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暮的玫瑰

遲暮的玫瑰

《遲暮的玫瑰》是2009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琰。王琰,職業畫家,文學博士。已發表及出版的主要著述:《蒙克:講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的感受》《靜謐的抒情——博納爾繪畫評述》《T·E·瓊斯素描教學紀實》《焦灼的基弗》等。

本書對愛爾蘭現代畫家傑克·葉芝的生平和他的藝術做了詳盡介紹、分析和研究。對傑克·葉芝繪畫的現代審美意識、鮮明民族風采和強烈的個性特色,有精闢的評論與鑑賞。

基本介紹

  • 書名:遲暮的玫瑰
  • 又名:《遲暮的玫瑰:傑克·葉芝評傳》
  • 作者:王琰 著
  • ISBN:9787503939051
  • 頁數:186頁
  • 定價:26
  • 出版社文化藝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推薦,目錄,後記,

圖書信息

書 名:遲暮的玫瑰
開 本: 16開
ISBN: 9787503939051
定價:¥26.00

作者簡介

王琰,職業畫家,文學博士。1993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1997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獲學士學位。2003年至2004年受邀赴愛爾蘭巴倫美術學院(Burren Collegeof Art)任訪問藝術家,並受邀赴英國倫敦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國家藝術圖書館、倫敦大學考陶爾特藝術研究所任訪問學者。2009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造型藝術研究所,獲博士學位。多次參加國內外畫展,2007年在北京今日美術館舉辦個展。已發表及出版的主要著述:《蒙克:講自己的生活,說自己的感受》《靜謐的抒情——博納爾繪畫評述》《T·E·瓊斯素描教學紀實》《焦灼的基弗》等。

內容簡介

《遲暮的玫瑰:傑克·葉芝評傳》內容簡介:世界上普遍認為,愛爾蘭對世界的貢獻幾乎只是在文學領域,然而,這是一個流傳廣泛的誤解。
例如,很難講清葉芝兄弟,即詩人威廉·葉芝與畫家傑克·葉芝究竟哪一個更偉大。威廉的《駛向拜占庭》那浪漫雄偉的詩意在傑克的《寫信》中得到賦予震撼的視覺表現及心靈呼應。

媒體推薦

傑克·巴特勒,葉芝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曙光。他帶著希望的火焰,在生存的困境中為我們開啟了勇敢的光芒。他的獨特,他的藝術,真正顯示出愛爾蘭民族的風貌。
--薩繆爾·貝克特
《遲暮的玫瑰--傑克·葉芝評傳》,對一位傑出愛爾蘭現代畫家的生平和他富有詩意的藝術,做了詳盡的介紹、分析和研究。此書史料翔實,文字優美,兼傳記文學、文化研究於一身,對傑克·葉芝繪畫的現代審美意識、鮮明民族風采和強烈的個性特色,有精闢的評論與獨特的鑑賞,是值得一讀的好書。
--邵大箴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本書是填補空白、彌補缺失的重要學術成果,既有傳記色彩,又不乏文化研究的深度,尤其關於"畫中詩"的理論探索,進一步延伸到東西方比較文化的研究領域,涉及到藝術的真諦,為美術史及藝術理論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案例。
--錢競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愛爾蘭美術研究在我國學術界是一個無人涉及的空白領域,因此,本書具有開創性學術價值。本書全面敘述了葉芝的人生和藝術創作經歷,著重闡釋了葉芝藝術的獨特風格及其內在的含義,尤其對他"詩畫合一"的審美追求做了細緻剖析,對中國當代藝術家如何創造性地繼承和發揚"詩畫同源"的美學傳統具有啟示意義。
--王端廷 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

目錄

序言
第一章 葉芝的生活與創作(上):家庭與交遊 第一節 童年:斯萊戈——“記憶的港灣”
第二節 客居英倫
一、少年心氣:倫敦的插圖畫家
二、幸福的婚姻
三、英倫的愛爾蘭畫家
1.倫敦個展
2.民族期刊ABroadsheet
第三節 交遊與考察
一、美國之行
二、愛爾蘭西部
第四節 凱爾特的呼喚第二章 葉芝的生活與創作(下):藝術與祖國 第一節 “每一種藝術的根源都來自藝術家的祖國
一、回國定居與油畫創作
二、戰爭與精神危機
三、藝術的轉折
第二節 “記憶的投棄”:葉芝的文學創作
第三節 走向輝煌
一、創作的巔峰
二、輝煌的畫家
第四節 榮譽的塵埃:最後的人生
第三章 葉芝與愛爾蘭藝術的淵源
第一節 愛爾蘭歷史文化淵源
一、愛爾蘭歷史淵源
二、愛爾蘭文化淵源
第二節 愛爾蘭文藝復興前的藝術
一、凱爾特早期——17世紀愛爾蘭的藝術
二、18世紀博克的美學影響
三、19世紀愛爾蘭的美術
1.風景畫
2.浪漫主義繪畫
第三節 葉芝與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
一、愛爾蘭文藝復興運動(凱爾特民族藝術復興)
二、葉芝與愛爾蘭文藝復興
第四節 葉芝與20世紀愛爾蘭美術
一、葉芝與20世紀愛爾蘭畫家
二、葉芝在愛爾蘭藝術史上的地位
第四章 葉芝與20世紀歐美藝術運動
第一節 葉芝與新英國藝術俱樂部:希克特
第二節 葉芝與法國印象主義:德加
第三節 葉芝與德國、歐洲大陸的表現主義及象徵主義
一、葉芝與蒙克二、葉芝與柯克什卡
三、葉芝與恩索爾
第四節 葉芝與美國抽象表現主義:波洛克第五章 葉芝油畫作品分析:一個凱爾特人的視覺世界(上) 第一節 葉芝的早期油畫:現實主義的敘事與抒情
第二節 葉芝的中期油畫:表現主義風格的形成與發展
第三節 30年代葉芝的油畫:浪漫的抒情與表現
第四節 葉芝的晚年油畫:詩意的象徵與表現第六章 葉芝的藝術思想:一個凱爾特人的視覺世界(下) 第一節 “每一幅畫就是一個事件”——葉芝對現實生活的觀察
第二節 “沒有誰創造是藝術家記憶的聚合”——葉芝的創造性想像
一、葉芝的“半記憶”
二、“半記憶”到“記憶的聚合”
第三節 葉芝繪畫的審美意蘊:成為詩歌的記憶
第四節 葉芝詩意的繪畫:“畫即是詩,詩即是畫
結語 遲暮的玫瑰
附錄1 傑克·巴特勒·葉芝生平年表
附錄2 收藏葉芝作品美術館名錄
參考文獻
圖片目錄
人名中英文對照
後記

後記

本書的基礎是我在中央美術學院博士研究生畢業時的學位論文,此次由文化藝術出版社作為專著出版。在編輯仲江老師的幫助下,我對論文中的一些文字做了進一步的訂正和潤色,其餘均保持原貌。
首先,我要感謝我的論文導師邵大箴教授。自論題確定到寫作及完成的過程中,邵先生給予了我真誠的鼓勵、信任和幫助。特別是先生對學術詞語嚴格的推敲,為我論文的寫作做出了具體而細緻的指導,使我深切地感受到導師淵博的學識、深厚的修養以及寬容而嚴謹的治學風範。
此外,我要特別感謝英國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負責人、倫敦大學考陶爾特藝術學院前任院長麥克·考夫曼(c.Michael Kauffmann)教授。在國外的考察和研究期間,考夫曼教授給予了我最真摯的幫助。他親自為我安排了最好的圖書館,使我充分有效地利用了學習時間,蒐集到了十分有價值的研究資料。在離開倫敦的前兩天,他還專程來到圖書館告訴我即將舉行愛爾蘭藝術拍賣會的訊息,並繪製了詳細的地圖,使我及時趕到了索斯比和克里斯蒂的拍賣展覽現場,再一次目睹了葉芝大量的原作,深化了我對其繪畫語言的理解。回國之後,通過電子郵件和信件,考夫曼教授經常與我探討葉芝的藝術,向我提出寫作建議,並及時給我寄來葉芝最新的繪畫資料和畫冊。正是這位老人真誠的幫助、鼓勵與支持,給我的寫作提供了寶貴的研究資料,奠定了博士論文和本書寫作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