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移曲面(trasfer surface)亦稱“遷移逆向曲面”。美國心理學家奧斯古德提出的用於描述刺激因素與反應因素之間關係對遷移性質(正或負)與遷移量影響的一種模型。奧斯古德在對大量的遷移與倒攝現象進行總結、綜合的基礎上,於1949年提出了由三維構成的一個曲面圖(見圖),用於說明正負遷移量是刺激條件和所需反應二者相似性變化的函式。
圖中粗線表明遷移的方向與數量,水平面為零遷移水平面,垂直線表示正遷移(+)與負遷移(一)的量,從左到右(即從RI到RA)表明兩課題間的反應相似性的變化,從前到後(即從sI到sN)表明兩課題問的刺激相似性的變化。RI相同反應Rs相似反應RN一無關反應Ro相反反應RA對抗反應sI相同刺激ss一相似刺激sN一無關刺激+正遷移一一負遷移0零遷移該圖表明:(1)當兩課題間的束0激與反應均相同時,產生最大量的正遷移;(2)刺激變化時,兩種反應越相似,正遷移量越大;(3)反應變化時,則隨兩刺激相似性的增加,負遷移量也增大;(4)刺激不變而反應變化時,兩種反應相似程度達到一定量以上,產生正遷移;一定量以下,產生負遷移;(5)反應不變,刺激變化時,則隨兩刺激的相似性的降低,遷移逐漸減弱,但並不干擾新學習,即不產生負遷移。奧斯古德的遷移曲面表明了在配對聯想、機械記憶、感知動作訓練等類型的學習中,遷移性質與遷移量依賴兩類課題間的刺激與反應的相似性程度。該模型對遷移有一定預測價值,但研究也表明,該模型有其局限性和不適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