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特遣隊

遠東特遣隊

十集系列電影《遠東特遣隊》源自一段塵封已久、從未披露過的遠東二戰真實史實,是一個離現在並不遙遠,但鮮為人知的故事。由楊軍、趙繼烈執導,杜振清張甲田、王卓聯袂主演。

基本介紹

  • 集數:11集
  • 線上播放平台:PPTV
  • 製片地區中國
  • 類型電視劇/內地劇場/戰爭
  • 首播時間:2005年4月1日
  • 導演楊軍趙繼烈、滕有為、喬和平
  • 編劇鄭振環 聞隆
  • 主演:杜振清,張甲田,王卓,褚栓忠,胡戰利,姬晨牧
  • 中文名:遠東特遣隊
  • 出品公司:電影頻道節目中心出品
  • 上映時間:2005年4月1日
  • 出品人:閻曉明
劇情簡介,分集劇情,演職員表,線上視頻,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創作背景
“多數人都把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日當做二次大戰的終點,事實上戰爭一直持續到1945年8月30日,中蘇邊境東寧要塞一役,日本關東軍才最後放下武器,這才是‘二戰’的最後一戰。”《遠東特遣隊》製片人向記者解釋拍攝這部戲的意義。在他看來,中國音像協會劇本中心和黑龍江電影電視劇製作中心花了極大精力打造的這部劇,就是想解開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
製作特點
製片人透露,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是根據蘇聯紅軍第88偵察旅(又稱中國旅)的真實故事改編,這個旅完全由中國人組成,成員基本上都是當年被關東軍打散的抗聯戰士,所以他說,觀眾看到劇中的中國人穿著蘇聯紅軍服裝千萬不要覺得奇怪,更不要覺得彆扭。“這支部隊是令關東軍聞風喪膽、是聞名整個蘇聯紅軍的中國奇兵。前蘇聯紅軍最高統帥史達林在決定出兵東北之前,前蘇聯紅軍遠東軍總司令部曾下令這支部隊先後派遣20多支小分隊深入敵後,對日本關東軍進行一系列偵察、間諜和破壞活動,為協助我解放東北作準備,直至最後取得勝利。”製片人稱,從題材與內容上看,《遠東特遣隊》完全可以稱為中國版的《加里森敢死隊》。
幕後
在製作上,《遠東特遣隊》也頗為精心,可以說是一部進入到21世紀初少有的大投入、大製作描寫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全劇情節跌宕、扣人心弦、畫面精緻、場面宏大。據製片人蔣希暉和滕有為介紹,該劇總投資超過千萬元,全劇場景多達兩千多個。為了保證場景豐富不單調,劇組二進牡丹江、二進哈爾濱、一進長春、一進河北、二進北京,劇中有名有姓的演員就達140多人,民眾演員更是不計其數。該劇拍攝過程中不僅調用了飛機、汽車,還動用了難得一見的三輛重達34噸的“二戰”時期蘇制T34型坦克。幾乎每一集裡都有戰鬥場面,最大的爆炸場面多達上千個炸點,大的戰爭場面最多時使用4台機器同時拍攝完成。
另外,除了故事情節、壯觀慘烈的戰爭場面,悱惻悲壯的異國愛情、戰爭中充分的人性張揚、壯美濃郁的俄羅斯風情以及貫穿全劇的俄羅斯特色音樂,都為該劇增加了一定的懷舊色彩。該劇編劇是前八一廠廠長鄭振環和著名編劇聞隆,導演是執導過《遼瀋戰役》的趙繼烈和《大進軍》、《大決戰》、《大轉折》的導演楊軍。
由於這部是以翔實的內容、豐富的資料、史實依據充分,在拍攝的時候碰到無數處的困境與惡劣的條件。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全劇組的工作人員、以及演員都咬牙度過,還有周圍的老百姓的熱情,雖然拍攝工作非常的艱苦,這么多人的共同努力以及周圍人的支持下,終於完成了《遠東特遣隊》這部最精彩的戰爭動作巨製。
俄羅斯海關對製片人滕有為肅然起敬
《遠》劇的所有的服裝全部都是從俄羅斯海參崴海軍博物館高價購買,包括鋼盔、軍裝、皮鞋,整個一套裝備價錢高達3000-4000元。由於數量龐大,在過俄羅斯海關的時候被海關查扣,還受到盤問。經過翻譯與海關幾經交涉,說明用途,當對方知道這些裝備是用於拍攝反映蘇聯紅軍和中國軍民聯手抗擊日本關東軍並解放東北的電視劇時,俄羅斯海關對製片人滕有為肅然起敬,表現的非常激動。很快就放行這一批裝備,並向滕導表示,如果劇組需要便可無償的參加演出。
劇組團結一致拍攝工作不畏嚴寒
-30℃多度的嚴寒下,劇組團結一致堅持拍攝工作
在東北拍攝的時候氣溫達到-30℃多度,在嚴寒下雖然穿著厚厚的軍用棉大衣,但是也擋不住冰冷寒風刺骨的嚴寒。所有的男女演員包括一千多名的民眾演員在拍攝強度柴河大橋的一場戲的時候,雖然每個人都凍得發抖,臉發青,還有一些女演員包括在經受過嚴寒的俄羅斯演員的蕾科娃·伊拉都凍得大哭。在這種惡劣的條件下卻沒有一個人退縮,對這部片充滿熱情。講到此處製片人滕有為停頓無語,似乎再次受到感觸。
東寧老百姓熱情讓劇組得到安慰  在東北東寧拍攝的時候氣溫同樣-30℃多度,條件惡劣劇組人員在寒冬里拍攝,能吃上一頓熱飯菜是最大的奢望。因為氣溫太低劇組人員基本上每天都以涼飯填飽肚子,導致組織人員及演員嚴重腸胃不適。噹噹地的老百姓知道劇組冒著嚴寒拍攝與蘇聯紅軍與抗聯戰士協同作戰的電視劇時,被劇組的頑強的精神所感動,熱情的當地的老百姓,用自家的棉被包裹保溫桶送熱菜熱飯,還把自家的棉被、柴火拿給劇組人員取暖而分文不取。在嚴寒下進行拍攝的劇組人員感動萬分,尤其是對於異國他鄉的俄羅斯演員來講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樣,當地老百姓的熱情化為他們心頭的一股暖流!
在當年蘇聯紅軍遠東部隊中活躍著一支“中國旅”(一個由我抗聯戰士組成的全部蘇聯紅軍編制及裝備的精銳小分隊),他們為東北的最後解放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偷襲日軍5861、擊斃蘇聯紅軍叛逃情報官、爆破日軍地下軍火庫、營救盟軍戰俘、攻克東寧要塞等已載入史冊的戰役都在該劇中得到體現。
由於該劇畫面色彩和講述二戰時期的故事題材以及小部隊對大部隊的作戰方式都與《兄弟連》頗為相似,因此該劇被稱為中國版《兄弟連》,導演滕有為就躊躇滿志地說:“我們這部劇應該比《兄弟連》更好看。因為《兄弟連》只是講述一個連隊解放一個地方的戰鬥,而我們講述的10個故事卻發生在不同的地方。而且裡面有很多真實的故事是第一次被披露出來,相信對觀眾有很大的吸引力。”
該劇的原編劇聞隆是黑龍江社科院的研究員,為了挖掘“二戰最後一戰”這個題材歷經九年,走遍了當年激戰的戰場,採訪了交戰雙方的倖存者,終於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這部十集的電視電影不僅首次披露了二戰中國戰場終結日本侵略者的最後一戰——東寧戰役的詳細內幕,也將蘇聯紅軍解放東北的一段秘史首次搬上螢幕。內容翔實、資料豐富、史實依據充分。其該片導演兼製片人騰有為告訴記者:從1945年8月9日蘇聯紅軍出兵東北,戰至8月22日,東北各地大規模的戰鬥基本上停止,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日本關東軍全部繳械投降。可直到8月27日,東寧要塞的戰鬥卻仍沒有結束。東寧之戰不僅是蘇聯紅軍解放東北戰役中最長的一次戰鬥,還是亞洲戰場上的最後一戰,也是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