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安鳴鳳山道觀

道教傳入遠安已有1500餘年歷史,鳴鳳山道觀為遠安道教文化的發源地。據清同治仙志《山川》欄載:南北朝梁武帝初年(公元502年),鳴鳳山山頂之上建有廟宇,在廟宇的紫皇寶殿上記有梁武帝年號。唐朝盛世,廟宇擴大,後因火災而毀。明朝時,修一祖師正殿,供祖師菩薩。

道教傳入遠安已有1500餘年歷史,鳴鳳山道觀為遠安道教文化的發源地。據清同治仙志《山川》欄載:南北朝梁武帝初年(公元502年),鳴鳳山山頂之上建有廟宇,在廟宇的紫皇寶殿上記有梁武帝年號。唐朝盛世,廟宇擴大,後因火災而毀。明朝時,修一祖師正殿,供祖師菩薩。
至清鹹豐年間,募捐擴修道觀大成規模,道人姜元將廟擴大,在祖師殿兩旁修東宮、西宮。到解放時止,該道觀建築面積達2000平方米,房舍100多間,廟田42畝,成為宏偉壯觀之道教勝地。
道觀建築的總體風格以武當山道觀風格何明清時代風格相結合建築。以峻、奇、險、特著稱。峻――道觀的主體建築真武大殿就座落在丹岩絕壁的峰頂之上。有史為證:“勢出天半,人比武當”,可謂峻也。奇――道觀的主體建築都在山巔鑿石修造,共五層,高十餘丈。到清鹹豐年間,道觀建築總面積達到450平方丈,真武大殿180平方丈。清同治縣誌《藝文志》欄稱:“鳴鳳山者,遠安大觀也”。就其道觀的修造,其紫皇寶殿的建造特別雄偉莊重。殿內紅牆紅檁。真武祖師和玉皇大帝的金身塑像座在殿中央,道貌岸然,衣冠楚楚。800靈官塑像,金身裹身,行狀各異,站立在大殿的兩旁。祖師像前嵌有長4.5尺、寬3尺的玉石一塊。殿中供法鼓一面,直徑6尺,鼓面繪有八卦太極圖,鼓響如雷,方圓10里可聞其聲。4根桶粗的楠木大柱上皆用紫銅包裹,雕龍刻鳳,金水抹刷。殿頂之上由各地香客捐贈的2000多塊青銅瓦蓋頂,屋脊正中鑲嵌斗大的玉珠一顆,遠看金頂大殿,銅瓦綠脊,飛檐凌空,呈丹霞紅岩托道觀之勢,尤為雄奇壯觀。夕陽西下玉珠閃閃發光,光芒四射,顯得特別神奇,鄉民傳聞“鳴鳳山聖”。險――要屬上山的三條神道,北路神道是在丹岩上鑿成的1788步石徑道上攀登。南路神道是在陡峭的丹岩上鑿成的988步石梯上攀登。南北兩條神道最險處有鐵鏈護險。西路神道雖有石徑小道一條,深山峽谷,懸崖絕壁,少人攀扶。其神道可謂鬼斧神工。清同治縣誌《山川》欄載文:“武當遠,鳴鳳險”,“要登鳴鳳頂,三步一叩心必真”。特――要屬地理地貌環境。鳴鳳山名勝區全處在丹霞地貌之上。華中師範大學城市與環境科學學院稱鳴鳳山石“丹霞山水冠荊楚”。
鳴鳳山大觀分三大宮:正宮為紫皇寶殿,又稱真武大殿。上供真武祖師和玉皇大帝的金身塑像。東果農宮稱“元鶴樓”,雷公殿在此,殿上立雷公菩薩。西宮稱“長春樓”,觀音殿在此,殿上立觀音菩薩。在三宮之外,還設有父母殿、王爺殿。父母殿上供真武祖師的父母塑像。王爺殿上供真武祖師的舅舅王善的塑像,2014年又恢復興建了永聖宮供三清四御。鳴鳳山道觀屬武當山全真教子孫觀,由武當山龍門派在此主教,主持教務,從事道教活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