來高產、優質、經濟價值高的優良品種“
龍王帽”,為大扁杏豐產栽培技術研究和推廣打下很好的基礎。
1979年開始進行大扁杏密植早期豐產技術的研究,本項研究一改大扁杏傳統的栽培制度,實行密植並採用相應的管理措施,比傳統栽植提早5年進入豐產期,
產量提高4--10倍,並且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我所現有試驗、示範基地1400hm2,新產品開發是我所近幾年創收的主要渠道。重點以培育優良經濟林和造林苗木為主,輔以綠化苗木、花卉等新品種的開發,每年
繁育優良經濟林種苗達50萬株,繁育綠化種苗10萬株以上。同時,還加大綠化工程的爭取力度。
1995年以來,承攬綠化
工程六處,實現產值30萬元,純利潤23萬元。
1995 年我所被
國家林業局評為(全國林業科技推廣先進單位)
2004年我所科研示範基地被省外專局確定為國外林木引種精品示範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