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遷落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面積:7 km
- 海拔:890 m
- 年平均氣溫:19.70 ℃
遷落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思茅港鎮蓮花塘村委會,屬於山區。距離蓮花塘村委會2.00 公里,距離思茅港鎮政府23.00公里。村情概況國土面積7.00平方公里,海拔890.00米,年平均氣溫19.70 ℃,年降水量1,3...
遷落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思茅港鎮蓮花塘村,屬於山區,國土面積7.00平方公里。到2010年底,全村有農戶41戶,共有鄉村人口206人,其中:農業人口206人,勞動力110人,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08人。農民收入主要以農業、牧業為主。 中文名 遷落自然村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所屬地區 雲南省普洱市思茅區思茅港鎮蓮花塘...
落遷村是貴州省盤縣老廠鎮下轄村,全村總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20.0畝。落遷村位於老廠鎮西部,距鎮中心區7.8公里,全村總面積4.1平方公里,14個村民小組,10個自然村寨,527戶2051人,是盤縣二類貧困村。現有三條村級公路通往各自然村寨,農用車輛可以正常通信,農網改造後每戶都可以正常供電,人畜飲水...
竹海鎮落遷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 竹海鎮落遷村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隊是由盤州市志願服務聯合會領導下的志願團體,成立於2020年5月19日。人員規模 該志願團體人員規模是50人,正式成員有64人。聯絡信息 該志願團體的聯絡人是陽延波,聯絡團體是盤州市志願服務聯合會。
石城坑,隸屬湖雷鎮高石村,地處永定金豐大山中間,群山環抱,形似九州落湖,鐵扇關門,距縣城30公里。本村賴族系百二郎公脈(尊一世)千七郎公裔孫。八世惟勝公於明萬曆年間從湖雷瑤背嶺移居赤竹坪,九世法傳公又從赤竹遷居石城坑。幾百年來,兒孫勤耕細作,克服山區氣溫較低,交通不便的困難,繁衍生息。今...
巨家村龐姓遷自於壽光文家街道龐家村。據龐氏族譜記載,明代初年龐家村一世祖龐守運帶領其子龐洪、龐允、龐貴兄弟三人遷居壽光縣城西躍龍河邊,落戶立村龐家莊。後為生計,三兄弟又分遷各處。二世祖龐洪仍居躍龍河邊龐家莊村,洪祖生三子:龐進經、龐進化、龐進仁,目前,龐家莊村皆為龐洪之後裔;龐允遷居昌樂上...
寧化石壁村是聞名海內的客家祖地。是客家先民由北向南大遷徙的中轉站,被譽為“客家祖地”。椐中國《何氏族譜總譜》記載,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為寧化石壁南遷梅州,何氏開基祖--念四郎公(源美公)之19世孫;唐宋以來,每逢清明、重陽兩節,世居潮梅的何姓後人及其他各姓的客家後裔代表都會跋山...
蘿村於明代中期甚至更早便有人開發居住了,距今至少550年。至於北流的名門望族蘿村陳姓,始祖陳楠,原籍浙江省台州府天台縣白石鄉,宋末壬申舉人,丙午進士,官北流縣知縣而落籍北流。原本陳姓在今北流城區陵寧街居住,明崇禎年間,因住地建縣衙門,大部分陳姓遷居蘿村。古建築群 蘿村處於群山環抱之中,附陰抱陽,...
我們史遷祖之郡望,從大播遷情況分析,很可能是高平郡或河東郡抑或太原郡。所幸的是我們這一支王氏先祖為我們建立了堂號(堂號是族人遷徙至新地,成為當地的名門望族,並以地緣區別於其他王姓的血緣關係)長樂里二都二甲。我們從實地考察神木縣太和寨鄉下王家坬村的村貌及古建築就可以看出來。 關於我們這一支王氏...
達柯村位於辛莊鄉西南5公里處,距縣城41公里,是一個自然村落。歷史沿革 據查,明初,賈氏自山西洪洞縣來此立莊。所居地山大溝深,原名為:“大溝村”。清康熙年間許氏自本縣城關遷此。為使村莊興旺發達,林繁枝茂,故村名為達柯。舊時,達柯村經濟蕭條,文化落後,天災兵禍,民不聊生。人們常用“地瘠民貧...
諾鄧村民素有“九楊十八姓”的說法。自元、明以來,南京、浙江、福建、湖南、江西、山西等地陸續有移民或因經商或因仕宦之故遷來,在同當地原住民融匯結合後,形成了諾鄧村現有居民諸家族。從各家族譜分析,最先到諾鄧居住的各家族先人去世後均為火葬,經過幾代人同原居住民融匯,他們既保持著內地的傳統習俗,...
另據《宋氏族譜》載;明弘治十三年,宋得厚、得寬、得志兄弟三人從平度東淖泥溝村遷來定居,後來大哥得志遷現大信鎮范哥莊村,三弟得寬遷現段泊嵐鎮嵐西頭村定居。來起戈莊定居的姓氏是;按先後順序;先有呼、宋、朱、周、李,後有孫、候、林、段、鄭。經700年的繁衍,現在宋是第一大姓。歷史沿革 據《...
戰國時期長平之戰時,良戶村是秦軍東進的必經之地。依據當地人的言傳口述,以及早年出土的宋代張崇古墓志銘,良戶村在唐宋時期業已興盛。相傳,唐代中葉,郭、田兩姓家族在此建村,故古稱“兩戶”。從宋代初年開始,陸續又有王、李、秦、趙、張、高、邵、宋、寧、蘇、竇等姓人家遷居此處,人口增加,村落...
納西族村 位於白族村以西,在這裡,遊客可以看到雲南麗江“四方街”的縮影。村寨入口處的納西族保護神“三朵神”坐騎塑像表現出強烈的東巴文化氣息。
該村以種水稻為主,兼種蠶桑、水果。本區域從各村遷徙時間看:黃村的黃姓最早,來定居時是在南宋時;元時有童家源的童姓,潘村的下潘;其餘余村的余姓、里童的張姓、潘村的上潘、方寸的方姓、里童的盧姓、黃村的章姓、上童的黃姓,皆遷自明朝。從姓氏人口繁衍看:潘村的潘姓、余村的余姓、童家源的童姓...
孟子的母親被世人稱為“偉大的母親”,三遷擇鄰,短機教子,孟子休妻,孟母去齊,白馬河傳說等歷史典故,表現了人們對孟子及其母親的敬仰。鳧村作為孟子誕生地,是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村落,因“亞聖”孟子的母親在白馬河畔洗衣,見鳧鳥落於水,視為吉祥物,故取名為鳧村。“孟子故里”坐落在村內東西大街路北,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