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產實踐與經驗》是2008年雲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李莉。
書中許多論述都是來自田野的第一手資料,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作者十幾年來所做的一些具體個案研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遺產實踐與經驗
- 作者:方李莉
- 出版日期:2008年
- 叢書名:人類與遺產叢書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編輯推薦,目錄,
基本信息
出版社:雲南教育出版社
頁碼:238 頁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541535222
裝幀:平裝
開本:16
叢書名:人類與遺產叢書
定價:71.00
內容簡介
《遺產實踐與經驗》強調田野工作,所側重的是本土化的經驗與社會事實。因此,中國經驗是《遺產實踐與經驗》的特色與切人點。書中許多論述都是來自田野的第一手資料,所使用的材料大部分是作者十幾年來所做的一些具體個案研究,其中主要是作者所承擔的兩個大型國家重點課題——“西北人文資源環境基礎資料庫”和“西部人文資源保護、開發和利用”里的一些個案研究。通過這些研究,我們能感受到中國政府及不同地域的民間社會,包括不同專業領域的學者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中對遺產保護所持的各種不同態度及認識,這一切形成了種種“權威”與“力”,它們在合力重新建構一個完全不同於傳統的新的中國民間文化和民間社會。從某種程度來說《遺產實踐與經驗》就是在剖析和展示這種重新建構的過程。
作者簡介
叢書主編簡介:
彭兆榮,屬猴,五行家據生辰八字判為火猴缺木,故字中有木喜交學友,不擅辭令,心誠可鑑遵循學海無涯、學問無界原則,謹慎穿梭於諸學科之間身為教授、博導、主任,卻不在意帽子頭銜,更熱衷學者之道、生性好奇:學習古典,不顧久遠;探討新學,不忌時歲、年輕時斗膽研究希臘羅馬之經典,半百後卻叩起旅遊人類學的門學問人生,借追名逐利之虛,行快樂過程之實欣賞一句話:“人活著要多為別人著想,多為後代著想”。
編輯推薦
《遺產實踐與經驗》:遺產保護不是一門專業學科,也不是一門專業知識,而是一種新的視野、新的方法論,新的價值觀及新的道德觀,是每個公民都應該具有的普適性知識。如果人類做到了文化啟蒙運動就會開始,一個偉大的社會就會誕生,它的影響將猶如當年歐洲的文藝復興,帶來的是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轉折必須出現,不然人類將不再有前途和希望。
目錄
引言
一、研究的緣起
二、主要關注點與研究方法
三、由時間尺度形成的“異文化”經驗
第1章 不同語境中遺產的概念
一、有關遺產的概念
二、中國語境中遺產的概念
三、歐美語境中遺產的概念
四、日本、韓國語境中遺產的概念
五、不同語境中遺產概念理解的偏差
第2章 歐洲經驗在中國的實踐
一、生態博物館模式的建立
二、誰能擁有文化解釋的權利
三、警惕潛藏的文化殖民
第3章 全球一體化與文化邊緣人
一、文化遺產傳承主體的集體出走
二、面對外來文化的長角苗人
三、寨子裡出外打工的群體
四、傳統文化的邊緣化
五、年輕人的嚮往
六、自主權與生存權孰重孰輕
第4章 文化變遷的兩種不同模式
一、關於建立文化生態區的思考
二、不斷變革中的長角苗文化
三、文化地圖的斷裂與重構
四、文化變遷的不同模式
五、西方理論與具體實踐之間的距離
第5章 遺產語境中的民族藝術
一、將民族藝術還原到其所屬的文化系統中
二、長角苗的藝術與文化符號
三、長角苗藝術的表達方式與文化類型
四、長角苗的圖像藝術與裝飾主體
五、長角苗服飾紋樣的象徵意義
六、長角苗的聲音藝術與政治權利
七、長角苗人聲音藝術的表達場所
八、長角苗人的藝術與歷史記憶
九、長角苗人藝術形式的文化表達
第6章 民間藝術與民間原生文化之間的斷裂
一、陝北的民間藝術
二、洛川的面花與刺繡
三、安塞的農民剪紙
四、農民藝術家的審美困境
五、農民畫的創作訓練
六、農民畫的創作危機
第7章 邊緣化了的鄉村手藝與手藝人
一、關注鄉村手藝及手藝人
二、過時的農家器具
三、村子裡工匠的命運
四、陝北窯洞與箍窯人
五、已經蕭條的陳爐鎮窯火
六、罐罐窯村不再燒罐罐
第8章 人文資源與民間文化的再生產
一、來自西方後現代思想的啟示
二、從文化遺產到人文資源
三、西部民間文化再生產的基本概念
四、作用於民間文化再生產的各種“力”的構成
五、傳統文化的流變與再生
六、民間文化再生產中的空洞化
第9章 遺產保護與道德文化的重建
一、全球一體化中的“文化自覺”意識
二、來自生物入侵的思考
三、文化發展整體觀的提出
四、關注農民心靈的綠洲
五、道德文化也是一種社會資本
第10章 遺產保護中的生態壓力
一、中國西部文化中的生態壓力
二、遺產保護中的生態概念
三、人類所面台的文化反思
四、文化多樣性的發展與人類未來的生態觀
結束語保護、創造與未來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