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蹟文化

遺蹟文化》內容簡介:人文遺蹟,即有人類的智慧和意識活動參與其中的遺蹟,它是遺蹟本身與其所承載的傳說、意蘊、精神等的綜合體,是我們的祖先在漫長的歷史中留下的蹤跡和身影,《遺蹟文化》所說的遺蹟,即為人文遺蹟。無論是陵墓、庭院、神祠,還是工事、樓閣、書院,都包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承載著先人的激情、智慧和理想,構成了古今文化的一種標尺,是今人最值得珍惜的物質與精神財富之一。對遺蹟文化的梳理、品讀與吸收,是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一部分,也是今人實現自我理解的一種嘗試,晉人陸機云:“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這正是《遺蹟文化》的意義所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遺蹟文化
  • 出版社:中國經濟出版社
  • 頁數:182 頁
  • 開本:32 開
  • 定價:28 元
  • 作者:李志遠 過常寶
  • 出版日期:2011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600699, 7513600694
  • 品牌:中國經濟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遺蹟文化》:
1995年,“雅俗文化書系”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趙朴初先生題字,季羨林先生作序;2011年,新版“雅俗文化書系”重裝推出,延續經典。
季羨林先生在序中如是說:雅俗文化“能在美的享受中,在潛移默化申,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淨化人們的心靈,健全人們的心理素質,促使人們向前看,向上看,向未來看,讓人們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人類。願意為實現人類的大同之域的理想而盡上自己的力量”。
新版“雅俗文化書系”,既包括山川風物、觀念信仰、三教九流、風俗人情、行業傳統,也包括人倫禮儀、衣食起居、琴棋書畫、奇技賞玩等,在千百年歷史文化的縱橫交錯中,書中呈現著新時代的思想激盪,“古”與“今”文化碰撞,“雅”與“俗”相得益彰。
新版“雅俗文化書系”是奉獻給廣大讀者的一套精品文化圖書,內容通俗易懂、圖文並茂,又引經據典、深入淺出。引領普通大眾,沿著歷史的軌跡,與文化對話,近距離探求文化的內涵。書系還是少年兒童了解傳統文化,親近華夏五千年文明的優秀讀本,使他們在樂趣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
新舊同源,一脈相承的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雅俗共賞,孜孜以求只為天下大眾汲取知識的甘露。
樓閣書院,訴說華夏文明之悲喜;陵墓神祠,寄託今入殼膠檔感懷之水恆。每一處遺蹟都因前人的營建修葺和賞游吟詠,被賦予動人的故事,被刻上碑愉歷史的痕跡。它們也許只剃斷壁殘垣,甚至已經消失無蹤,但遺蹟不應止於視覺呈現,而更需要人們用心貼近它,從而,浸染其文化,感受其情神。

圖書目錄

序一 季羨林序(第一版“雅俗文化書系”序)  序二 新版“雅俗文化書系”笑體頌序
前言 遺蹟、遺蹟文化與生活情趣
第一章 陵墓遺蹟
龍盤虎踞樹層層,勢入浮雲亦是崩
上谷風塵通大漠,居庸紫翠落層巒
——明十三陵9
郁蔥佳氣晝沉沉,五里如雲屬孔林
——孔林16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昭君墓21
到底君王負舊盟,江山情重美人輕
——楊貴妃墓26
第二章 庭院遺蹟
濃春何處歸來早,堆秀山前絳雪軒
——故宮35
孔府龐然何所觀,衙門模樣海同寬
——孔府43
春湖落日水拖藍,天影樓台上下涵
——頤和園49
太乙高樓燈似晝,未央前殿月移輪
——圓明園55
適情處處皆安樂,大抵園林勝市朝
——拙政園61
第三章 神祠遺蹟
石闕三千一百座,佛光萬丈法無邊
——龍門石窟69
身毛九色映祥瑞,修凡五彩照人間
——莫高窟75
水勢山形朝大佛,南北東西引客游
——樂山大佛83
世間此帖豈有二,孔廟破石人猶憐
——孔廟89
第四章 工事遺蹟
秦統九州雄百國,城修萬里壯千秋
——長城101
偉績居然神禹下,奇才直接五丁來
——都江堰108
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趙州橋113
……
第五章 樓閣遺蹟
第六章 書院遺蹟

作者簡介

過常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以生動而內涵豐富的膠霉束教學,曾被學生評為“北師大最受歡迎的本科教學十佳教師”。曾任中國香港教育學院、中國台灣東吳大學、韓國高麗大學等院校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文學漿整芝霉和文化,著有《楚辭與原始宗教》《原史文化及文獻研蘭嘗墊究》《先秦散文研究——上古文體及話語方式的生成》《依然舊時明月——唐詩宋詞中的生命和情感》等多部學術著作。

序言

人的行為、意識、關係,人所面對的制度、風俗、物質等,都是文化
。對於芸芸眾生來說,文化與生俱來,人人都不能離開文化而生存。
古人說“物相雜,故日文”(《周易·繫辭下》),又說“五色成文而
不亂”(《禮記·樂記》),所以,“文”就是多種色澤的搭配,它比自然
狀態有序而且更好看。聖人以此“化”入,就是要將人從蒙昧自然狀態中
改造過來,成為知廉恥、懂辭讓、有禮儀的人。
現代人自我意識增強,就不這么看了。梁啓超說:“文化者,人類心
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什麼是文化》)就是說,文化是人
類集體內在的靈性和智慧之花,這些花朵被普遍認可,並且形成一道道風
景:道德、藝術、政治形態等。
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先知先覺的天才們,引領著文化的方向;而我
們每一個人,也都參與了文化的創造和延續。如此,文化才成其為文化。
政治、經濟、倫理、哲學、學術、文學、藝術等,與意識形態和價值
有關,有著官方色彩,可以稱之為主流文化。而以社會生活為中心,如家
庭、行業、風俗、技藝、生活行為等,以及歸墊承禁一部分游離在社會法律和制度
之外的行為,如綠林、幫會、寺廟、賭博等,則可稱之為非主流文化或次
生文化。
由於今天的“非主流文化”有“反主流文化”的意思,為了避免歧義
,我們也可以直接地將這一部分內容稱為生活文化和世俗文化。
主流文化對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是精英們的舞台,他們以及他們精
美的創造,為我們的社會樹立了目標和尺度。但是,與我們每個人生活相
關的,卻是生活文化和世俗文化。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百般生業、游觀
娛樂、江湖綠林、方士游醫、沿街托缽、雞鳴狗盜……正是這一切,構成
了日常生活的文化圖景。
本叢書關注社會生活,關注這五光十色的世俗圖景,並希望能夠完整
地將它們勾勒出來。我們相信,這一幅幅的生活情態、世俗圖景,甚至比
那些彩衣飄飄、粉墨登場的角兒、腕兒,更加真實,也更有風采。
以“雅俗文化”為名,是為了顯示我們對趣味的偏愛,並以此來區分
於主流文化典正的姿態和莊嚴的價值觀。其實在生活中是無所謂雅和俗的
,彈琴雖然需要更多的教養,賭博對有些人來說似乎天生就會,但作為技
藝,兩者真有高下的差別嗎?何況莊子說一切都與道相通,什麼都可以玩
出境界來。古人不是常拿廚藝說政治,並且還真有好廚師成了政治家的例
子嗎?所謂“雅俗文化”,不過是遵從習慣的說法,並沒有價值高下的意
思。
日常生活及世俗圖景都是文化。但文化,畢竟具有建構性特點。換句
話說,那些散亂的現象、意識、習慣等等,只有被理解了,才具有意義,
才能成為文化。我們編纂這套叢書的目的,就是幫助人們理解日常生活和
生活傳統,從而能真正地從生活中體會到意義和趣味,增加人生的內涵。
我們期望編撰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甚至實用性為一體的文化叢書。
它雖然不是學術著作,但就某一類別文化而言,應該有著系統的、可靠的
知識,應該充分揭示出它的精神和境界,並融貫在對各種精彩文化現象的
描述之中,使之真正貼近生活、提升生活,成為一道道能夠頤養性情、雅
俗共賞的精美的文化大餐。
過常寶
2011年3月
適情處處皆安樂,大抵園林勝市朝
——拙政園61
第三章 神祠遺蹟
石闕三千一百座,佛光萬丈法無邊
——龍門石窟69
身毛九色映祥瑞,修凡五彩照人間
——莫高窟75
水勢山形朝大佛,南北東西引客游
——樂山大佛83
世間此帖豈有二,孔廟破石人猶憐
——孔廟89
第四章 工事遺蹟
秦統九州雄百國,城修萬里壯千秋
——長城101
偉績居然神禹下,奇才直接五丁來
——都江堰108
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
——趙州橋113
……
第五章 樓閣遺蹟
第六章 書院遺蹟

作者簡介

過常寶,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以生動而內涵豐富的教學,曾被學生評為“北師大最受歡迎的本科教學十佳教師”。曾任中國香港教育學院、中國台灣東吳大學、韓國高麗大學等院校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上古文學和文化,著有《楚辭與原始宗教》《原史文化及文獻研究》《先秦散文研究——上古文體及話語方式的生成》《依然舊時明月——唐詩宋詞中的生命和情感》等多部學術著作。

序言

人的行為、意識、關係,人所面對的制度、風俗、物質等,都是文化
。對於芸芸眾生來說,文化與生俱來,人人都不能離開文化而生存。
古人說“物相雜,故日文”(《周易·繫辭下》),又說“五色成文而
不亂”(《禮記·樂記》),所以,“文”就是多種色澤的搭配,它比自然
狀態有序而且更好看。聖人以此“化”入,就是要將人從蒙昧自然狀態中
改造過來,成為知廉恥、懂辭讓、有禮儀的人。
現代人自我意識增強,就不這么看了。梁啓超說:“文化者,人類心
能所開釋出來之有價值的共業也。”(《什麼是文化》)就是說,文化是人
類集體內在的靈性和智慧之花,這些花朵被普遍認可,並且形成一道道風
景:道德、藝術、政治形態等。
這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先知先覺的天才們,引領著文化的方向;而我
們每一個人,也都參與了文化的創造和延續。如此,文化才成其為文化。
政治、經濟、倫理、哲學、學術、文學、藝術等,與意識形態和價值
有關,有著官方色彩,可以稱之為主流文化。而以社會生活為中心,如家
庭、行業、風俗、技藝、生活行為等,以及一部分游離在社會法律和制度
之外的行為,如綠林、幫會、寺廟、賭博等,則可稱之為非主流文化或次
生文化。
由於今天的“非主流文化”有“反主流文化”的意思,為了避免歧義
,我們也可以直接地將這一部分內容稱為生活文化和世俗文化。
主流文化對社會的發展至關重要,是精英們的舞台,他們以及他們精
美的創造,為我們的社會樹立了目標和尺度。但是,與我們每個人生活相
關的,卻是生活文化和世俗文化。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百般生業、游觀
娛樂、江湖綠林、方士游醫、沿街托缽、雞鳴狗盜……正是這一切,構成
了日常生活的文化圖景。
本叢書關注社會生活,關注這五光十色的世俗圖景,並希望能夠完整
地將它們勾勒出來。我們相信,這一幅幅的生活情態、世俗圖景,甚至比
那些彩衣飄飄、粉墨登場的角兒、腕兒,更加真實,也更有風采。
以“雅俗文化”為名,是為了顯示我們對趣味的偏愛,並以此來區分
於主流文化典正的姿態和莊嚴的價值觀。其實在生活中是無所謂雅和俗的
,彈琴雖然需要更多的教養,賭博對有些人來說似乎天生就會,但作為技
藝,兩者真有高下的差別嗎?何況莊子說一切都與道相通,什麼都可以玩
出境界來。古人不是常拿廚藝說政治,並且還真有好廚師成了政治家的例
子嗎?所謂“雅俗文化”,不過是遵從習慣的說法,並沒有價值高下的意
思。
日常生活及世俗圖景都是文化。但文化,畢竟具有建構性特點。換句
話說,那些散亂的現象、意識、習慣等等,只有被理解了,才具有意義,
才能成為文化。我們編纂這套叢書的目的,就是幫助人們理解日常生活和
生活傳統,從而能真正地從生活中體會到意義和趣味,增加人生的內涵。
我們期望編撰一套集知識性、趣味性甚至實用性為一體的文化叢書。
它雖然不是學術著作,但就某一類別文化而言,應該有著系統的、可靠的
知識,應該充分揭示出它的精神和境界,並融貫在對各種精彩文化現象的
描述之中,使之真正貼近生活、提升生活,成為一道道能夠頤養性情、雅
俗共賞的精美的文化大餐。
過常寶
2011年3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