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遟
遟 chí ㄔˊ古同“遲”。漢字輸入法編碼:五筆型86:nupk 五筆型98:nupk 全拼輸入:無 雙拼輸入:無 四角號碼:無 電報碼:無 鄭碼輸入:無 太空碼:無 導碼輸入:無 太極碼:無 部首輸入:無 區位碼:DF67 筆畫數:13,...
- 遟盨
【銘文】乍(遟作)姜盨,用亯(享)孝於姑公,用屯(祈眉壽純)魯,子子孫永(寶)用。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2次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 w_ou 突出貢獻榜 zhyg_239 搜尋發現新手...
- 思遟
思遟 思遟,漢語詞語,讀音是sī chí ,意思是指想望。出處 《後漢書·章帝紀》:“朕思遟直士,側席異聞。其先至者,各以發憤吐懣,略聞子大夫之志矣,皆欲置於左右,顧問省納。”李賢註:“遟,猶希望也 解釋 想望。
- 陵遟
陵遟,讀音為líng zhì,漢語詞語,意思是衰頹。解釋 衰頹。出處 《後漢書·馮衍傳下》:“澄德化之陵遟兮,烈刑罰之峭峻。” 李賢 註:“陵遟言穨替也。”《後漢書·袁紹傳》:“ 漢 室陵遟,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
- 遲(漢語漢字)
“遲1”的繁體字。亦作“赿1”。亦作“迡1”。亦作“遅1”。亦作“遟1”。(1)徐行。(2)緩慢。(3)晚。(4)久。(5)遲鈍。(6)遲疑,猶豫。(7)遲留;逗留。(8)廢置;停滯;不通暢。(9)中醫學名詞。脈象之一。指脈搏...
- 除(漢語文字)
遟倨切,去御定 ‖ 餘聲魚部(zhù)除,去也,見《詩》。康熙字典 【戌集中】【阜部】 除;康熙筆畫:15;部外筆畫:7 (chú)《唐韻》直魚切。《集韻》《韻會》陳如切。《正韻》長魚切,並音儲。《說文》:殿陛也...
- 镹
相歫則其必遟。故又引伸為遟久。遟久之義行而本義廢矣。象人㒳脛後有歫也。歫各本作距。今正。歫、止也。距、雞距也。舉友切。古音在一部。周禮曰。久諸牆以觀其橈。凡久之屬皆 從久。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ɕiou...
- 逶遲
逶遲,讀音wēi chí,漢語詞語,意思是彎曲下垂貌。解釋 1.亦作“逶遟”。亦作“逶遅”。彎曲下垂貌。2.遙遠貌。3.徐行貌;徘徊貌。4.頹靡衰弱貌。出處 《西京雜記》卷四引漢·枚乘《柳賦》:“忘憂之館,垂條之木。枝逶遲而...
- 屖
《廣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西。《說文》屖,遲也。從屍辛。《徐曰》不進也。或作遟。《揚雄·甘泉賦》靈遟𨒈兮。《注》音棲。遲久也,安也。又通作犀,堅也。《前漢·馮奉世傳》器不屖利...
- 㵣
人㵣則欲飮。其意一也。今則用竭為水渴字。用渴為飢㵣字。而㵣字廢矣。渴之本義廢矣。晉語。忨日而㵣歲。心部引春秋。忨歲而渴日。韋昭曰。㵣、遟也。遟讀為遟久之遟。急待之意也。苦葛切。十五部。
- 頓遲
頓遲,拼音是dùn chí,漢語詞語,意思是困頓遲緩貌。解釋 1.亦作"頓遟"。2.困頓遲緩貌。出處 《說文·馬部》:“篤,馬行頓遟也。”段玉裁註:“馬行箸實而遟緩也。”楊樹達《積微居國小金石論叢·形聲字聲中有義略證》:...
- 遲遲(漢語辭彙)
遲遲,意思是行動完成的事件比必要的或有時是想像的更晚。表示時間長或時間拖得很晚。基本解釋 “遲遲”,繁體“遟遟”。一般指:經過一段較長時間,事務處理才得到反饋。時間成本消耗大。[slow]∶行動完成的事件比必要的或有時是...
- 篧
鄭玄箋云:烝,塵也,塵然猶言久如也(爾雅:塵,久也),言南方水中,有善魚,人將久如而俱罩之遲之也,喻天下有賢者在位之人,將久如而竝致之於朝,亦遟之也。遟之者,謂至誠也。唐陸德明(秦王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經典...
- 篤
篤,漢語二級字,讀作dǔ,最早見於小篆(《說文解字》中),其本義是馬行走緩慢,即《說文解字》所謂的“馬行頓遟”,後延伸至忠實專一、深厚、厚重、加厚等。(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漢字源流 篤,形聲字,最早見於《說...
- 遲徐
遲徐,讀音chí xú,漢語詞語,意思是緩慢。解釋 亦作“遟徐”。猶緩慢。出處 《後漢書·方術傳下·薊子訓》:“見者呼之曰:‘ 薊先生 小住。’並行應之,視若遟徐而走馬不及。”何其芳《畫夢錄·獨語》:“我記起了它是...
- 門基
南朝·宋·顏延之《秋胡詩》:“遟遟前塗盡,依依造門基。” 《陳書·陸瓊傳》:“此兒必荷門基,所謂一不為少。” 清·唐孫華《次和酬愷功院長見懷一百韻》:“始知登仕路,終是藉門基。”詞條...
- 遲淹
遲淹,讀音chí yān,漢語詞語,意思為停留;滯留。解釋 1. 亦作"遟淹"。2. 停留;滯留 。出處 《後漢書·蔡邕傳下》:“又二州之士,或復限以歲月,狐疑遟淹,以失事會。” 明 馮夢龍 《邯鄲夢·特詔賜環》:“君命召,...
- 遲疑
遲疑,亦作“遟疑”,漢語辭彙,拼音是chí yí,指猶豫;拿不定主意。解釋 指猶豫;拿不定主意。她遲疑了一會兒,然後說道:“是的。”出處 1、《後漢書·董卓傳論》:“然猶折意縉紳,遟疑陵奪,尚有盜竊之道焉。”2、南朝梁...