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遠東海魴
- 拉丁學名:Zeus faber (Linnaeus, 1758)
- 別稱:馬頭鯛、海魴、鏡鯧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綱:硬骨魚綱
- 亞綱:輻鰭亞綱
- 目:海魴目
- 科:的鯛科
- 屬:海魴屬
- 種:遠東海魴
- 分布區域:全球性
信息簡介,形態特徵,漁業方法,
信息簡介
世界分布 | 全球性 | 地理分布 | 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海域。除了東部海域,台灣各地皆有分布。 |
棲息環境 | 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
形態特徵 |
漁業方法 | 中大型魚類,常為底拖網捕獲,肉道鮮美,具食用價值。 |
中文名 | 遠東海魴 | 觀賞魚類 | 否 |
俗名 | 豆的鯛、馬頭鯛、海魴、鏡鯧 | 食用魚類 | 是 |
英文名 | 是否有毒 | 否 |
科目英文 | Zeidae | 經濟魚類 | 是 |
科目 | 的鯛科 | 最大長度 | 90 cm |
命名者 | Linnaeus, 1758 | 棲息深度 | 40-200公尺 |
遠東海魴
中文名遠東海魴觀賞魚類否
俗名豆的鯛、馬頭鯛、海魴、鏡鯧
食用魚類是
英文名是否有毒否
科目英文Zeidae經濟魚類是
科目的鯛科
最大長度90 cm
命名者Linnaeus, 1758
棲息深度40-200米
世界分布全球性地理分布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大海域。除了東部海域,台灣各地皆有分布。
棲息環境深海、砂泥底、近海沿岸
形態特徵
體高而側扁,橢圓形,頭背呈微外凸緣線,腹緣圓弧形。眼上側位。口大,口裂幾垂直,上頜可伸縮。上下頜齒小,齶骨則無齒。鰓耙退化呈瘤狀。體被細鱗,側線則完全,呈一管狀線。背鰭基部具9-12個骨板;臀鰭基部亦有5-8個;腹部則為具棘之鱗片。背鰭單一,硬棘部及軟條部間具一深刻,硬棘IX-XI,細長如絲,棘間具膜,軟條則具22-24;臀鰭硬棘IV,不延長如絲,軟條20-23;胸鰭短;腹鰭延長,後端達臀鰭起點之後;尾鰭截平。體銀灰色;體側中央具一約與眼徑等大的白緣藍黑色圓斑。
漁業方法
中大型魚類,常為底拖網捕獲,肉道鮮美,具食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