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紫外光譜探測器衛星

遠紫外光譜探測器衛星

遠紫外光譜探測器衛星(FUSE),美國發展的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是美國“起源”計畫的一顆天文衛星,其主要任務用於探測星際間的微量物質和星系際氣體。1999年6月24日,FUSE衛星由德爾它 - 2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007年10月18日,FUSE因動量輪故障而中止運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遠紫外光譜探測器衛星
  • 外文名:Far Ultraviolet Spectroscopic Explorer,FUSE
  • 國別:美國
  • 類別:科學與技術試驗衛星
  • 發射時間:1999年6月24日
  • 失效時間:2007年10月18日
概況,主要性能參數,歷史作用,

概況

“遠紫外光譜探測器”(Far Ultraviolet Spectroscopic Explorer,FUSE)衛星是美國“起源”計畫的一顆天文衛星,用於探測星際間的微量物質和星系際氣體,旨在了解宇宙誕生初期原始元素是如何產生的以及這些元素的空間分布狀況,揭示包括太陽系在內的星系形成過程,加深對宇宙起源和演化過程的了解。
FUSE衛星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負責運行。軌道科學公司負責研製FUSE衛星的平台。FUSE攜帶的主要載荷有遠紫外光譜儀和天文望遠鏡,分別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製。
1999年6月24日,FUSE衛星由德爾它 - 2 運載火箭發射升空。2007年10月18日,FUSE因動量輪故障而中止運行。在任務期間,來自全世界的數百名天文學家利用FUSE對近3000個不同的天體進行了觀測,總觀測時間超過6.4×108s。FUSE任務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測定了分子氫的豐度;發現銀河系中的含量遠超天文學家的預測;發現銀河系外存在一個高溫氣體層;首次探測了火星上層大氣中的分子氫含量,據此推算得出早起火星上的水含量至少可覆蓋火星全球達1.25km深等。

主要性能參數

FUSE衛星運行在近地點754km、遠地點769km的軌道上,傾角25°,周期101min。FUSE衛星質量1360kg,主體為長方體結構,尺寸0.9m×0.9m×1.3m,採用三軸穩定,指向精度0.5°。姿控系統包括太陽敏感器、陀螺儀和動量輪,無推進系統。太陽翼面積7㎡,可提供500W功率,載荷功率340W,蓄電池採用40A·h鎳化鎘電池。
遠紫外光譜儀採用羅蘭圓設計,直徑1.652m,可探測的光譜範圍為0.09~0.12μm,為研究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佐證。

歷史作用

FUSE衛星所打開的這個遠紫外波段視窗有許多其他手段不能研究的重要的原子、離子和分子的輻射,哈勃望遠鏡的空間望遠鏡成圖攝譜儀(STIS)僅能觀測到1150Å,而在FUSE的905~1195Å波段中,有星際氣體以及恆星和行星形成物質的大量的譜線,所涉及的天體物理研究對象有:活動星系和類星體的核區、大質量恆星、超新星、行星狀星雲以及冷恆星和行星的外層大氣。
在FUSE所覆蓋的光譜中有星際介質(ISM)所包含的許多關鍵性吸收特徵,因而可用於研究ISM。FUSE將用於測定我們銀河系盤和暈中ISM的結構。而且,FUSE是第一個有足夠靈敏度以完成對鄰近星系麥哲倫星雲的同類研究的衛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