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特遣隊

遠東特遣隊

十集系列電影《遠東特遣隊》源自一段塵封已久、從未披露過的遠東二戰真實史實,是一個離現在並不遙遠,但鮮為人知的故事。由楊軍、趙繼烈執導,杜振清張甲田、王卓聯袂主演。

基本介紹

  • 集數:11集
  • 線上播放平台:PPTV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電視劇/內地劇場/戰爭
  • 首播時間:2005年4月1日
  • 導演楊軍趙繼烈、滕有為、喬和平
  • 編劇鄭振環 聞隆
  • 主演:杜振清,張甲田,王卓,褚栓忠,胡戰利,姬晨牧
  • 中文名:遠東特遣隊
  • 出品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
  • 上映時間:2005年4月1日
  • 出品人:閻曉明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線上視頻,相關內容,

劇情簡介

十部系列電視電影《遠東特遣隊》源自一段塵封已久、從未披露過的遠東二戰真實史實,是一個離21世紀初並不遙遠,但鮮為人知的故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在蘇聯紅軍的遠東正規作戰部隊中,活躍著一隻主要由中國抗聯戰士組成的第八十八偵察旅(又稱中國旅),他們機智勇敢,驍勇善戰,屢建奇功,令敵人聞風喪膽,是聞名整個蘇聯紅軍的奇兵。在蘇聯紅軍最高統帥史達林同志決定出兵東北之前,曾下令這隻部隊派遣二百多支蘇聯紅軍小分隊深入日寇敵後進行偵察、間諜和破壞任務,為解放東北做準備,直至最後取得勝利。
全劇故事以一個由我抗聯戰士組成的全部蘇聯紅軍編制及裝備的精銳小分隊屢次越境回國,在日寇占領下的東北敵後執行各項偵察任務為主線,內容翔實、資料豐富、史實依據充分。通過作者高於生活的藝術創造,對驚險情節和人物性格命運的塑造,使編劇腳本情節跌宕、懸念叢生;同時,小分隊人物的國際性組合,悱惻悲壯的異國愛情,戰爭中充分的人性張揚、壯美濃郁的俄羅斯風情以及貫穿全劇的俄羅斯音樂,大幅度增加了該劇的觀賞性和可視性,屆時將給觀眾展現出一幅驚險刺激、場面宏大、愛情悽美、悲壯動人的戰爭畫卷。是一部少有難得、角度奇特的驚險偵察類戰爭題材電視電影作品,堪稱中國版的加里森敢死隊
1945年春,二次世界大戰已接近尾聲,日本法西斯正處於日暮窮途的境地。在歐洲戰場,美英盟軍已攻占了義大利大部,並對德國西部邊境的齊格菲防線發動了總攻;蘇聯紅軍在東線已結束了維斯瓦——奧德河戰役,逼近了德國首都柏林。在亞洲太平洋戰場,盟軍已攻占了馬利亞納群島和菲律賓群島的萊特島,戰爭已迫近了日本本土。1945年2月4日至11日,蘇美英三國政府首腦在蘇聯克木里雅爾達舉行會議,簽訂了《雅爾達協定》,確定歐洲戰爭結束後,蘇聯同盟國共同展開對日作戰。
與此同時,蘇聯遠東境內,活躍著一支特殊的部隊——蘇聯遠東紅軍步兵獨立第88特別旅(原稱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也稱國際旅。對外番號:8461步兵特別旅)。這支部隊是由1940年初撤退到蘇聯遠東境內的東北抗日聯軍餘部組成,旅長周保中(蘇聯紅軍上校),副旅長李兆林(蘇聯紅軍中校)。歸屬於蘇聯遠東方面軍司令部指揮領導。
為了踐行《雅爾達協定》,蘇聯紅軍最高統帥部積極進行著對日作戰的籌劃。史達林同志非常重視遠東地區的戰局,他命令從由中國抗聯戰士組建的88步兵旅中抽調出一批精幹的偵察員組成特遣隊,深入到日本關東軍占領的中國東北地區進行戰略偵察,為蘇聯紅軍出兵東北對日作戰做好充分的戰前準備。在蘇聯紅軍遠東方面軍情報部的直接領導下,旅長周保中(上校)和副旅長李兆林(中校)親自組織安排,由上尉張飛虎擔任隊長,中尉安哲民擔任副隊長的遠東特遣隊正式成立。隊員由周金鎖、木日圖、王天曉、杜剛等各自身懷絕技的偵察員組成。他們在經過了嚴格的特殊訓練後,開始踏上了深入敵後偵察的戰鬥征程……
第9集《奪橋喋血》
  1945年8月,蘇聯紅軍遠東軍已完成了遠東戰役的軍事部署,一百五十萬大軍全部進入預定進攻區域,特遣隊員們期待已久的向日寇發起全面進攻的時刻終於臨近了。特遣隊在孤軍深入敵占區,對敵作戰的同時,充分依靠當地民眾,密切聯合抗日武裝,力爭給日軍造成最大的破壞。此時的特遣隊已擴充為四個特遣小隊,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特遣隊這次的任務是配合蘇聯紅軍作戰,提前空降到林口,保住牡丹江上的柴河大橋。決不能讓敵人炸毀這座蘇軍通過牡丹江,進軍哈爾濱的必經通道。來到林口的特遣隊迅速與地下聯絡員吳高成接上了頭,吳高成向特遣隊提供了柴河大橋的基本防禦情況。經過商討,他們決定先炸毀有可能是敵人囤積毀橋炸藥的軍火庫。夜間,特遣隊員們化裝成奉命取軍火的日本兵,混進了軍火庫,但卻發現軍火庫是空的,難道敵人已經將炸藥安裝在了大橋上?特遣隊感到了任務的緊迫性。那么如何找出敵人安裝炸藥的位置,就成了首要任務。根據吳高成提供的情況,守橋部隊的長官阿野龍雄是一個溫和反戰的軍官,與其他日本軍官不同。於是隊員們決定兵分兩路,安哲民和周金鎖化裝成日本軍官,混到橋上牽制阿野龍雄,吳高成躲在木筏下藉機靠近搭橋,偵察炸藥安放地點。偵察結果不是令人十分滿意,雖然已接近到橋下,但並沒有發現任何有安裝炸藥的痕跡,而安哲民也被阿野龍雄留在了橋上,炸橋行動陷入僵局。蘇聯紅軍決定在18時渡過牡丹江,為協助特遣隊完成護橋任務,蘇軍指揮部給特遣隊派去了一名橋樑專家——德國戰俘魯道夫。通過魯道夫的分析,特遣隊基本上可以肯定出敵人埋藏炸藥的地點,於是一場炸橋與護橋的激烈戰爭就此展開。在槍林彈雨中,魯道夫幫助張飛虎等人確定了埋藏地點,但在切斷引線的過程中,魯道夫不幸中彈身亡。另一方面,在橋頭與阿野龍雄周旋的安哲民身份暴露,被阿野打傷。而當阿野看到蘇軍大部隊馬上要通過大橋時,他準備用手動遙控引爆安裝在橋上的炸藥。正在此時,身負重傷的安哲民突然撲上來,在與阿野扭打在一起時,安哲民引爆了身上的手榴彈,與阿野同歸於盡,柴河大橋終於保住了,蘇聯百萬大軍以雷霆之勢渡過了牡丹江,加速了中國東北解放的進程。
第10集《最後一戰》
  1945年8月,日本天皇通過廣播講話向全世界宣布戰敗投降,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盤據在東寧要塞的132旅團,也就是日本關東軍的精銳部隊——第一國境守備隊。自開戰以後就與日軍總部失去了聯絡,投降停戰的命令無法收到,仍在東寧要塞與蘇軍進行著垂死地頑抗。由於他們手中關押著被俘蘇軍高級指揮員通訊兵少將克雷金,使得蘇軍的進攻受到了很大的牽制。特遣隊奉蘇軍東寧指揮部的命令,參加這個黎明到來前的最後決戰。同時,將不惜一切代價營救出被關押在神佛洞中的克雷金將軍。在神佛洞下,特遣隊兵分三路,王天曉和杜剛在山下掩護,周金鎖和木日圖從正面進攻敵人駐守的山洞,張飛虎獨自一人從關押克雷金將軍的山上下到山洞裡實施營救行動。經過三方面協同合作,終於將克雷金將軍成功營救出來。蘇軍考慮到在戰爭結束前,減少不必要的傷亡,對東寧要塞暫緩了進攻,並反覆播放日本關東軍司令部下達的停戰命令。為使日軍加快投降的步伐,蘇軍指派遠東軍區情報部娜達莎中尉前往要塞,協助特遣隊的工作。然而,頑固拒降的日軍指揮官鬼武五一,根本不聽蘇軍的勸告,將停戰廣播視為造謠,反而變本加厲,以炮火轟擊蘇軍陣地廣播室的高音喇叭。為教訓鬼武五一,隨著蘇軍指揮官的一聲令下,蘇軍二十幾門榴彈炮開始怒吼,霎時間炮聲隆隆,天空中火蛇飛舞。大團大團的火球在山腰上綻開,日軍的碉堡工事隨著烈火濃煙紛紛炸到了天空。為迫使鬼武五一相信蘇軍廣播停戰命令的事實,娜達莎中尉決定前往要塞內部,親自宣讀停戰命令。為保障她的安全,張飛虎跟隨她一同前往。日軍地堡前,娜達莎中尉在張飛虎的保護下,親自向鬼武雄一宣布蘇日兩軍簽定的停戰令,而頑固的敵人根本不信,而且鬼武雄一向張飛虎提出條件,除非張飛虎能在這個指揮部里用搶指著他的頭,否則他決不投降。被蘇軍困在地下工事裡的日軍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他們決定做一次垂死掙扎:派出一個小隊從後山的密道出去,設法衝出蘇軍的包圍。在這場突襲中,王天曉身負重傷,與敵人同歸於盡。憤怒的特遣隊員在被俘的突擊隊員帶領下來到了密道的入口,並且在蘇軍主力炮火的配合下打入了地下工事。經過一番激戰,終於在指揮部內生擒了日軍第一國境守備隊指揮官鬼武雄一。與此同時,蘇軍大口徑火炮以及附近炮兵陣地的榴彈炮群的密集炮火同時砸向日軍陣地。要塞陣地上,炮聲隆隆、火舌飛舞、火光沖天,大塊的碎石四處飛舞。至此,遠東特遣隊終於勝利地完成了為收復祖國東北對日決戰所承擔的全部偵察任務,也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戰,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遠東特遣隊
    趙繼烈
    趙繼烈
    導演
  • 滕有為
    導演
  • 喬和平
    導演
  • 遠東特遣隊
    張甲田
    張甲田
    張飛虎
  • 遠東特遣隊
    杜振清
    杜振清
    安哲民
  • 王 卓
    杜 剛
  • 遠東特遣隊
    褚栓忠
    褚栓忠
    周金鎖
  • 0:45:15
    第19集
  • 遠東特遣隊
    0:44:8
    第20集
  • 相關內容

    創作背景
    “多數人都把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當做二次大戰的終點,事實上戰爭一直持續到1945年8月30日,中蘇邊境東寧要塞一役,日本關東軍才最後放下武器,這才是‘二戰’的最後一戰。”《遠東特遣隊》製片人向記者解釋拍攝這部戲的意義。在他看來,中國音像協會劇本中心和黑龍江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花了極大精力打造的這部劇,就是想解開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製作特點
    製片人透露,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是根據蘇聯紅軍第88偵察旅(又稱中國旅)的真實故事改編,這個旅完全由中國人組成,成員基本上都是當年被關東軍打散的抗聯戰士,所以他說,觀眾看到劇中的中國人穿著蘇聯紅軍服裝千萬不要覺得奇怪,更不要覺得彆扭。“這支部隊是令關東軍聞風喪膽、是聞名整個蘇聯紅軍的中國奇兵。前蘇聯紅軍最高統帥史達林在決定出兵東北之前,前蘇聯紅軍遠東軍總司令部曾下令這支部隊先後派遣20多支小分隊深入敵後,對日本關東軍進行一系列偵察、間諜和破壞活動,為協助我解放東北作準備,直至最後取得勝利。”製片人稱,從題材與內容上看,《遠東特遣隊》完全可以稱為中國版的《加里森敢死隊》。
    幕後
    在製作上,《遠東特遣隊》也頗為精心,可以說是一部進入到21世紀初少有的大投入、大製作描寫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全劇情節跌宕、扣人心弦、畫面精緻、場面宏大。據製片人蔣希暉和滕有為介紹,該劇總投資超過千萬元,全劇場景多達兩千多個。為了保證場景豐富不單調,劇組二進牡丹江、二進哈爾濱、一進長春、一進河北、二進北京,劇中有名有姓的演員就達140多人,民眾演員更是不計其數。該劇拍攝過程中不僅調用了飛機、汽車,還動用了難得一見的三輛重達34噸的“二戰”時期蘇制T34型坦克。幾乎每一集裡都有戰鬥場面,最大的爆炸場面多達上千個炸點,大的戰爭場面最多時使用4台機器同時拍攝完成。
    另外,除了故事情節、壯觀慘烈的戰爭場面,悱惻悲壯的異國愛情、戰爭中充分的人性張揚、壯美濃郁的俄羅斯風情以及貫穿全劇的俄羅斯特色音樂,都為該劇增加了一定的懷舊色彩。該劇編劇是前八一廠廠長鄭振環和著名編劇聞隆,導演是執導過《遼瀋戰役》的趙繼烈和《大進軍》、《大決戰》、《大轉折》的導演楊軍。
    由於這部是以翔實的內容、豐富的資料、史實依據充分,在拍攝的時候碰到無數處的困境與惡劣的條件。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全劇組的工作人員、以及演員都咬牙度過,還有周圍的老百姓的熱情,雖然拍攝工作非常的艱苦,這么多人的共同努力以及周圍人的支持下,終於完成了《遠東特遣隊》這部最精彩的戰爭動作巨製。
    俄羅斯海關對製片人滕有為肅然起敬
    《遠》劇的所有的服裝全部都是從俄羅斯海參崴海軍博物館高價購買,包括鋼盔、軍裝、皮鞋,整個一套裝備價錢高達3000-4000元。由於數量龐大,在過俄羅斯海關的時候被海關查扣,還受到盤問。經過翻譯與海關幾經交涉,說明用途,當對方知道這些裝備是用於拍攝反映蘇聯紅軍和中國軍民聯手抗擊日本關東軍並解放東北的電視劇時,俄羅斯海關對製片人滕有為肅然起敬,表現的非常激動。很快就放行這一批裝備,並向滕導表示,如果劇組需要便可無償的參加演出。
    劇組團結一致拍攝工作不畏嚴寒
    -30℃多度的嚴寒下,劇組團結一致堅持拍攝工作
    在東北拍攝的時候氣溫達到-30℃多度,在嚴寒下雖然穿著厚厚的軍用棉大衣,但是也擋不住冰冷寒風刺骨的嚴寒。所有的男女演員包括一千多名的民眾演員在拍攝強度柴河大橋的一場戲的時候,雖然每個人都凍得發抖,臉發青,還有一些女演員包括在經受過嚴寒的俄羅斯演員的蕾科娃·伊拉都凍得大哭。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對這部片充滿熱情。講到此處製片人滕有為停頓無語,似乎再次受到感觸。
    東寧老百姓熱情讓劇組得到安慰  在東北東寧拍攝的時候氣溫同樣-30℃多度,條件惡劣劇組人員在寒冬里拍攝,能吃上一頓熱飯菜是最大的奢望。因為氣溫太低劇組人員基本上每天都以涼飯填飽肚子,導致組織人員及演員嚴重腸胃不適。噹噹地的老百姓知道劇組冒著嚴寒拍攝與蘇聯紅軍與抗聯戰士協同作戰的電視劇時,被劇組的頑強的精神所感動,熱情的當地的老百姓,用自家的棉被包裹保溫桶送熱菜熱飯,還把自家的棉被、柴火拿給劇組人員取暖而分文不取。在嚴寒下進行拍攝的劇組人員感動萬分,尤其是對於異國他鄉的俄羅斯演員來講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當地老百姓的熱情化為他們心頭的一股暖流!
    在當年蘇聯紅軍遠東部隊中活躍著一支“中國旅”(一個由我抗聯戰士組成的全部蘇聯紅軍編制及裝備的精銳小分隊),他們為東北的最後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偷襲日軍5861、擊斃蘇聯紅軍叛逃情報官、爆破日軍地下軍火庫、營救盟軍戰俘、攻克東寧要塞等已載入史冊的戰役都在該劇中得到體現。
    由於該劇畫面色彩和講述二戰時期的故事題材以及小部隊對大部隊的作戰方式都與《兄弟連》頗為相似,因此該劇被稱為中國版《兄弟連》,導演滕有為就躊躇滿志地說:“我們這部劇應該比《兄弟連》更好看。因為《兄弟連》只是講述一個連隊解放一個地方的戰鬥,而我們講述的10個故事卻發生在不同的地方。而且裡面有很多真實的故事是第一次被披露出來,相信對觀眾有很大的吸引力。”
    該劇的原編劇聞隆是黑龍江社科院的研究員,為了挖掘“二戰最後一戰”這個題材歷經九年,走遍了當年激戰的戰場,採訪了交戰雙方的倖存者,終於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這部十集的電視電影不僅首次披露了二戰中國戰場終結日本侵略者的最後一戰——東寧戰役的詳細內幕,也將蘇聯紅軍解放東北的一段秘史首次搬上螢幕。內容翔實、資料豐富、史實依據充分。其該片導演兼製片人騰有為告訴記者:從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戰至8月22日,東北各地大規模的戰鬥基本上停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日本關東軍全部繳械投降。可直到8月27日,東寧要塞的戰鬥卻仍沒有結束。東寧之戰不僅是蘇聯紅軍解放東北戰役中最長的一次戰鬥,還是亞洲戰場上的最後一戰,也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戰。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