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海令是清順治 (1644—1683) 年間關於東南沿海各省人民內遷30—50里的詔令。清初,抗清主力在大陸遭削弱後,其餘部集中於台灣和沿海各地,以鄭成功部為主力。清政府為防止內地人民與沿海抗清軍聯繫,順治八年 (1651年) 開始海禁,十三年發布上諭,嚴禁商民船隻私自下海貿易,犯禁者不論官民,一律處決,貨物入官,犯人家產全部賞給告發人,地方文武官一律革職,從重治罪。
遷海令是清順治 (1644—1683) 年間關於東南沿海各省人民內遷30—50里的詔令。清初,抗清主力在大陸遭削弱後,其餘部集中於台灣和沿海各地,以鄭成功部為主力。清政府為防止內地人民與沿海抗清軍聯繫,順治八年 (1651年) 開始海禁,十三年發布上諭,嚴禁商民船隻私自下海貿易,犯禁者不論官民,一律處決,貨物入官,犯人家產全部賞給告發人,地方文武官一律革職,從重治罪。
遷海令是清順治 (1644—1683) 年間關於東南沿海各省人民內遷30—50里的詔令。清初,抗清主力在大陸遭削弱後,其餘部集中於台灣和沿海各地,以鄭成功部為主力。清...
.清初為防台灣鄭成功的抗清軍,強令福建﹑廣東等沿海居民內遷,距海三十里(一說五十里),不準人居住。其議發於鄭氏降臣黃梧,至施烺始行,民有越出界外者概處...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攻克台灣。康熙皇帝由鄭氏那裡了解到對日貿易的眾多好處,於是清政府於1685年正式廢除了《遷海令》 ,頒布了《展海令》 允許人民出海經商。...
“禁海令”和“遷海令”使沿海居民流離失所,謀生無路,並嚴重地影響了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內,滿目荒涼。海關官員在丈量船貨 三藩戰爭期間,...
尤其是蒙古人、滿洲人入主中原之初,迫使中原人民紛紛南逃避難,而先期遷徙到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中原移民則部分流往嶺南的客家人因迫於清廷頒布“遷海令”而返遷其...
順治十三年,降順大清,封為海澄公,提出為“遷海令”。康熙六年,封為一等公。 康熙十三年,病逝於漳州,終年57歲,諡號“忠恪”。...
“禁海令”和“遷海令”使沿海居民流離失所,謀生無路,並嚴重地影響了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以致沿海三十至五十里內,滿目荒涼。清朝禁海期間,沿海官民仍在進行...
康熙八年,朝廷放寬遷海令,原居民遷回之餘,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遂將原來的大橋墩墟,遷到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的地方,今稱元朗舊墟。存於廟內,刻於1856...
錦田樹屋,位於香港元朗錦田水尾村遊樂場側,其獨特之處在於由一株結構複雜的巨大老榕樹包圍著一間石屋,保有香港多個紀錄,並且見證了清初下達遷界令(又名遷海令...
事實上僅沿海駕艇或舢舨的疍家、漁民,在明一代從未消失,直至清代的遷海令,故此說有誇大之嫌,明初因藍玉“勾結外國勢力,陰謀推翻明朝”(藍玉案)加強的海防及嚴格...
逢此危急之際,張煌言“遣其客羅綸入台灣”,催促鄭成功出兵閩南,一方面支持東南沿海人民反對“遷海令”的鬥爭,另一方面也可牽制清軍,以解永曆政權之危,但鄭成功“...
本書以九龍地區村落為描述對象,從清初的「遷海令」以至戰後因應香港政府的城市規劃而村落逐漸被清拆為止。講述了九龍村落及其氏族在經歷清廷遷界、英屬殖民地、日...
1661年(永曆十五年),清廷頒布遷海令,自山東至廣東沿海二十里,斷絕鄭成功的經貿財源;毀沿海船隻,寸板不許下水;同時斬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斬於北京菜市口;挖鄭氏祖墳...
“崇本抑末”漸成國策,到宋元“專賣”法乃至明清“海禁”,均是重農抑商政策...後多次頒遷海令,強制閩廣蘇浙沿海居民內遷五十里,越界立斬,致使四千裏海岸線...
政治上推行首崇滿洲、圈地投充、剃髮易服、遷海令、文字獄等[6] ,軍事上平定大順、大西、南明等政權,20年間逐步掌控全國。[7-8] 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統一...
1661年 為對抗明鄭侵擾大陸沿海,清廷實施遷海令 1665年 倫敦發生大瘟疫 1666年 倫敦發生大火 艾薩克·牛頓於家鄉躲避大瘟疫期間發現萬有引力及發明微積分學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