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愛詩

遺愛詩

《遺愛詩》是唐朝詩人白居易創作的一首詩,出自《白氏長慶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遺愛詩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白氏長慶集》
  • 文學體裁:詩歌
  • 作者:白居易
詩詞原文,詩作解釋,作者介紹,

詩詞原文

遺愛詩
弄石臨溪坐,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 處處是泉聲。

詩作解釋

我拿著石子面對著小溪坐著,為了賞花,我人著寺廟周圍的小路行走。不時聽到小鳥的啼叫聲,又到處聽到泉水的叮咚聲。這是一首寫景寫情的短詩。詩以“石”“溪”“花”“鳥語”“泉聲”的點染,勾勒出遺愛詩令人神往的風景;通過“弄”“尋”“坐”“行”動作描寫,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漢族,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是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著名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與李白、杜甫齊名,有“詩魔”和“詩王”之稱,他是產詩量最多的詩人,且詩歌的質量很好。他的詩在中國、日本和朝鮮等國有廣泛影響。白居易祖籍山西太原,其曾祖父遷居下邽(音guī)(今陝西渭南北),其祖父白湟又遷居河南新鄭。唐代宗大曆七年正月二十(公元772年2月28日),白居易新鄭城西的東郭宅村(今東郭寺)降生了。白居易晚年長期居住在洛陽香山,號稱“香山居士”。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白居易死於洛陽,葬於洛陽香山,享年75歲。他去世後,唐宣宗寫詩悼念他說:“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浮雲不系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一卷。
白居易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諡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在文學上積極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寫下了不少感嘆時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詩篇,對後世頗有影響。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元和時曾任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因得罪權貴,貶為江州司馬,晚年好佛,因而人稱詩佛,又自號樂居士。他一生作詩很多,以諷喻詩為最有名,語言通俗易懂,被稱為“老嫗能解”。敘事詩中《琵琶行》、《長恨歌》等極為有名。
白居易的詩在當時流傳廣泛,上自宮廷,下至民間,處處皆是,其聲名還遠播新疆和朝鮮、日本。白詩對後世文學影響巨大,晚唐皮日休陸龜蒙聶夷中羅隱杜荀鶴,宋代王禹偁梅堯臣、蘇軾、張耒陸游及清代吳偉業黃遵憲等,都受到白居易的詩的啟示。白居易詩歌在日本的影響最大,他是日本最喜歡的唐代詩人,在日本的古典小說中常常可以見到引用他的詩文,可以說在日本人的心中白居易才是中國唐代詩歌的風雲人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