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15-50厘米;主根粗壯,韌皮部肉質,淺黃色,長達10餘厘米。莖多數叢生,直立或傾斜,具縱棱槽,被短柔毛。單葉互生,葉片紙質,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1-3厘米,寬0.5-1(-3)毫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反卷,無毛或極疏被微柔毛,主脈上面凹陷,背面隆起,
側脈不明顯,近無柄。
總狀花序呈扁側狀生於小枝頂端,細弱,長5-7厘米,通常略俯垂,少花,稀疏;苞片3,披針形,長約1毫米,先端漸尖,早落;萼片5,宿存,無毛,外面3枚線狀披針形,長約2.5毫米,急尖,裡面2枚花瓣狀,倒卵形或長圓形,長約5毫米,寬約2.5毫米,先端圓形,具短尖頭,沿中脈綠色,周圍膜質,帶紫堇色,基部具爪;花瓣3,紫色,側瓣斜長圓形,長約4毫米,基部與龍骨瓣合生,基部內側具柔毛,龍骨瓣較側瓣長,具流蘇狀附屬物;雄蕊8,花絲3/4以下合生成鞘,具緣毛,3/4以上兩側各3枚合生,
花葯無柄,中間2枚分離,
花絲絲狀,具狹翅,花葯長卵形;子房扁圓形,頂端微缺,
花柱彎曲,頂端呈喇叭形,柱頭內藏。
蒴果圓形,徑約4毫米,頂端微凹,具狹翅,無緣毛;種子卵形,徑約2毫米,黑色,密被白色柔毛,具發達、2裂下延的種阜。花果期5-9月。
近種區別
該種近於
西伯利亞遠志(
Polygala sibirica L.),唯該種近無毛,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近無柄;總狀花序通常呈扁側狀生於小枝頂端,稍俯垂;花較小,龍骨瓣背面無毛,花絲3/4以下合生成鞘,3/4以上兩側各3枚合生,花葯無柄。中間2枚分離;蒴果近圓形,具狹翅,但無緣毛,易於區別。
產地生境
分布於中國
東北、華北、西北和華中以及四川;朝鮮、蒙古和
俄羅斯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200-)460-2300米的草原、山坡草地、灌叢中以及雜木林下。 遠誌喜冷涼氣候、忌高溫、耐乾旱。
繁殖方法
遠志繁殖方式為種子繁殖和育苗移栽。
選地整地:遠志栽培宜選位置向陽、地熱高燥、排水良好,土層深厚、肥沃、有害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不超標的砂質壤土地塊。選地後,要在選好的地上進行包括翻耕、鎮壓、平整等土壤耕作。施腐熟的廄肥或堆肥4000千克/667平方米(滅蟲殺菌處理),深翻土地時施
過磷酸鈣100千克/667平方米,
硫酸鉀25千克/667平方米,
尿素15千克/667平方米施足底肥。深耕結束後,淺耕一遍,耙平耱細,用
氟樂靈按比例噴施殺除表層草籽(在用氟樂靈時必須加安法戈除草安全劑,這樣不影響出苗),15天后方能播種,(用除草劑0.15千克/667平方米為宜)。
播期選擇:種籽在氣溫15-20℃時均可萌發,最適宜溫度為25-30℃。應在4月中下旬到10月中下旬土壤結凍前進行,過早或過遲都會因地溫不適宜而影響出苗。
種籽處理:播種前可進行適當的種籽處理,用“碧護”3克兌水1千克,噴於種籽表面,拌均勻後堆悶6小時。使種籽將藥液充分吸收,這樣即可提高種籽發芽率又增加幼苗抗逆性,出苗後苗子將特別健壯且根系發達;或種籽在太陽下曬7小時,涼後拌適量種衣劑,防蟲食。
播種方法:不論採用寬窄行播種還是等行距播種,用專用的播種耬均勻播下,(種籽頂土力弱,播種不宜過深,播深為1-1.5厘米),播種耬就帶有滾筒器,這樣播種的同時就可以使播行的土壓平壓實,然後撒蓋
麥糠,防止表皮板結。
栽培技術
苗前管理:出苗前應保持播行內濕潤。一般7-10天出苗。
合理控苗:由於遠志莖稈細弱,而且不耐強光,所以在夏季極易出現“乾尖”,加之近年播量大,所以應在苗長到10厘米時,控一次苗,一方面莖稈粗壯,另一方面可起到控上促下作用,促進根系生長。
適時追肥:當苗高15厘米時即可
追肥,旱地利用雨後開溝追肥,建議選用凹凸棒微生物有機肥,用量40千克,使用凹凸棒複合微生物肥的土壤疏鬆,通氣性好,可減省中耕。
除草鬆土:為了避免土壤板結和病蟲害的發生,影響遠志的生長,必須進行鬆土除草。遠志出苗後,待小苗長到6-7厘米高時,進行一次鬆土除草。除草時間與次數,應視田間雜草多少,與植株高矮等具體情況而定。在第二年遠志出土前用氟樂靈100毫升+安法戈25克兌水15千克噴在地面之後淺耙一次,這樣可完全防除春季生草。
主要價值
遠志有藥用價值,根皮可入藥,味苦、辛,性溫,具有安神益智、祛痰、消腫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神經衰弱、咳嗽痰、腹瀉、癰疽瘡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