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古果

遼寧古果

遼寧古果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 Sun et al.屬於古果科Archaefructaceae(該科包括遼寧古果和中華古果兩種化石植物)。

它們的生存年代為距今 1億4500萬年的中生代,比以往發現的被子植物早1500萬年,被國際古生物學界認為是迄今最早的被子植物,就此為全世界的有花植物起源於遼寧西部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從遼寧古果化石表面上看,化石保存完好,形態特徵清晰可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遼寧古果
  • 外文名:Archaefructus liaoningensis Sun et al.
  • 屬性:古生物
  • :古果科
  • 生存年代:中生代
  • 發現時間:1996年
  • 發現者:中國古生物學家孫革
  • 發現地點: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村
簡介,研究,概述,破解難題,延伸閱讀,發現古果,亮相《科學》,造福後人,南京展出,獲得榮譽,

簡介

1996年,中國古生物學家孫革在遼寧北票市黃半吉溝村早白堊紀的火山沉積岩中發現了迄今世界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化石—“遼寧古果”。
遼寧古果化石標本是遼西熱河生物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裡採集到的化石種類已經接近20個門類,專家認為它們數量繁多、保存精美,實是一個世界級的古生物寶庫。鮮花是美麗的,由鮮花裝點的世界是動人的。然而世界上最早的花開在哪裡?它究竟是什麼模樣?這些曾令全世界古植物學家感到困惑的問題今天終於有了一個“標準答案”。

研究

概述

中美科學家聯合完成了一部中英文對照、圖文並茂的專著,書中以大量詳實的資料證明:遼西一帶是包括花朵在內的被子植物的起源地,而出現於1.25億年前的“遼寧古果”則是“迄今惟一有確切證據的、全球最早的花”。
由吉林大學古生物研究中心主任、國際古植物學協會副主席孫革教授,瀋陽地質礦產研究所鄭少林研究員,美國科學院院士、佛羅里達大學教授D·迪爾切等五名科學家合作完成的這本名為《遼西早期被子植物及伴生植物群》的專著,已由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

破解難題

初次看到“遼寧古果”化石,人們似乎無法理解為什麼一株看上去那樣瘦瘦小小的植物會如此備受關注,人們更是無法將它同美麗的鮮花聯想到一起。然而,作為迄今為止世界上發現最早的被子植物,生長於1.25億年前的“顯赫”出身注定了“遼寧古果”的不同尋常。雖然被子植物這個名稱聽上去有些專業,但在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幾乎都有它們的身影和貢獻。人們吃的大米、小麥和水果,身上穿的棉麻,醫療所需的藥品,建築所需的木材,乃至平常看到的各種鮮花,絕大多數都來自於被子植物。這類植物是現今植物界最高級、最繁盛和分布最廣的一個植物類群。大自然只有進入被子植物時代,才有了真正的花,大地才開始真正變得絢麗多彩、生機盎然。哺乳動物更是隨著被子植物的興起而繁盛,並進化發展到高級階段。正因為被子植物與人類生活如此密切,是人類生存發展不可替代的物質資源,所以它的起源及早期演化,一直是古植物學領域的重大問題。
100多年前,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曾因被子植物突然在白堊紀大量出現,並因找不到它們的祖先類群和早期演化的線索而感到困惑不解,稱之為“討厭之謎”。100多年後,“遼寧古果”的出現為解開這個謎提供了重要依據,國外有科學家預言:“由於‘遼寧古果’的發現,最終解開達爾文所稱的‘討厭之謎’,不會再超過10年。”

延伸閱讀

發現古果

提起尋覓“遼寧古果”的過程,時間還要追溯到上個世紀。
1990年的夏天,孫革、鄭少林等科學家在黑龍江雞西地區發現了距今約1.3億年的被子植物的化石。孫革教授從中分析出了13粒原位的被子植物花粉。美國著名孢粉學家布萊納教授認為這就是“全球最早的被子植物花粉”,當時世界許多科學家認為,中國已經找到了打開達爾文謎宮的鑰匙。在從1990年到1996年前後6年的時間裡,孫革、鄭少林等科學家在遼西留下了無數探索的足跡,灑下了更多艱辛的汗水,先後採集了600多塊植物化石,從中發現了一些類似在蒙古發現的“似被子植物”,但真正可靠的被子植物還沒能發現。
1996年11月的一天,一位剛從遼西野外回來的同事為孫革送來了3塊化石。由於當時比較忙,所以他只是將標本暫時放到了抽屜里。兩天后,當他在研究室里小心翼翼地打開用紙包裹著的化石時,他被眼前的第三塊化石吸引住了:在這片化石上有一株貌似蕨類的分叉狀枝條,其似葉子的部分呈凸起狀,顯然不同於常見的蕨類植物。50多歲的孫革懷疑自己是不是眼花了,他再用放大鏡仔細觀察,的確,在主枝和側枝上呈螺旋狀排列著40幾枚類似豆莢的果實,每枚果實中都包藏著2至4粒種子。他又把化石置於顯微鏡下更加仔細地觀察,可以清晰地看到,種子被保藏在果實之中。“這是確鑿無疑的被子植物。”當晚,“遼寧古果”這個新的分類群便被確定了下來。
1997年的初春,課題組再征遼西,到達了發現化石的遼寧北票黃半吉溝。他們先後共採集到了1000多塊化石,並從中發現了8塊“遼寧古果”化石。

亮相《科學》

雖然1996年“遼寧古果”這個新的分類群便被確定下來,但是為了保持科學的嚴謹性,課題小組還是對這一新發現進行了更加詳盡地研究和考證。在1996年到1998年這兩年時間裡,課題小組得到了孫革教授的老朋友美國科學院院士、佛羅里達大學教授D·迪爾切的許多幫助。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他們逐漸萌生了將這一成果公布於美國《科學》雜誌的想法,他們希望更多的人通過這個世界頂尖的科技類雜誌來了解中國的“遼寧古果”、來了解世界花的起源。
由於《科學》雜誌有著嚴格的審批程式和保密程式,它要求對於所刊登的文章具有絕對的首發權,所以在1998年11月之前,中國國內媒體上 幾乎從未報導過“遼寧古果”的一點一滴,人們更無法知道廣袤的遼西原來曾孕育過世界上最古老的花。
在經過了嚴格的專家審查後,1998年11月27日,《科學》雜誌以封面文章發表了孫革等撰寫的《追索最早的花——中國東北侏羅紀被子植物:古果》的論文,從而使“遼寧古果”終於得以在世界的注視下顯露它的“廬山真面目”。一時間,美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等20多個國家的近百家新聞媒體蜂擁而至,並紛紛以“世界最古老的花在中國”為主題報導了這一重大發現。

造福後人

孫革等科學家對有關“遼寧古果”及其伴生的早期被子植物的研究,又取得了許多新的進展和突破。在最新的專著中,科學家們以“遼寧古果”等早期被子植物為引線,系統、綜合地深入研究了我國遼西地區侏羅紀時期植物群的性質、組成以及早期被子植物在我國遼西地區發生的地質、地理背景等。
遼寧古果遼寧古果
以遼西或遼西—蒙古一帶為核心的東亞地區,應被視為全球被子植物的起源地或起源地之一。關於被子植物的研究對判斷地層、找尋煤和油等沉積礦藏具有實際意義。

南京展出

全面對外開放的南京古生物博物館展出的“世界上第一朵花”化石將回答人們的這個問題。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二樓“熱河生物群”展區,有一塊名為“遼寧古果”的化石。化石上有一株貌似蕨類的分叉狀枝條,其似葉子的部分呈突起狀,又與常見的蕨類植物類似。“別看不顯眼,身價可不小。”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館長孫衛國介紹,這個距今1.45億年的化石被認為是“迄今有確切證據的、全球最早的花”。
遼寧古果遼寧古果

獲得榮譽

這一發現不但將被子植物進化的時間提前了1500萬年,而且證明了被子植物的起源地之一就在中國的東北區。這個重大科學發現,選入為“1998年中國十大科技新聞”和“1998年中國基礎研究十大新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