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銳編著的《遠古尋幽》為科普讀物,介紹了地球的起源,古生物的演化及遠古人類的出現等內容,將深奧的科學問題以通俗的語言表述出來,生動活潑,淺顯易懂。 《遠古尋幽》可供石油行業非專業人員閱讀,也可供青少年朋友閱讀。
基本介紹
- 書名:遠古尋幽
-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 頁數:131頁
- 開本:16
- 作者:王大銳
- 出版日期:2009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2164201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內容簡介
我們生存的地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她是怎么形成的?地球上的生命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恐龍大滅絕是怎么一回事?人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有一天人類是否也會遭遇像恐龍滅絕一樣的災難呢?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跟隨王大銳編著的《遠古尋幽》,讓我們步入遠古的時代,尋找那幽遠的神秘……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跟隨王大銳編著的《遠古尋幽》,讓我們步入遠古的時代,尋找那幽遠的神秘……
圖書目錄
地球篇
地球有顆火熱的“心”
地球的早期是冷還是熱
大陸漂移與其中的悖論
尋找消失的特提斯海
徜徉在古海荒漠中
中國兩大河流探源
古生物篇
生命火花來自何方
誰能破解隱生宙—顯生宙之交的科學謎案
誰促成了寒武紀初的生命大爆發
動植物是何時分家的
詳查地球“今古時鐘”
解讀史前氣候的“記錄儀”
古生物化石能記錄生物的進化嗎
捷足未必先登
遠古生態環境探秘
也許“它”能解開古地理之謎
史前發生過“溫室效應”嗎
誰是地球生命大滅絕的元兇
古人類篇
何時才有像我們一樣的人類
人類的未解之謎
人類直立行走的原因與代價
穿越時空的“手跡”
古老傳說中的史實
地球有顆火熱的“心”
地球的早期是冷還是熱
大陸漂移與其中的悖論
尋找消失的特提斯海
徜徉在古海荒漠中
中國兩大河流探源
古生物篇
生命火花來自何方
誰能破解隱生宙—顯生宙之交的科學謎案
誰促成了寒武紀初的生命大爆發
動植物是何時分家的
詳查地球“今古時鐘”
解讀史前氣候的“記錄儀”
古生物化石能記錄生物的進化嗎
捷足未必先登
遠古生態環境探秘
也許“它”能解開古地理之謎
史前發生過“溫室效應”嗎
誰是地球生命大滅絕的元兇
古人類篇
何時才有像我們一樣的人類
人類的未解之謎
人類直立行走的原因與代價
穿越時空的“手跡”
古老傳說中的史實
文摘
地球有顆火熱的“心”
通過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現象,我們知道地球內部蘊聚著巨大的能量,那么地球內部巨大的能量是從哪來的?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地球的磁場為什麼會倒轉?地核到底是什麼構成的?
為了解開這些謎底,科學家做了無數種構想。當然,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鑽個洞,深達地心,一目了然。但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很難做到這一點,人們只能通過地震學、岩石樣品的分析化驗和對“天外來客”——隕石的分析和推斷來猜測地表之下,地球跳動不息的“心臟”的構成。
以前,人們認為,地球的核心部位是一個以鐵、鎳元素為主的固態球體。但是,1992年,美國的一位地球物理學家馬文·赫恩登卻提出了一種新觀點: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核心部位是一個呈熔融狀態由放射性元素鈾構成的巨大的球體,也就是說,地球的“心臟”是一個巨大的天然的核反應堆!他還認為,地球的磁場保護著我們,使地球上的萬物生靈免遭強烈的太陽射線的傷害,而地球“心臟”部位的“核反應堆”就是維持這個磁場的“發動機”。
關於“核反應堆”觀點的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留在岩石層里的磁力記錄,表明地球的南北兩極平均每20萬年就會倒轉一次,地球的磁場也會周期性減弱,然後再神秘地增強。假如地核是由鐵、鎳構成的,那么這種現象就無法解釋了。
但是,如果構想地球核心是一個天然的核反應堆,直徑大約8千米,由鈾235和鈾238構成。在不斷進行的核裂變中,裂變的副產品吸收原子核里的中子,這會使核反應的速度減慢,最終,這些反應堆產生的“毒藥”就會使核反應停止,導致地球的磁場減弱並發生倒轉。但是,這些副產品比真正的核反應物質鈾要輕,它們會慢慢地脫離出來,這樣,鈾就可以再發生核反應——地球的磁場就又增強了。這種核反應的周期性增強和減弱就導致了地球磁場的周期性變化。
對於這種推斷,最早的證據來自非洲的加彭。1972年,一些法國科學家在那裡的一個鈾礦中發現了釹和釤的同位素。他們認為,那裡的鈾礦作為天然核反應堆曾經運行了2億年,但早在20億年前就消耗殆盡。後來人們又在這一地區發現了幾個類似的天然核裂變反應堆。
赫恩登提出,不僅地球的核心可能有一個熾熱的核反應堆,木星、土星和海王星也可能如此。在人們的想像中,月球是一片冰冷而黑暗的“寒宮”,但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在2002年2月宣布,通過太空人30年前安置在月球表面的雷射反射器觀察,月球會以27天為一個周期發生幅度為12厘米的膨脹和收縮,這是由地球和太陽的引力造成的,所以月球的內部可能也是熾熱並處於熔融狀態的。這一發現對地球的“心臟”是一個“天然核反應堆”的理論提出了佐證。
如果地球的核心有一個正在運轉的天然“核反應堆”,它還會持續反應多長時間?根據赫恩登在實驗室的電腦模型推算,地球在45億年歷程中已經消耗了’75%的鈾。這意味著地球“心臟”的直徑已經從大約13千米減少到8千米。以目前的反應速度計算,這種核裂變可能在20億年內結束,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生命還可以享受20億年的地球磁場的庇護。
地球的早期是冷還是熱
地球已有45億歲啦!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有的日子裡風和日麗,有的日子裡斜風細雨,人們沐浴其中,好不自在。那么,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它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在以往的地質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教科書中,早期的地球簡直就是一幅地獄的景象:宇宙大爆發以後,大量的宇宙塵埃凝聚成一個巨大的球狀體——地球。地球形成以後,一刻也沒有平靜下來。火山噴發出熾熱的熔岩,天外飛來的隕星在地球表面砸出一個又一個巨大而可怕的大坑,大地籠罩在滾滾的熱氣與煙塵之中,沒有任何生命跡象。
但是,這種流傳了上百年的觀點被2001年在澳大利亞找到的一塊小石頭改變了。
這塊小石頭是一種鋯元素含量極高的小晶體,是在澳大利亞西部一個叫傑克山的十分偏僻的地方找到的。它雖然個頭很小,但卻有44億年的歷史,與地球的年齡幾乎一樣古老。因為在澳大利亞曾經找到過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所以科學家對這個古老的小晶體的年齡深信不疑。
鋯是一種可以拉伸的白色金屬元素,非常堅固。它極耐腐蝕,熔點可以達到1852℃,沸點為3578℃,是核反應器中必不可少的抗腐蝕材料。這也是它歷經數十億年而得以保存下來的重要原因吧。
雖然科學推斷認為,地球的年齡足有45億年以上,但是從前在地球上並沒有發現過年齡在40億年以上的岩石。地質學家們猜測,在地球形成的最初5億~10億年中,從地心到地表都是高溫灼熱的,長時間都以一個巨大的熔融體形式存在,所以不可能有固化的岩石。
但一支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這塊已有44億年歷史的小晶體表面發現了濃度很高的氧18同位素。這可是一個“石破天驚”的發現,它意味著當時形成這塊晶體的岩石必定處在有液態水和相對較低溫度的環境下。
P3-5
通過火山噴發、地震等自然現象,我們知道地球內部蘊聚著巨大的能量,那么地球內部巨大的能量是從哪來的?地球為什麼會有磁場?地球的磁場為什麼會倒轉?地核到底是什麼構成的?
為了解開這些謎底,科學家做了無數種構想。當然,最直接的方法莫過於鑽個洞,深達地心,一目了然。但在現代技術條件下,很難做到這一點,人們只能通過地震學、岩石樣品的分析化驗和對“天外來客”——隕石的分析和推斷來猜測地表之下,地球跳動不息的“心臟”的構成。
以前,人們認為,地球的核心部位是一個以鐵、鎳元素為主的固態球體。但是,1992年,美國的一位地球物理學家馬文·赫恩登卻提出了一種新觀點:有大量的證據表明,我們居住的地球的核心部位是一個呈熔融狀態由放射性元素鈾構成的巨大的球體,也就是說,地球的“心臟”是一個巨大的天然的核反應堆!他還認為,地球的磁場保護著我們,使地球上的萬物生靈免遭強烈的太陽射線的傷害,而地球“心臟”部位的“核反應堆”就是維持這個磁場的“發動機”。
關於“核反應堆”觀點的最有力的證據,就是留在岩石層里的磁力記錄,表明地球的南北兩極平均每20萬年就會倒轉一次,地球的磁場也會周期性減弱,然後再神秘地增強。假如地核是由鐵、鎳構成的,那么這種現象就無法解釋了。
但是,如果構想地球核心是一個天然的核反應堆,直徑大約8千米,由鈾235和鈾238構成。在不斷進行的核裂變中,裂變的副產品吸收原子核里的中子,這會使核反應的速度減慢,最終,這些反應堆產生的“毒藥”就會使核反應停止,導致地球的磁場減弱並發生倒轉。但是,這些副產品比真正的核反應物質鈾要輕,它們會慢慢地脫離出來,這樣,鈾就可以再發生核反應——地球的磁場就又增強了。這種核反應的周期性增強和減弱就導致了地球磁場的周期性變化。
對於這種推斷,最早的證據來自非洲的加彭。1972年,一些法國科學家在那裡的一個鈾礦中發現了釹和釤的同位素。他們認為,那裡的鈾礦作為天然核反應堆曾經運行了2億年,但早在20億年前就消耗殆盡。後來人們又在這一地區發現了幾個類似的天然核裂變反應堆。
赫恩登提出,不僅地球的核心可能有一個熾熱的核反應堆,木星、土星和海王星也可能如此。在人們的想像中,月球是一片冰冷而黑暗的“寒宮”,但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科學家在2002年2月宣布,通過太空人30年前安置在月球表面的雷射反射器觀察,月球會以27天為一個周期發生幅度為12厘米的膨脹和收縮,這是由地球和太陽的引力造成的,所以月球的內部可能也是熾熱並處於熔融狀態的。這一發現對地球的“心臟”是一個“天然核反應堆”的理論提出了佐證。
如果地球的核心有一個正在運轉的天然“核反應堆”,它還會持續反應多長時間?根據赫恩登在實驗室的電腦模型推算,地球在45億年歷程中已經消耗了’75%的鈾。這意味著地球“心臟”的直徑已經從大約13千米減少到8千米。以目前的反應速度計算,這種核裂變可能在20億年內結束,也就是說,地球上的生命還可以享受20億年的地球磁場的庇護。
地球的早期是冷還是熱
地球已有45億歲啦!我們生活在地球上,有的日子裡風和日麗,有的日子裡斜風細雨,人們沐浴其中,好不自在。那么,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它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在以往的地質學和其他自然科學的教科書中,早期的地球簡直就是一幅地獄的景象:宇宙大爆發以後,大量的宇宙塵埃凝聚成一個巨大的球狀體——地球。地球形成以後,一刻也沒有平靜下來。火山噴發出熾熱的熔岩,天外飛來的隕星在地球表面砸出一個又一個巨大而可怕的大坑,大地籠罩在滾滾的熱氣與煙塵之中,沒有任何生命跡象。
但是,這種流傳了上百年的觀點被2001年在澳大利亞找到的一塊小石頭改變了。
這塊小石頭是一種鋯元素含量極高的小晶體,是在澳大利亞西部一個叫傑克山的十分偏僻的地方找到的。它雖然個頭很小,但卻有44億年的歷史,與地球的年齡幾乎一樣古老。因為在澳大利亞曾經找到過地球上最古老的岩石,所以科學家對這個古老的小晶體的年齡深信不疑。
鋯是一種可以拉伸的白色金屬元素,非常堅固。它極耐腐蝕,熔點可以達到1852℃,沸點為3578℃,是核反應器中必不可少的抗腐蝕材料。這也是它歷經數十億年而得以保存下來的重要原因吧。
雖然科學推斷認為,地球的年齡足有45億年以上,但是從前在地球上並沒有發現過年齡在40億年以上的岩石。地質學家們猜測,在地球形成的最初5億~10億年中,從地心到地表都是高溫灼熱的,長時間都以一個巨大的熔融體形式存在,所以不可能有固化的岩石。
但一支由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在這塊已有44億年歷史的小晶體表面發現了濃度很高的氧18同位素。這可是一個“石破天驚”的發現,它意味著當時形成這塊晶體的岩石必定處在有液態水和相對較低溫度的環境下。
P3-5
序言
傳說遠古時期,天地不分,整個宇宙像個大雞蛋,混沌一團。“雞蛋”中孕育著一個偉大的英雄,他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盤古在雞蛋中足足孕育了18000年,終於從沉睡中醒來了。他睜開眼睛,只覺得眼前黑糊糊的一片,簡直透不過氣來。他想站起來,但雞蛋殼緊緊地包裹著他的身體,連舒展一下手腳也辦不到。盤古發起怒來,抓起一把大斧,用力一揮,只聽得一聲巨響,大雞蛋驟然破裂,其中輕而清的東西向上不斷飄升,變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沉,變成了地。
盤古劈開了天地,高興極了,但他擔心天地重新合攏在一塊,就用頭頂著天,用腳踏住地,顯起神通。就這樣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萬年,終於天穩地固,不會重新複合了,此時,這位開天闢地的英雄也已經筋疲力盡,再也沒有力氣支撐自己,他龐大的身軀轟然倒地了。
盤古死後,身上的一切化作萬物。他的左眼變成了火紅的太陽,右眼變成了銀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後一口氣變成了風和雲,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周身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從此,開始了萬物生靈的世界。
盤古開天闢地是一個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神話傳說,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我們生存的地球認知的渴望。
那么,我們生存的地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她是怎么形成的?地球上的生命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恐龍大滅絕是怎么一回事?人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有一天人類是否也會遭遇像恐龍滅絕一樣的災難呢?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讓我們步入遠古的時代,尋找那幽遠的神秘……
盤古劈開了天地,高興極了,但他擔心天地重新合攏在一塊,就用頭頂著天,用腳踏住地,顯起神通。就這樣不知道經歷了多少萬年,終於天穩地固,不會重新複合了,此時,這位開天闢地的英雄也已經筋疲力盡,再也沒有力氣支撐自己,他龐大的身軀轟然倒地了。
盤古死後,身上的一切化作萬物。他的左眼變成了火紅的太陽,右眼變成了銀色的月亮,呼出的最後一口氣變成了風和雲,最後發出的聲音變成了雷鳴,周身的血液變成了奔騰的江河……從此,開始了萬物生靈的世界。
盤古開天闢地是一個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神話傳說,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我們生存的地球認知的渴望。
那么,我們生存的地球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她是怎么形成的?地球上的生命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恐龍大滅絕是怎么一回事?人類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有一天人類是否也會遭遇像恐龍滅絕一樣的災難呢?
帶著一連串的疑問,讓我們步入遠古的時代,尋找那幽遠的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