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的悖論

選擇的悖論

《選擇的悖論:用心理學解讀人的經濟行為》是2013年03月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美]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

基本介紹

  • 書名:選擇的悖論:用心理學解讀人的經濟行為
  • 作者:[美]巴里·施瓦茨(Barry Schwartz)
  • 譯者:梁嘉歆、黃子威、彭珊怡
  • ISBN:978-7-213-05236-1
  • 類別:心理學/經濟學/消費者行為
  • 定價:45.90元
  •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3月
  • 開本:16K
  • 責任編輯:黃青翔
  • 頁數:232
基本信息,簡介,內容簡介,作者介紹,編輯推薦,名人推薦,簡要目錄,

基本信息

CIP分類:Ⅰ. ①選… Ⅱ. ①施…②梁…③黃…④彭…Ⅲ. ①決策學.-通俗讀物 Ⅳ.①C934-49

簡介

《選擇的悖論:用心理學解讀人的經濟行為》
The Paradox of Choice: Why More is Less
☆《商業周刊》《福布斯》雜誌年度10大暢銷書之一
☆未來10年最值得關注的心理學家、與丹尼爾·卡尼曼齊名的心理學、經濟學跨界大師 巴里·施瓦茨帶來最具革命性的觀點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鄭曉明、中山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周欣悅、華南師範大學套用心理學系副教授遲毓凱、美國心理協會前任主席菲利普·津巴多、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著名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 聯袂推薦

內容簡介

《選擇的悖論》的作者巴里·施瓦茨是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社會心理學教授,三次登上TED大會演講台,其著作榮登《商業周刊》《福布斯》暢銷書榜,百餘篇文章發表於《美國心理學家》《紐約時報》《哈佛商業評論》等頂級期刊。
選擇的悖論
在《選擇的悖論》一書中,施瓦茨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觀點:幸福意味著擁有自由和選擇,但更多的自由和選擇並不能帶來更大的幸福,相反,選擇越多,幸福越少!究其原因,施瓦茨認為,首先,當人們面對更多的選擇時,反而不能做出明智的選擇,因為我們的選擇總是受到錨定效應、框架效應、可獲得性啟發式等心理因素的影響。其次,即使人們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也不一定會感到滿足,因為適應效應、比較、機會成本等因素會降低我們的主觀感受。
50個心理學實驗,揭秘影響選擇的心理因素;
4大權威測試,了解你的行為傾向;
11條實用建議,輕鬆作出明智選擇!

作者介紹

巴里·施瓦茨BarrySchwartz
美國斯沃斯莫爾學院社會心理學教授,2009年TED大會壓軸演講人,以博學和風趣征服觀眾。在現場聆聽他演講的觀眾超過5000人,既有政府官員,也有商業人士,遍布金融、零售、餐飲、廣告、娛樂等眾多行業。在網際網路上觀看他演講視頻的人數更是超過了500萬。
選擇的悖論
其著作《選擇的悖論》自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先後榮登美國《商業周刊》、《福布斯》雜誌年度10大暢銷書,在全球以20多種語言發行。
他本人多次接受CNN、PBS、CBS等一線媒體的採訪,他的文章頻頻發表在《紐約時報》、《哈佛商業評論》、《衛報》等頂級報刊雜誌。

編輯推薦

跨界大師用經濟學布心理學的道。巴里·施瓦茨是繼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卡尼曼之後又一位將來自心理學的洞察力套用在經濟學和決策學中的心理學家,三次登上TED大會的演講台,他的成就受到津巴多、塞利格曼、卡尼曼等人的盛讚。
打破錯誤的經濟學假設。《選擇的悖論》是施瓦茨最有名的作品,以幽默風趣的語言闡述了“為什麼選擇越多,人們越不幸福”這一普遍而令人困惑的悖論。自2004年出版以來好評如潮,先後榮登美國《商業周刊》《福布斯》雜誌年度十大暢銷書,在全球以20多種語言發行。
國內外知名學者感動推薦。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彭凱平、清華大學經濟管理系副教授鄭曉明、中山大學心理系教授周欣悅、華南師範大學套用心理學系副教授遲毓凱、全球華人積極心理學協會副主席趙昱鯤、美國心理協會前任主席菲利普·津巴多、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著名心理學家戴維·邁爾斯聯袂推薦。
湛廬文化出品。

名人推薦

彭凱平
清華大學心理學系主任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心理學系終身教授
施瓦茨是非常優秀的學者,能夠把心理學的知識用最直接、最明白、最穿透人心的方式介紹給讀者,書中所講的問題不僅關乎我們個人的幸福,同時也能啟發我們對現代化的反思。
鄭曉明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
選擇放棄是一種智慧,放棄選擇更是一種勇氣。現代人的痛苦不是選擇匱乏,而是選擇泛濫。“選擇越多,幸福越少”,著名心理學家巴里·施瓦茨的《選擇的悖論》將告訴你如何明智地放棄選擇,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以贏得最大的快樂。
周欣悅
中山大學心理學系教授
沒有選擇時我們感覺自己像囚徒一樣沒有自由,選擇太多時我們又覺得喘不過氣來。選擇究竟為我們帶來了什麼?在琳琅滿目的書籍中,我們選擇讀這本書,就了解了選擇本身。
遲毓凱
華南師範大學套用心理學系副教授
對於現代人面臨的“多選擇、難抉擇”人生困境,施瓦茨教授不僅談了why,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為何會這樣,而且講了how,告知大家如何運用心理學提升選擇時的幸福感。
趙昱鯤
全球華人積極心理學協會副主席
本書是關於選擇和幸福的經典著作,論說嚴謹且通俗易懂,是我讀套用積極心理學時的指定教材。面對現代社會鋪天蓋地的紛亂選項,它是幫助我們撥繁就簡的好幫手。
菲利普·津巴多
美國心理協會前主席
《選擇的悖論》為所有美國人帶來了一個簡單但影響深遠的啟示。作者提出的11個步驟,將幫助你在更短的時間裡做出更明智的選擇,從而大大改善你的生活!現在就買下這本書吧!
丹尼爾·卡尼曼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本書提供了有力證據證實,如果選擇更少,人們會活得更好。同時,它用引人入勝的筆觸介紹了大量選擇和幸福感方面的心理學研究。
馬丁·塞利格曼
積極心理學之父,暢銷書《真實的幸福》作者
巴里·施瓦茨提出了一個革命性的觀點:當代社會日益增加的選擇讓人眼花繚亂,深陷無助與不滿。《選擇的悖論》將告訴你如何走出選擇的困境。
戴維·邁爾斯
著名心理學家
當今世界為我們提供了更多選擇,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人們的滿足感卻降低了。這本充滿挑戰而又富有趣味的作品,將告訴你怎樣一步步走向充實美好的人生。
《出版人周刊》
施瓦茨教授提供的證據表明,我們擁有大量的選擇,但生活並沒有因此得到改善。這一結論對於那些換了900個電視頻道仍然無法決定看什麼節目的人來說並不陌生。無論是選擇保健計畫、大學課程,還是買牛仔褲,不計其數的選擇令我們筋疲力盡,不但沒有解放我們,反而限制了我們。我們通常認為,擁有更多的選擇會使我們更快樂,但事實恰恰相反,過多的選擇只能讓我們離真正的身心健康越來越遠。這本書里介紹了許多相關研究,還提供了具體的步驟,告訴人們如何減輕選擇的壓力。
《商業周刊》
《選擇的悖論》一書分析巧妙,再配上風趣的《紐約客》卡通畫,具有相當的說服力。
《華盛頓郵報》
非常好讀的一部作品。
《書單》
施瓦茨以十分敏銳的洞察力為我們揭示了日常生活的危險之處。

簡要目錄

讚譽
推薦序 經濟學家的錯誤假設
中文版序 在多變的世界裡探尋新智慧
前言 多即是少
第一部分 自由的重擔
第1章小決定暴政的受害者
85種餅乾、75種冰茶、220門課程……我們常常對自己說:“就多逛一家店吧。”在自己的清單中多加1個選項是比較容易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從6個選項增加到30個選項,一次就加一個嘛。當我們終於做完一次商品大搜查,回頭看看,過目的商品之多說不定會嚇壞自己。
第2章 選擇暴增的時代
10年前還是醫生說了算,病人照做就行了,如今做一個醫療決策就像要交噩夢般的期末論文一樣,而且承擔的風險不止是不及格那么簡單;兩個人情定終生已經是無比艱難的決定,然而接下來他們必須決定要不要結婚,婚後誰管錢,要不要小孩……
第二部分 是什麼在操控你的行為
第3章 為什麼我們無法做出明智選擇
做出明智的選擇著實不易,你要考慮諸多因素。租一間公寓,你要考慮它的地理位置、空間大小、硬體設施、安全性和租金等因素。這之中又有無數的心理作用、經濟效應在暗中控制你的選擇。
“體驗效用” vs“期望效用” vs“記憶效用”
“錨定效應”vs“框架效應”
“輕信常識”VS“可獲得性啟發”
“風險厭惡”vs“損失厭惡”
第4章 誰能做出最佳選擇
做個測試看看你是最大化者、知足者還是完美主義者?哪類人更容易感到後悔,哪類人最幸福?
最大化者VS滿足者VS完美主義者
最大化者測試
後悔程度測試
第三部分 經濟行為背後的心理奧秘
第5章 自主權——主觀幸福感的負擔
每一次選擇都可以印證我們擁有自主權,自己的事能自己做主。選擇的每一次擴張,都是自主權的再次宣示,並展現出我們獨特的性格特徵。然而,除了在政治、道德以及社會上篤信自主權外,自主權同樣影響著我們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
工具價值VS表達價值
需要VS喜歡
生活滿意度測試
第6章 機會——選擇一個就意味著失去另一個
如果你選定了一個自己偏愛的選項,那么每一個你曾經考慮過的方案都會讓你損失掉一些做別的事情的機會,多項選擇的存在讓我們更容易想像出實際上不存在的選項。取捨心理學可能是我們利用率最高的一門學問。
北加州的夜生活VS鱈魚角的沙灘小屋VS福蒙特的農莊
99美元的索尼CD機VS 169美元的高端愛華CD機
1.5美元現金VS精美鋼筆
第7章 後悔——向下拉扯的力量
後悔得分高的人比低分的人更不開心、生活滿意度更低、更悲觀和更憂鬱。無論事前還是事後,你能感受到的選擇越多,你就越容易感到後悔,但是還有比做選擇時後悔更可怕的事情。
決定後懊悔VS預期性懊悔
忽略偏見VS不作為慣性
下行反事實思維VS上行反事實思維
第8章 適應——原地踏步的快樂跑步機
因為人們很容易適應,所以對積極體驗的熱情就不能持久。更糟糕的是人們一般都沒料到這種適應現象。愉快的記憶隨著時間不斷消逝,最後常常產生讓人不快的結果。
體驗快感VS享樂適應
快樂跑步機VS滿足感跑步機
第9章 比較——滿意度的4重詛咒
隨著物質生活和社會狀況不斷改善,我們用來進行比較的標準也在不斷提高。當我們接觸過了高質量的物品後,我們便開始為“鑑賞力的詛咒”所困擾。不再滿足於過去完全可以接受的低質量物品,快樂原點不斷提升,預期和渴望也節節攀升。
希望VS預期VS過去經歷VS他人經歷
高期望的詛咒VS社會比較的咒語
主觀快樂水平測試
第10章 幸福——為最佳選擇付出的代價
如果你做的每一個選擇最後都達不到你的預期和渴望,如果你執意要把失望的原因歸咎於自己,最後必將久積成疾,“什麼也幹不成”的信念將把你活生生打垮。
幸福指數VS國內生產總值
習得性無助VS控制感
長期的、籠統的、個人的VS短暫的、具體的、普遍的
部分明智的選擇
第11章 11個方法
我們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卻發現這些東西滿足不了我們的欲求;我們被一堆現代化的便捷設備所包圍,卻發現時間從來都不夠用。我相信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緩和甚至消除這些困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