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征記

遠征記

《遠征記》是古希臘色諾芬創作的軍事歷史著作,約公元前370年面世。

《遠征記》描述了色諾芬和一萬名希臘僱傭軍,到亞洲去幫助小居魯士爭奪王位而最後被迫撤退的歷史事跡。在《遠征記》中,色諾芬集中闡述了他的軍事倫理思想。作者以辨證的觀點分析了軍事上的強弱形勢,認為敵對雙方的強弱不是絕對不變的。

該書中關於當時希臘人和波斯人治軍、作戰和戰術的介紹,受到世界軍事史學界廣泛重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遠征記
  • 外文名稱:Anabasis
  • 作品別名:長征記
  • 作者:【古希臘】色諾芬
  • 類別:軍事歷史
  • 發表時間:約公元前370年
  • 字數:約120000
內容簡介,創作背景,作品鑑賞,主題思想,藝術特色,後世影響,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遠征記》全書共分為七卷。
第一卷主要敘述波斯國內的王位之爭,以及希臘僱傭車的組建和出征的過程。波斯國王大流土死後,王位傳給了長子薛西斯。小居魯士受薛西斯的屈辱後決定推翻薛西斯的統治,率領由希臘人和波斯人組成的軍隊,大約11萬人,開始向波斯的首都進軍。這支部隊在巴比倫與西斯親率的120萬大軍相遇,由於實力相差懸殊,最後小居魯士戰死沙場。
第二卷主要敘述小居魯土死後希臘軍團的情況。小居魯士被殺之後,希臘軍團並未遭到重大損失,但處境非常危險。薛西斯向這些希臘人招降,但是希臘人拒絕投降,並做出退回希臘愛奧尼亞的決定。於是,這批萬人軍團在希臘將軍克利爾庫斯的率領下,成功撤出波斯軍隊的包圍。但在撤退過程中,他們和波斯友軍矛盾重重,以至克利爾庫斯親自到這些軍隊中去爭取和解,結果被這些波斯人系害,同去的十幾位高級將領也被系死。一時之間,希臘軍團處於群龍無首的可怕境地。
第三卷主要敘述色諾芬如何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並帶領希臘軍團擊退一直尾隨的波斯軍隊的經過。當希臘軍閉失去指揮後,希臘人普遍陷於絕望之中,他們感到自己隨時有死亡的危險。在全軍討論會上,色諾芬站起來,以激昂的語氣向希臘士兵發表演說。色請芬的慷慨陳詞得到士兵的強烈反應,大家一致推舉他擔任統帥職務。在突圍途中,色諾芬成功地組織了騎兵隊,並親自率領軍隊擊敗了一直尾隨在後的波斯軍隊。
第四卷記敘希臘軍隊在波斯國內長途跋涉,與各種勢力打交道的過程。希臘軍團在行軍過程中不斷受到各種敵對部落的襲擊,最後他們來到法西斯河邊,他們遇上了繞勇善戰的陶吉雅人,色諾芬設計擊敗了這些土著,最後登上了底克斯山頂。希臘軍団激動萬分,因為故鄉就在不遠的地方。
第五卷主要敘述了希臘軍隊在黑海旁邊修整的過程。由於長途跋涉,希臘軍不意再行軍,希望能夠來船回到家鄉。於是色諾芬派人去尋找給養和船隻。同時,色諾芬對希臘軍進行整編工作。經過整頓,希臘軍植的士氣大増。
第六卷主要敘述希臘軍團發生內訌的事情。當希臘軍愈來意靠近希臘本土時,土兵們要求推選一位最高指揮官,並讓色諾芬擔任此職。但色諾芬拒絕了這個請求,於是希臘軍個推選克里索普所。當希臘軍到達赫拉克里亞後,因為是否該向這個希臘殖民地索取給養的意見面分裂。部隊分成三支,從不同途徑和方向向色雷斯進發,其中一支海路的部隊在色雷斯被困。此時,色諾芬說服另外支部隊前去解同。此事件發生後,希臘人認識到困結的重要性,於是重新合併。
第七卷記述了希臘年回到歐羅巴後的情況。當希臘軍閉穿過耳占庭地區時,拜占庭的海軍提督對希臘軍團充滿敵意,但是,色諾芬儘量約東部隊不與其發生爭端。由於缺乏給養,希臘軍團幫助色雷斯人賽特斯作戰,以換取軍。最後,這支歷經艱險的希臘軍團終於來到希臘本土,回到了久別的家鄉。此時,希臘軍隊還剩下6000餘人。

創作背景

色諾芬曾以僱傭兵的身份參加了波斯內部爭奪王位的戰爭。在失敗後,他被僱傭軍們推為首領,只得率領部隊由波斯腹地冒險長征,最終返回希臘。《遠征記》是一部回憶錄,系根據其在遠征過程中行軍作戰的筆記寫成。
關於該書的編寫年代一直有爭論,據推斷,它應當是作者於前394年回到希臘後不久成稿,但直到約前370年才最後發表。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作者特別推崇希臘將軍克利爾庫斯和波斯王子小居魯士賞罰分明、身體力行的治軍思想。比如他指出克利爾庫斯得知隊伍中有人執行勤務不力時,便準確地指出此人,予以打擊。同時自己也投身泥濘協力去乾。小居魯士對作戰勇敢不畏艱險的人也總是委以重任,獎以厚禮,還常常把自己的食物財富慷慨地贈送給朋友,因此受到軍人的擁戴。作戰時小居魯士常常冒著疾石衝鋒陷陣,他之所以陣亡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更重要的是,色諾芬集中闡述了軍隊撤退時所應當採取的指揮措施和戰術手段。如按照地形條件決定重甲步兵、輕裝步兵或騎兵的行軍順序,適時搶占通路附近的制高點等。
色諾芬在《遠征記》中,以辨證的觀點分析了軍事上的強弱形勢,認為敵對雙方的強弱不是絕對不變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他指出:波斯帝國之強“在於疆土廣闊,人口眾多,但由於距離遙遠,軍隊分散,如對其發動迅攻,則強而弱矣。”色諾芬很重視士氣和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的作用。他認為在戰爭中,決定勝利的不是兵員的數量,而是要看哪一方的軍隊,具有更堅強的志氣。色諾芬對將領在戰爭中的組織領導作用也很重視。他認為有了指揮官,士兵就有服從,而無指揮官,就會群龍無首,無紀律,就會毀滅。關於將領如何發揮作用,他提出將領除了制定戰略戰術之外,還要做士兵的表串和教育士兵。
色諾芬對行軍和作戰時的陣列也提出了一些原則,他主張應隨機應變,不要落於常規的羈絆,以安全和利於各部之間互相照協為轉移。關於戰鬥打響之後如何進軍,他也頗有見地。總的要求是權衡利害。他認為避開敵人的發覺,搶占無人占據的地方,比進攻要塞和有準備的敵人要好得多。不戰而向山上進軍比在平地各方面受敵要容易得多。除了上述的戰略戰術之外,色諾芬在領導軍事活動時,還很注意出敵不意、迷惑敵人、克己之短、布置後援、輕裝前進等等。他對如何組織夜行軍、如何攻占山峰,如何偷襲,伏擊和佯攻也有一套路數。
但色諾芬的軍事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最突出的便是他們仍然相信天意和徵兆。其次,由於他所領導的軍事活動基本上是撤軍行動,所發生的戰鬥,大多是遭遇戰,因此戰爭的規模有限,而所反映出來的軍事思想也就不可能十分豐富,不可能具有完整的體系。

藝術特色

《遠征記》文筆簡潔、優雅、鮮明、素樸。描寫經過城鄉村鎮的風土民情,平原山嶽的自然景色、長途行軍中的艱難險阻、多次作戰時的激烈搏鬥,以及僱傭軍的生活、心理、作戰動機和部署等等,栩栩如繪、生動形象,毫無晦澀、枯燥、華而不實之詞。

後世影響

原著對作者在“遠征”中的作用雖然有些誇大,但記述的內容基本上是真實可信的。色諾芬的文筆簡潔、優美,對人物、事件和的描繪栩栩如生,這使它在回憶錄和旅遊、探險文學中有較高的地位。
《遠征記》以作者的親身經歷敘述了一次成功的撤退行動。書中涉及很多的軍事思想和軍事謀略,對軍事學的發展具有一定的意義。《遠征記》以歷史事實掲露了波斯帝國的外強中乾,這就直接啟發了希臘人對於波斯衰敗本質的認識,而且正是由於該書的影響,馬其頓人才更願意進攻貌似強大的波斯帝國。據說,當亞歷山大與波斯作戰的時候,用色諾芬的遠征來鼓勵自己的部隊作戰。在史學貢獻上,《遠征記》注重歷史人物的刻畫,對西方紀傳體史書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該書擴展了歷史研究的領域,使得史學的敘述包含政治、經濟、軍事、地理及至經濟等各方面。
雖然色諾芬在書中對自己的能力做了誇張描寫,但是《遠征記》為後世人提供了許多有關希臘僱傭軍與波斯帝國戰爭的真實細節,而且還記錄了僱傭軍長征過程中所經過的地區的地理風貌和人情習俗,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
色諾芬在書中還集中闡述了自己的軍事倫理思想,因此此書成為一部不可多得的古代軍事教科書。它向後人提供了古代希臘人的用兵之道以及實際戰例,對後來的希臘兵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色諾芬以逼真的手法描述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使作品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戲劇性感染力,從而使之成為古希臘文的範文之一。

作品評價

法國文藝評論家喜波里特·阿道夫·太恩:“其文體風格之美賽過其故事情節之動人。”

出版信息

該著作在相當多的國家都有譯本出版。中譯本版本由崔金戎根據布朗森英譯本譯出,1985年商務印書館出版。

作者簡介

色諾芬(Xenophon,約公元前430~約公元前354),雅典人,生於埃爾基亞村社的一個富裕之家,早年受教於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並可能曾服役於雅典騎兵部隊。前401年,他以僱傭兵身份參加小居魯士反對親兄波斯皇帝阿塔薛西斯二世的戰爭。後因小居魯士在庫那克薩村會戰中戰死,希臘僱傭兵首領被俘,色諾芬被選為將軍,參加了希臘僱傭兵萬人返回希臘的長征,他的軍事才能也就是在這段時間裡充分展示出來的。色諾芬回到色雷斯後不久,投身斯巴達王阿格西勞麾下。前394年,在科羅尼亞與雅典人作戰,被雅典公民大會以“賣身投敵”罪缺席判處終身放逐。此後他浪跡於斯巴達、科林斯等地,主要從事著述。甚至在雅典廢除了對他的放逐令以後,仍沒有返回故土。他一生著述甚多,主要有《希臘史》、《居魯士的教育》、《斯巴達政體論》、《回憶蘇格拉底》、《經濟論》、《論稅收》、《騎兵指揮》、《騎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