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命名,歷史,特色,
簡介
酒吧和餐廳完全分隔,酒吧是傳統的英式清吧,客人各適其式,不受騷擾,幽靜的環境是情侶約會的理想地方。於2007年1月14日(星期日)光榮結業,成為香港最新一個消失的“集體回憶”。
命名
“畢打奧”是英文“Better'Ole”的譯音,由“Better' Hole”轉化而成,是安全坑洞之意。這名稱是按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卡通大師(即漫畫)比爾·庇利(Bill Baily)的一幅作品而來,原畫收藏於英國戰爭博物館(編號PIC1621)。西方人迷信閃電不會連續兩次擊在同一點上(Flash won't strike the same spot twice),故此在戰場上炸彈亦不會連續兩次炸中同一目標,所以剛被炸彈炸出來的坑洞應該是最安全的。
歷史
“畢打奧”於1947年由退伍英軍哥頓開設,原址在粉嶺火車站旁邊。1962年哥頓返回英國時由一位袁先生接手經營,前鋪後居,並加上中文名字“適雅餐廳”。舊鋪於1982年因為興建火車站而拆卸搬遷至聯和墟。適雅餐廳後來由袁先生的女兒袁詠筠主理。
特色
畢打奧早期供應以扒類為主的傳統英式食物,回歸前的主要客人是英軍及外籍警司等,屹立粉嶺60年,估計曾接待15萬名駐港英兵。當駐港的英軍撤離時,都會將營徽送給餐廳留念,經歷30多年,畢打奧所擁有的營徽共有152個,全部釘在吧檯的上方,每個營徽各有特色,這些營徽所屬的軍團部分已解散甚或在戰場上全軍覆沒。
附圖:聯和墟的適雅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