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地區教育志》是遵義地區教育志編纂領導小組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遵義地區教育志
- 作者:遵義地區教育志編纂領導小組
- 出版時間:1993年03月
- ISBN:9787221060952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遵義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中學教育、職業技術教育、教育行政等。
作品目錄
封面
遵義地區教育志
著作權頁
《遵義地區教育志》編纂領導小組
《遵義地區教育志》編纂領導小組辦公室
《遵義地區教育志》主編、撰稿及資料採集人員
圖片
親切關懷
1986年9月,中共遵義地委、行署隆重集會慶祝建國以來第一個教師節。圖為大會主席台。
1988年龔賢永副省長、省人大常委副主任李冀鋒在遵義縣新舟區視察學校危房改造。
1990年元月上旬副省長龔賢永在習水縣圖書國小與學生交談。
遵義行署專員申誠(中)在《遵義地區教育志》諮詢會上。
教學活動
遵義市遵義路幼稚園的小朋友在做早操。
遵義行署機關幼稚園的小朋友在練習“棉簽畫”。
遵義市文化國小經常對師生進行革命傳統教育。
遵義師範專科學校中文系教師在指導學生撰寫畢業論文。
遵義醫學院口腔系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作實驗。
遵義市第二職業高中學生在梅岑化工廠鉛酸電瓶流水線上實習。
遵義縣教育電視台。
1990年3月地區教育局在鳳岡縣召開勤工儉學現場會,圖為會場一角。
習水縣教育電視台播出室
1987年省教委在湄潭縣召開師範學校實驗室建設管理經驗交流暨表彰會。
校園巡禮
遵義行署機關幼稚園教學樓。
遵義市文化國小
遵義縣義源村民眾集資新建的義源國小。
遵義四中校園全景
赤水市民眾集資新建的金華初級中學
遵義醫學院校園一角
國際交流
外籍教師在給遵義師範專科學校外語系學生講課。
1983年國際兒童節丹麥畫家斯波·奧托與夫人夏娃·蘇維斯在行署幼稚園與小朋友共度佳節。
歷史一瞥
明萬曆四十八年建於湄潭縣的文廟在今湄潭具城中山東路。
省立遵義三中二十四期《同學錄》序
修志點滴
貴州省教委、遵義行署教育局於一九九一年十月下旬在遵義賓館聯合召開「遵義地區教育志」諮詢會,圖為與會人員合影。
馬文駿副專員、省志辦、省教委、地誌辦負責同志與「遵義地區教育志」編纂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的部份同志並編輯人員合影。
序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篇 官學 書院 私塾
第一章 官學 書院
第一節 府、州、縣學
第二節 書院
第三節 社學與義學
第二章 私塾
第一節 私塾的演變
第二節 私塾的辦學形式
第三節 私塾的教學內容
第四節 私塾的教學方法
附錄:
第二篇 幼兒教育
第一章 發展概況
第一節 清代及民國時期
第二節 解放後
第二章 教育教學與衛生保健
第一節 教育、教學
第二節 衛生保健
第三章 領導與管理
第一節 組織領導
第二節 園內組織管理
第三節 經費及教職工待遇
附:
第三篇 國小教育
第一章 發展概況
第一節 清末的國小教育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國小教育
第三節 解放後的國小教育
附:
第二章 教學
第一節 課程設定
第二節 教學教法
第三節 教學研究
第四節 教學儀器設備
第三章 思想品德教育
第一節 任務與內容
第二節 途徑與方法
第四章 體育衛生及課餘活動
第一節 體育
第二節 衛生教育與保健
第三節 文娛及其它課餘活動
第五章 學校的領導與管理
第一節 組織機構
第二節 職責與管理
附:
第四篇 中學教育
第一章 發展概況
第一節 清末與民國時期
第二節 解放後
附:
第二章 教學
第一節 課程設定
第二節 教材教法
第三節 教學改革
第四節 教學設備
第三章 德育
第一節 內容
第二節 形式
第四章 體育衛生及課外活動
第一節 體育
第二節 衛生
第三節 課餘活動
第四節 科技活動
第五章 學生
第一節 招生
第二節 待遇
附:
第六章 管理
第一節 行政管理
第二節 學業管理
第三節 生活管理
附:
第五篇 中等師範教育
第一章 發展概況
第一節 清代師範傳習所與師範學堂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師範學校
第三節 解放後的師範教育
第二章 培養目標與任務
第一節 培養目標
第二節 教育任務
第三章 體制、機構及管理制度
第一節 管理體制
第二節 機構設定
第三節 規章制度
第四章 課程設定及教學工作
第一節 課程設定
第二節 教學工作
第五章 體育衛生
第一節 體育教育
第二節 醫療衛生
第六章 學生
第一節 學生來源及招生辦法
第二節 學生待遇
第三節 畢業生的分配
第六篇 職業技術教育
第一章 清代及民國時期的職業教育
第一節 清代的蠶桑學堂及傳習所
第二節 民國時期的職業學校
第二章 解放後的中等專業學校
第一節 中等專業學校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 領導管理體制及培養目標
第三節 教學工作及學生
第三章 農職業教育
第一節 農職業中學的興起與發展
第二節 管理體制及辦學經費
第三節 專業設定、教學工作及學生
第四章 技工學校
第一節 興辦與發展
第二節 管理體制與學校類別
第三節 教學工作及學生
附:
第七篇 全日制高等教育
第一章 抗日戰爭時期的內遷學校
第一節 國立浙江大學
第二節 私立大夏大學
第二章 解放後的大專院校
第一節 1958年的大專學校
第二節 遵義醫學院
第三節 遵義師範專科學校
第八篇 成人教育
第一章 民眾教育
第一節 宣講所
第二節 民眾教育館
第三節 民眾學校
第四節 中心學校與國民學校民教部
第二章 解放後各種類型的掃盲學校(班)
第一節 農民業餘教育
第二節 市民業餘教育
第三節 職工業餘教育(掃盲)
第四節 幹部業餘教育
第三章 成人的文化提高
第一節 業餘中國小
第二節 農民技術教育
第三節 職工崗位培訓
第四節 職工中專
第五節 函授學校
第六節 自學考試
第七節 成人高等教育
第四章 管理體制
第一節 教育行政部門對成人教育的管理
第二節 經委、勞動、工會等部門對成人教育的管理
第九篇 教師
第一章 隊伍狀況
第一節 教師人數的變化
第二節 文化構成
第三節 性別、年齡
第二章 教師的任用
第一節 來源與條件
第二節 任聘、調動與去職
第三章 教師的職責及考核
第一節 職業道德
第二節 教師職責及工作量
第三節 考核
第四節 獎懲
第四章 培訓
第一節 就業前培訓
第二節 在職學習
第三節 離職進修
第五章 社會地位與經濟待遇
第一節 社會地位
第二節 經濟待遇
第十篇 教育行政及黨群組織
第一章 教育方針 政策 制度
第一節 教育方針政策的實施
第二節 學制
第二章 教育行政機構
第一節 地區教育行政組織
第二節 縣(市)教育行政組織
第三節 區、鄉(鎮)教育行政組織
第三章 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責
第一節 地區級
第二節 縣(市)教育行政機構的職責
第三節 區、鄉級
第四章 教育視導與輔導
第一節 視(督)導組織
第二節 視導方式及內容
第三節 輔導制度
第五章 黨群組織
第一節 政黨組織
第二節 民眾組織
第十一篇 教育經費
第一章 來源
第一節 明清時期教育經費的來源
第二節 民國時期教育經費的來源
第三節 解放後教育經費來源
第二章 用途
第一節 明清時期
第二節 民國時期
第三節 解放後
第三章 勤工儉學
第一節 興起與發展
第二節 組織領導
第三節 活動內容
第四節 收益分配
第四章 集資辦學
第一節 歷史與現狀
第二節 解決“一無兩有”
附錄
一、國立浙江大學全體學生為促進民主憲政宣言
二、遵義地區電化教育發展簡況
三、教育、教學論著存目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